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4 09:40:42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学法指导: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只有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体会出很多很多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来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出自己母亲所是方的母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抽学生上台模拟母鸡,小鸡的想法和做法来表演。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1、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

  (2)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是一向喜欢。

  (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课件出示:爱的画面)同学们,请用你的笔,模仿58自然段的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五、最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老舍《我的母亲》、郭沫若《芭蕉花》、屠格涅夫《麻雀》、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写,一定能够谱写出人世间美妙的爱的乐章的!

  板书设计16母鸡

  负责

  讨厌喜欢敬佩慈爱

  勇敢

  辛苦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学习方法:

  预习准备→学习生字词→归类识字→朗读课文→练习写字

  学习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预学案:

  一、预习课文。

  二、准备词卡。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2至4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课堂环节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5分钟)

  二、初读课文 )

  三、学习课文(25分钟)

  四、指导朗读课文(6分钟)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朗读对话,生生对读,评议。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读。

  五、作业(4分钟)

  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照样子说一说。再扩展一些词语。

  回家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交流识字方法,学会写字“回”“片”“皮”。

  一、复习

  二、

  1.圈画生字,读会生字。

  2.提醒学生:“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

  小老师带读生字。

  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三、表演课本剧。(5分钟)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演一演。先同桌演,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0分钟)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书写才漂亮。指导书写,学生跟着描红。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想象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分析人物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店主说的那句话:“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的含义,懂得真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

  2、学习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课件(柔美的音乐)

  一、课前导入——引真情

  师:上课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情:就在我来给大家上课的时候,看见前面一位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蹲在地上,这时,紧跟在后面的几个同学连忙上来搀扶着他。虽然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这份同学间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由于同学脚受了伤,走得慢,他发现挡住了我过道,连忙让在一边,还轻轻地说了句:“老师,您好!您先过”。瞬间,一份师生间的真情又让我暖在心头。是啊,就是那么一句简短的话,一个不起眼的细微动作,让人倍感温暖。

  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挥之不去的同学情、师生情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用心去感受人间的另一份真情。

  二、初读课文——找真情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8面,请大家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2、交流: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呢?(板书人物和买,退,送)

  3、谁能把黑板上的这6个词语串联起来,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悟真情

  A、第2段

  过渡:看来,是一条蓝宝石项链串联成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项链呢?请同学们擦亮眼睛,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说明。

  1、从“货真价实”这个词中,我们来做个价格推测,这样货真价实的宝石项链,你认为大概值多少钱?

  2、从大家列举的数字中可以得出一个答案,这条蓝宝石项链是相当名贵的,而小女孩准备用多少钱去买这条项链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打量、兴奋)

  3、释:“小心翼翼”。小女孩为什么会小心翼翼的解开手帕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小女孩矮矮的身材还没有柜台高,裙子上还打着补丁呢,对于这样一个女孩来说虽然只有几枚硬币,攒起来该会多么的不容易!

  请大家想象就这几枚硬币小女孩是怎么攒起来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这几枚硬币就是这样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难怪小女孩会把硬币“摊”在柜台上。

  4、“摊”字换成“放”好不好?(“摊”是一枚一枚地放)为什么要一枚一枚地放?(向店主显示她有足够的钱)

  难怪小女孩当时会出现这样的神情,请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情的词。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得意洋洋?(终于攒了这么多钱了,可以买项链送给姐姐当生日礼物了)

  5、从这些动作和神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单纯)的小女孩。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再次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吧!

  B、第3、4段

  1、小女孩为什么要送项链给姐姐呢?(指名读后纠正读音:当做)

  师:是呀,这是她最爱的姐姐呀!因为在妈妈去世之后,姐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她们,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她会怎样照顾妹妹呢?

  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当小女孩 时,姐姐就像妈妈一样 。

  小结:从这里,我们不仅读懂了她买项链的原因,还读出了她和姐姐之间浓浓的姐妹亲情,请大家再次朗读小女孩说的这段话,读之前想想,小女孩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店主说这番话?(激动,高兴,幸福,有一点伤心)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重温这感人至深的姐妹真情。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打动了老师,小女孩的话语感动了店主,当时店主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店主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店主动作的词。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店主会怎样做这些动作呢?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要不,大家前后桌先讨论讨论。(课件出示情景想象)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店主包装这条项链特别的细心,同学们,你们想想,店主细心包装的仅仅是一条名贵的项链吗?他细心包装的还有那 珍贵的姐妹情 。

  当时,店主还说了一句暖人心的话是 ------- 拿着吧,小心点儿 。

  小结:是啊,小心点!这可是一条非同寻常的项链啊,她融入了妹妹对姐姐的一份报答之情,一颗感恩之心。

  C、第5-11段

  过渡:此时,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项链,她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把项链带回家了,可是姐姐却把项链退了回去,这是为什么呢?

  1、找出写姐姐退项链过程的自然段(5—11段)。

  2、分角色朗读该部分。

  3、姐姐为什么要退回项链?看来,姐姐的生活经验可比妹妹强多了,她明知这条项链是货真价实的,她不希望店主蒙受损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姐姐 很诚实、很善良 。

  4、师:这的确是一条货真价实的项链,可店主坚持把项链再次送给了姐姐,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学生齐读。

  ⑴“她所拥有的一切”是指什么?

  ⑵几枚硬币为什么说是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有多高?(倾其所有,一切。)

  师:虽然只是几枚硬币,可这几枚硬币却是小女孩的全部积蓄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课件出示):小女孩付出的不仅仅是几枚硬币,她付出的还是 。

  小结:对,是真情!是姐妹之间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这种爱,这份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最高的价钱,所以正如我们的课题所说的是“真情无价”。(板书课题)

  体会店主的真情

  1、同学们,假如我是店主,我是不是非得把项链卖给她?为什么?说说理由。

  2、同学们找的理由都很充分,但店主却毫不犹豫地卖给了她。你觉得店主是个怎样的人?(善良,有爱心,慷慨。欣赏真情)

  3、多么好的一位店主啊。学到这,你觉得课题中的真情指的是谁与谁之间的真情呢?(姐姐与妹妹,姐妹与店主)板画:心。

  同学们,亲人朋友间的真情是无价的,是常见的。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更让人称赞。

  让我们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让我们再高昂地读读这句话,赞美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记住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4、师:此时此刻,小店里一片寂静,然而我们分明可以触摸到荡漾在小店内的暖暖真情。来,我们读读姐姐对这真情的感动吧!(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说真情

  师:小店里荡漾着真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课件出示)现在请大家仔细回忆身边的人和事,有哪些真情曾经感动过你。(学生发言,老师点评:在这儿,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们发现真情,享受真情的同时,别忘了更多的奉献真情)

  五、情感升华——写真情

  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们的教室也已经溢满真情了。真情到底是什么呢?这不禁让我想起课前发生的那个情节:扭伤脚的同学看见挡住了我过道,轻轻地说了句:老师您好,您先过。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课件出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

  ★学习通过神态、动作描述的方法。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童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我什么喜欢?

  二、 识字写字。

  1、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识字:学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汉字。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汉字。

  5、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6、写字指导。

  三、 出读课文,了解童话古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图画,说说童话故事的内容。

  2、看图听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插图了解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插图,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

  二、小组任选自然段,练习朗读,体会童话 内容。

  三、小组展示:

  比赛读出语气。

  四、重点品读句子:

  比较有什么不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第五、六段,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七、小组练习看图复述课文。

  八、小组合作,自编、自演童话剧。

  九、 板书设计。

  狐狸、小松鼠、小白兔: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葡萄是甜的! }应亲自尝试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与能力:

  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字词。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二、学习课文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女佣:佣读yōng。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à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你认为他成为著名画家的最决定因素是什么?

  五、请学生谈一谈从达芬奇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六、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记住达芬奇的名言:“好,但还要做得更好”。

  七、拓展活动

  课文阅读更多有关达芬奇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像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

  《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

  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八、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掌握两诗的韵律。

  二、掌握两诗的节奏。

  三、作业评讲。

  四、学生提问、释疑。

  【教学安排】

  一、学习把握两诗的韵脚。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1.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ɡ与enɡ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ɡ韵母相同,第四节是u韵母相同。

  2.再看第二首诗的韵脚。

  第一节:林──星 一个in 一个inɡ ,韵母接近。

  第二节:处──糊──珠 韵母都是u .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二、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三、作业讲评。

  主要做法: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改写收起来,选择其中较好的进行讲评,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一些讲解。

  四、学生提问,大家讨论解答,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精华]07-26

语文教案【精】07-26

(优秀)语文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