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6 08:34:49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同学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小朋友展示自身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考虑: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身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同学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同学发明主动参与和表示自身的机会。放手让同学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同学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不应拘泥守旧,要学会变通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3、通过学习,感受文言魅力,学生对文言文有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趣味诵读。

  2、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导学案设计:

  1、读——仔仔细细阅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理解——对照译文,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3、质疑——有什么疑问,标注出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活动:

  聊一聊买衣服或鞋子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猜字揭题。(观察课文插图“履”。) 【板书“猜”】

  2、介绍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二、试读质疑

  (一)质疑并检查自学情况

  1、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检查预习。

  ①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读,正音。

  ③学习多音字:度、宁。生字:罢。

  (二)理解故事大意

  1、古文译文对照读。【板书“对照译文”】

  2、理解课文大意。

  3、说说寓言的主要内容。

  (三)趣味读文

  1、读出节奏——跟读、摇头晃脑读。

  ①听范读。

  ②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③全班合作跟读。半句半句读,古文——译文。【板书“反复诵读”】

  三、研读交流

  1、默读思考。把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并小组讨论,试着解决。)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板书“且置履”。随文了解“坐”——“座”】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板书“不得履”。随文了解“反”——“返”。】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板书“宁信度,无自信”】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分角色朗读本文。

  3、讨论:最终这个郑国人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觉得这个郑人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板书“从实际出发”】

  四、拓展延伸

  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五、总结升华

  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课采用“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扩写。注意写出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

  (从实际出发)

  (副板书)文言文:猜、对照译文、反复诵读)

  【教学总结】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古文中有些字词意思和现代文有所不同,所以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我把课文中几个有难点的字用课件出示,有一个句中出现两次却意思不同的字“置”,有通假字“坐”“反”,有多音字“度”,学生弄懂了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就非常容易了。

  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方法的引导。比如:在学习“置”时,我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古文中的意思,又相机出示了两个现代使用的词“置身事外、置办家具”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理解他们的意思,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在学习课文伊始,我就让学生首先回忆过去学习古文的方法,并要求他们使用这些方法自学课文,使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还掌握了方法,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朗读贯穿始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层次阅读。首先是让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是标出停顿,读出节奏;并在学文过程中,变换各种形式的读,如:体会人物心情读,分角色读,译文原文对照读等。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中,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读出古文的韵味。这样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也把“以读为本” 落在实处。

  课堂充满乐趣。古文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如果逐字逐句理解课文,课就会感到乏味、单调。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一段无声的幻灯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配音。学生看着有趣的画面,非常兴奋,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并不是让学生按译文复述,而是要求他们加上联想和想象,再运用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讲一讲这个故事。结果学生们学得是兴趣盎然。

  尽管精心备课,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足之处: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比较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有学生说:“古文有词语颠倒的现象。”我很高兴地总结她的发言“这是语法规范不同。”在学习课文的最后,我提问“谁能告诉郑人买鞋子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用脚去试。”“我们学了古文,这句话用古文怎样说?”学生经过思考, 回答“试之以足。”这时,我忘记点出这是词语倒置现象,还可以说成“以足试之。”这里本来是可以让学生对古文的词语倒置现象加深印象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下课后非常后悔。这不是课前的预设,所以课上出现新情况就没有及时调整,还是课堂机智不够,这还是以后需要“修炼”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童、立”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体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含义。

  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师:刚才我们聊了同学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同学们的“所见”,老师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准“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齐读。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读:读准字音。

  师:那诗人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古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注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带读。

  所(suǒ)见(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鸣(mínɡ)蝉(chán) 闭(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去掉词、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男、女赛读。

  所、牧、蝉、捕、闭、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边的`偏旁是“户”的变形,表示与房屋建筑有关。

  ②牧:与“枚”区别辨认。

  ③蝉:课件展示图片,简单介绍。俗称“知了”,属于昆虫类,雄性的腹部有发声器,会发出叫声。

  ④捕、闭、立:引导学生做相关动作来学习。

  3、二读:读通诗句。师: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诗中,你们还会读吗?注意读流利。

  4、三读:读出节奏。师:中国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所以,要把古诗读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诗句。)(点名读、齐读)

  5、联系插图,想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读词,贴生词卡片。如:牧童、黄牛、林、鸣蝉

  (1)“鸣”左边一张口,右边一只鸟,根据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生:鸟叫)这里是指谁叫呢?(生:蝉叫)这就是“鸣蝉”。

  (2)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美。

  (1)品读: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牧童骑黄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呀摇,晃呀晃,那感觉怎么样啊?(生:开心、快乐、自在、悠闲)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出“骑”牛自在、悠闲的感觉。

  (2)品读: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走进了什么地方呢?(生:树林里)

  那树林会有什么呢?(生:树、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这样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呢?(生:欢快、高兴)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来)

  那歌声怎么样?

  (生:响亮)从诗中哪个词知道他的歌声响亮呢?(生:振)

  这就是—歌声振林樾。请同学们读出歌声的响亮。他的歌声这么响亮,连树上的叶子也听到,它们一片一片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歌声的回荡、悠长……

  (3)品读:意欲捕鸣蝉。

  正当小牧童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你们听,它是谁?(生:蝉)

  它的歌声多么得意呀!看看插图,小牧童这时有什么表现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为什么发呆呢?(生:被蝉的歌声吸引了)

  他还会想什么呢?(生:想要抓住蝉)

  对,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小牧童非常想捕到这个鸣蝉,请同学们读读,读出想要捕蝉的紧张、急切。

  (4)品读:忽然闭口立。

  牧童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闭口立)。

  从唱歌到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化快还是慢呢?(生:快)

  从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

  这就是—忽然闭口立,请同学们读读,读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们还要读出安静、无声的感觉。再读读吧。

  7、多可爱的小牧童啊!这一切看在诗人的眼中,于是诗人把一切都写进了诗中,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接下来,通能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试一试,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呢?(自由背、个人背、全班齐背)

  8、古诗不仅读起好听,唱起也很好听呢!下面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学唱歌曲《所见》吧。

  9、指导书写:立、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2)看老师写,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书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写一写,每字写一行。(教师巡视)

  (三)拓展、链接。

  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老师带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ōu)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 导入新课(3分)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

  2、知道讲的是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二、板书课题,解题(4分)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知道“秋游”的含义:

  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过课题,自由发问。

  三、指导看图(6分)

  出示学习单: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你所观察到的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什么样的?

  2、思考: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

  3、自己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四、初读指导(17分)

  1、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解决提出的问题

  3、出示学习单

  思考: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4、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10分)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提出注意点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看老师范写

  4、描红临帖

  板块一

  1、小朋友们,前面《练习1》中刚学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嗯,一起试试看吧。

  2、小朋友回忆一下,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呀?

  3、过渡: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板块二

  1、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课题吧。

  2、一起读。读的高兴点哦。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过渡:是呀,秋天到哪儿去游玩呢?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出示挂图)

  板块三

  1、我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

  板块四

  1、昨晚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罗。准备好了吗?

  2、检查自学情况。

  3、回忆一下,看到课题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4、老师给这篇课文作了个概括。认真地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板块五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一

  积累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美景。

  观察插图,感受小朋友的快乐激动的心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3分)

  1、唱起《郊游》,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渐渐可以换什么词

  比较句子,理解“渐渐”,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知道“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5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天空、农田美在何处,用线把它画出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1)天空:蓝、大

  (2)想象天空中的.白云。用上比喻句:有时像,有时像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第二小节。

  (4)指名读第三小节

  (5)比较短句(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6)高兴得读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0分)

  1、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听师范读第四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

  (1)亮开了嗓子

  (2)除了唱歌,还会怎么“亮”?(大声呼喊:“秋天,真美呀!”

  我爱你,秋天!)

  3、读好这一小节

  4、观察图画,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

  五:总结(2分)

  1、说说感受

  2、感情朗读全课文

  板块一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季节里,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如何?

  2、师:那就让我们拉起小手,唱起歌儿,一起去秋游!

  板块二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

  4、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板块三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二三小节。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作全班的交流:

  ①“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为“蓝蓝”换个词语吗?

  (蔚蓝、碧蓝、瓦蓝、水蓝、天蓝……)

  ②除了写天空的颜色以外,还写了天空的什么?(大——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呢?(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③天空中白云又是怎样的呢?它像什么?指名说说,再用上“有时像……有时像……”说上一长句话,看谁说得又美又生动。

  ④让我们美美地来读好第二小节吧。

  ⑤秋天的天空很美,农田也美,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谁来读第三小节。

  ⑥出示: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加了个“了”有什么变化?

  ⑦庄稼成熟了,农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小节。

  板块四

  1、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让我们尽情地呼吸,自由地玩耍吧!

  2、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3、你在此时会做什么呢?

  4、相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高歌一曲来表示你心情愉快,是吗?

  这就是课文里写的哪句话——

  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5、高歌一曲,就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还有怎么做也是亮开了嗓子呢?

  6、其他小朋友在忙什么呢?

  7、趁热打铁,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

  8、师:看课文中的插图,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不能像课文中一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出来?

  板块五

  1、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有感情地齐读整篇课文。

  作业设计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 ),有的( ),有的( )……他们玩得真高兴呀!

  2、放学了,值日生在做值日,有的( ),有的( ),有的( ),做得多认真啊!

  3、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个个认认真真。

  4、( ),( )有的( ),有的( ),有的( )。

  (选择两组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写一句话。

  3、写好剩余的生字,注意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教学重难点

  写好生字,造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按笔顺描红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朗读和背诵指导(15分)

  1、朗读课文

  2、知道要读的欢快些

  3、知道怎么朗读这篇课文

  4.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5、练习背诵

  (1)看图指名背

  (2)齐背课文

  二、说话指导(15分)

  出示学习单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1)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2)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三、学习生字(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这些字的结构和字形特点,和同桌交流一下,

  3、给这些字找一些朋友

  全班交流

  板块一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2)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3)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3.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学生看图或看板书来练习背诵课文。

  5.指名背诵课文,师生齐背课文。

  板块二

  1、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3)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4) 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讨论交流:在农贸市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过年时……

  板块三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下秋天的美好景色,口头表述看到的一切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教学生字。

  三、书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绮丽瑰宝,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教学设计结合基本笔画横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先观察再书写,先示范再练习,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及时地评析与鼓励。关注写字过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之前啊,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书法作品,师解说。

  2.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汉字有哪些结构?

  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等

  3.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结构,

  板书课题:左右结构

  4.从学习汉字开始到现在,大家知不知道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关键?结构部分位置)

  二、教学左右结构的字。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来写字吧,行吗?(不行)为什么呢?(注意坐姿、握笔)同学说得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为你们鼓掌,这也是我们写好的前提。

  1.板书:(前提?坐姿执笔)

  (1)出示:坐姿歌(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指实掌空才美观)

  过渡:大家读完后,能把这样的姿势做给老师看看吗?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字的关键和前提了,接下来我们我们就真的可以来学习书写了。

  2.指导书写

  (1)出示:作都(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字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看一看,它们每个字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生:“作”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4)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有一首书写儿歌来记住书写规则;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样的好方法来学习吧!

  (5)教学“作”字:它左窄右宽,可拆成“亻”和“乍”;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6)教学“都”字:它左宽右窄,可拆成“者”和“阝”;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7)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两遍。

  (8)同桌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三、休息,观看视频。

  过渡:刚刚大家表现得那么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吗?大家收到的.这份礼物啊,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习字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王献之习字的视频。

  四、学生自学“法”“别”。

  过渡:刚看大家看得那么开心,我想学习写字呀,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认为呢?好的,那就让我们继续开心地学习吧,现在老师可不教了,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思考,你们敢挑战吗?

  1.出示:“法”“别”

  2.自学要求:

  ⑴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

  ⑵交流好后在田字格内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⑶前后四人为一组互评,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3.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习字、快乐成长”。

  2.作业。

  (1)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三个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2)课后搜集你所感兴趣的书法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点:

  学习歌谱。

  教学难点:

  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 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毛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三、集体创编《春晓》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知识童话。课文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一些有关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因此,在上这课之前,我先带他们读读课文,让他们有个初步意识,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家问父母或观察一下下雨前的天气和物候变化。同时要求他们回家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拼拼、认认、记记,并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流利,为上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背、演演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⑴ 让学生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前的关系。

  ⑵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向家人了解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

  2、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课文片段投影,制作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每当你们看到满天乌云密布,雷电闪闪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要下雨了。)

  2、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叫《要下雨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下雨前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3、放课文投影:

  让学生看图证实自己的说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⑴ 放课文图一投影,让学生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兔看见燕子在做什么呢?

  ⑵ 齐读1~3自然段,并指导学生画出小兔和燕子说的话。

  师生对读,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句的语气。

  再生生对读小兔和燕子的对话,边读边动作表演。

  运用说、看、读、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说图意,再读读、演演,加深对课文理解,让他们有互动的活跃气氛,不断培养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⑶ 想想:

  小兔会相信燕子说的话吗?

  2、学习4~6自然段:

  ⑴ 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投影,让学生读一读。

  ⑵ 师用直线画出段中“是要下雨了吗?”让学生再读读、悟悟小兔是否相信燕子说的话。

  (由学生评说,师小结)

  ⑶ 放4~6自然段课文投影,请3名学生分别读读,并让学生找出小兔和小鱼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⑷ 放课文图二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思考:

  听了小鱼的话后,小兔相信了吗?天真的会下雨吗?

  3、学习7~9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读读7~9自然段。

  ⑵ 让学生从7~8自然段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蚂蚁和小兔说的话。

  ⑶ 生生对读小兔和蚂蚁的对话。

  ⑷ 天真的会下雨吗?哪段写天下雨了?

  ⑸ 齐读第九自然段:

  读出小兔焦急和肯定的语气。

  四、小结

  学文后,我们知道下雨前天气怎样?小动物各有什么反常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师进行板书:

  天气闷热

  燕子低飞

  下雨前 (再看板书读一读)

  (现象) 小鱼游到水面

  蚂蚁搬家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表演,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演练。

  2、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佩戴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演一演几种小动物所说的话及它们的表情。

  3、全班评议,看看哪组代表队演得最精彩,作为优胜队。

  通过童话表演,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不断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六、拓展思维

  1、把自己了解到下雨前的一些动物反常现象说给同学们听听。

  2、师对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你们已懂得了不少知识,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知道祖国的江南是“鱼米乡”。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江南风光的美,知道祖国江南是“鱼米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小竹排在画中游”。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小竹排什么样吗?请学生把自己查找的有关小竹排的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再请同学看录相,教师做适当的`讲解:这就是小竹排,有的地方称它为竹筏,是用竹子做成的,把好几根竹子并排捆起来,放在水里跟船一样,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小竹排在水里飘流的样子,坐在上面一定很好玩。小竹排在水里游,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备。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

  5.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三、朗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全文,标出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出示书中插图:提问:什么是顺水流?让学生到图前指一指。

  (3)如果你坐在小竹排上,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歌唱,你会是什么心情?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板书:鸟唱鱼游

  (4)自己试着读一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议。

  (6)指名读,读后评议。

  (7)学生如果读得不到位,教师可范读。

  3.学习第2句:

  (1)师:小竹排继续地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2句。

  (3)提问:看图:两岸指的是哪儿呀!到图上指一指。从哪儿看出树木密呀?板书:树木 密

  (4)教师指图:这是什么?(禾苗)“禾苗”指的是什么?禾苗长得怎么样?书中怎么说?板书:禾苗 绿

  (5)指名读第2句。

  (6)树木这么茂盛,禾苗长得这么好!你们的心情怎样?想想应该怎样读,自己试一试。

  (7)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8)再指名读。

  (9)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3句: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吗?

  (2)自己出声读读第3句。

  (3)教师让学生质疑不明的地方?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4)请知道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教师可作补充:江南是我国的南方,那里的水很多,气候温暖,所以江南的鱼虾很多,大米又多又好,因此人们就把江南称为鱼米乡。

  (5)看江南有关的录相。

  (6)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组织学生讨论。板书:画中游。

  5.请学生读全文,读出江南的美丽和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课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拓展训练:

  结合课后第3题,发挥学生的想象,把“鸟儿唱,鱼儿游”画一画。画后展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集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