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时间:2023-08-16 16:27: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3.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

  明确:

  诗经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发展趋势

  1.形势四言杂言王言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断丰富

  3.表达方式抒情诗抒情诗叙事诗不断发展

  4.思想内容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明确:

  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注意语言和语境。

  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

  六、布置作业:

  1.分析焦母和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

  3.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

  [教学难点]

  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关于“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关于“焦、刘殉情”故事的传说。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有自请回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这个美好的传说演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三、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提问:

  1、阅读后,概括诗歌的情节。(开端是故事的开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及事件的起因,为故事展开做铺垫。发展是故事的深入,发展反映着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同时更是人物命运的形成展现。高潮,是故事的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人物的命运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结局是事物的结果展示。概括故事情节的关键是理清故事的思路,焦、刘感情是故事发展思路的主要因素。)

  起点:孔雀东南飞,五时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接兰芝回来。

  第三部分: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高潮,写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结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为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内容,注意人物特点;把握精要,用得体的语言去表达。

  明确:起点(首两句)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3、概括故事主题。

  提示:(1)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2)人物的情感是怎样的。(3)这个故事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明确: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4、分章节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领会文意。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本篇诗歌艺术特色

  2、探讨本诗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晋时期又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汉乐府有着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就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进行鉴赏。

  二、鉴赏本诗

  问题: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来鉴赏。针对这首诗,我们从其表现手法上,看看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成果展示(示例):

  第一,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时间为顺序,表现出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第九段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后照应。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呼应的.诗句,如以“孔雀东南飞”开头,以鸳鸯双飞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与后文刘母“十三教汝织……”相呼应,强调了兰芝的聪慧;刘焦分离时“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与兰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相呼应,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

  三、讨论:联系社会现实,你怎样看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示(示例):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人都有封建家长逼迫,重新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看法,“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姻结束之后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各自组建家庭。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4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3.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

  明确:

  诗经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发展趋势

  1.形势四言杂言王言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断丰富

  3.表达方式抒情诗抒情诗叙事诗不断发展

  4.思想内容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明确:

  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注意语言和语境。

  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

  六、布置作业:

  1.分析焦母和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

  3.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中国著名古典诗篇为题材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使学生体会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亲和性。

  2、结合诗歌更好的理解音乐,通过音乐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掌握,提高学生器乐作品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孔雀东南飞》乐曲,让学生结合诗歌分段欣赏乐曲。

  难点:理解乐曲如何表现原诗的内容。

  教学模式:

  联想式——感情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学生熟悉的旋律《梁祝》,用《梁祝》的相似点引出《孔雀东南飞》

  [利用熟悉旋律作引子,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便于对新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可以联系着记忆]

  2、引出课题:板书:音乐与诗歌

  回顾前三课的内容均为声乐作品,引出为诗歌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

  3、介绍知识点

  A、回顾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原名为“竞奏曲”指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想协奏的乐曲,它既像其他交响音乐一样拥有管弦乐队的强大力量和丰富色彩,又有独奏乐器的辉煌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筝协奏曲是以古筝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

  B、介绍乐器古筝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它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广泛流传。

  古筝构造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C、范奏一段古筝请生分析音色

  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

  4、回顾《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仔细回顾并叙述《孔》的故事情节

  5、逐段欣赏分析

  第一段: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在乐队与古筝以慢板速度奏出抒情的引子后,深情、优美的第一主题和流畅、欢跃的第二主题,表现男女主人公原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音乐所描绘的是书上没有详细提到的`,但音乐却为何如此详细的描绘]

  第二主题

  通过突然转调和散板节奏,古筝奏出情绪悲痛的旋律短句预示平和的家庭出现风波。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场景]

  第三主题

  这段音乐集中表现出哀伤和愤怨的情绪,带有过渡性质

  第四主题

  音乐激昂,表现剧烈的矛盾冲突,把音乐引向高潮

  [让学生仔细欣赏后讨论,本段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充分发挥联想能力]

  第五主题

  古筝在乐队支持下,以流动的华彩音型奏出这段感情强烈的歌唱性旋律。接着再现第一段的第一主题,使全曲首尾呼应。乐曲最后结束在寓意深长的泛音上,表达了人们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

  [学生在了解结局基础上再倾听音乐,更深得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二、总结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中国著名古典诗篇为题材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使学生体会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亲和性。

  2、结合诗歌更好的理解音乐,通过音乐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掌握,提高学生器乐作品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孔雀东南飞》乐曲,让学生结合诗歌分段欣赏乐曲。

  难点:理解乐曲如何表现原诗的内容。

  教学模式:

  联想式——感情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学生熟悉的旋律《梁祝》,用《梁祝》的相似点引出《孔雀东南飞》

  [利用熟悉旋律作引子,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便于对新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可以联系着记忆]

  2、引出课题:板书:音乐与诗歌

  回顾前三课的内容均为声乐作品,引出为诗歌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

  3、介绍知识点

  A、回顾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原名为“竞奏曲”指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想协奏的乐曲,它既像其他交响音乐一样拥有管弦乐队的强大力量和丰富色彩,又有独奏乐器的辉煌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筝协奏曲是以古筝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

  B、介绍乐器古筝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它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广泛流传。

  古筝构造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C、范奏一段古筝请生分析音色

  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

  4、回顾《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仔细回顾并叙述《孔》的故事情节

  5、逐段欣赏分析

  第一段: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在乐队与古筝以慢板速度奏出抒情的引子后,深情、优美的第一主题和流畅、欢跃的第二主题,表现男女主人公原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音乐所描绘的是书上没有详细提到的,但音乐却为何如此详细的描绘]

  第二主题

  通过突然转调和散板节奏,古筝奏出情绪悲痛的旋律短句预示平和的家庭出现风波。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场景]

  第三主题

  这段音乐集中表现出哀伤和愤怨的情绪,带有过渡性质

  第四主题

  音乐激昂,表现剧烈的矛盾冲突,把音乐引向高潮

  [让学生仔细欣赏后讨论,本段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充分发挥联想能力]

  第五主题

  古筝在乐队支持下,以流动的华彩音型奏出这段感情强烈的歌唱性旋律。接着再现第一段的第一主题,使全曲首尾呼应。乐曲最后结束在寓意深长的泛音上,表达了人们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

  [学生在了解结局基础上再倾听音乐,更深得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二、总结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品味古乐府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话剧的展示,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爱情悲剧的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教学难点

  剖析文中几组“爱”产生的原因,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关于爱情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关于亲情的诗句:“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鲁迅先生对“悲剧”曾有过这样的诠释——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板书:《孔雀东南飞》中“爱”的分析)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熟悉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2、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阅读中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故事情节

  回忆《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结构、主要人物,学生回答从人物中可以总结出几组人物关系。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化鸟双飞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的悲歌

  四、探究文本(借助话剧表演与小组讨论)

  缕清人物关系,分析母子(女)之爱

  1、焦母与焦仲卿

  2、刘母与刘兰芝

  3、焦母与刘兰芝

  情节:仲卿求母与仲卿辞母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用终不再娶的誓言表现对刘感情的真挚,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简洁概括话剧的所选情节有感情诵读诵读评价、指导)

  对话:焦刘分别的对话

  (明确对话情境,比喻手法等,学生分角色表演,评价,指导)

  细节描写: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赏析方法点拨细节描写)

  分析朗读指导诵读展示

  小结:以戏剧性对白为主体,偶尔加之细节描写。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深感两人用情至深,这一份爱情,曲折幽怨,动人心魄,让我们领略了悲剧爱情的`魅力。

  阿母心中的兰芝:

  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十三教汝织(侧面印证了兰芝的自诉)

  (阿母:慈母心肠、理解女儿)

  婆婆心中的兰芝:

  1、不懂礼节、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自专由(不把婆婆放在心上)

  2、体态不美好---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焦母:蛮横无理、软硬兼施、顽固而有心计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

  引入学生表演的话剧

  总结人物形象:

  1、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贤惠美丽---十三能织素等

  2、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

  3、聪颖智慧---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白自己在焦家处境)

  4、刚强倔强---及时相遣归

  (焦母:故意刁难,非常挑剔)

  (一)分析姑嫂之爱

  对比两组“告别”

  与婆婆告别:“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与小姑告别:泪落如珠子

  明确:“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二)分析兄妹之爱

  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阿兄心中兰芝:

  不识抬举、不知好歹、愚笨---怅然心中烦

  阿兄形象:

  1、性行粗暴

  2、视财如命、趋炎附势---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

  3、尖酸刻薄、冷酷无情---不嫁义郎体,其往何处云?

  刘兄:是一个十足的市侩形象。

  (三)分析夫妻之爱

  通过揣摩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几次对话进行分析

  焦仲卿:1、对爱情忠贞不渝2、珍惜眼前人的好丈夫3、孝顺

  焦仲卿:

  遵守孝道,忠于爱情,追求幸福,为爱殉情,是一个善良怯弱的书生形象。

  焦仲卿眼中的兰芝

  1、值得厮守终身、生死为友的合格妻子----幸复得此妇、黄泉共为友

  2、受尽委屈之人----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在贯穿话剧的所有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和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辦是非但又迫于母亲不正当表达“爱”而养成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五、深掘文本与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爱的告白

  焦刘双双殉情,以刘兰芝或焦仲卿的身份或其他任何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写一封信。

  学生当场宣读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与加深学生对悲剧意识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外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

  总结与思考:是爱,还是对爱的扼杀?忠贞的爱情之花,伴随着两个年轻生命的凋零而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情之深,尽在语言。恰当地表达“爱”,才能收获美好的亲情、爱情。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基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副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性格特点;

  2、掌握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谢”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

  一、导入新课

  以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导入(ppt):

  (简单点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糅合了古典诗词的精华,可以看出作词人的文化积淀是相当深厚的。

  它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那这个《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世界。

  二、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壁”。(注释①)

  (ppt)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作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属于古体诗中的一种。

  三、解读小序,把握情节(ppt)

  1、 本文的小序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成诗的缘由。

  2、根据小序对全诗故事梗概的介绍,全诗可分为哪几部分?(ppt)

  第一部分(1-10)“为仲卿母所遣”。(开端)

  第二部分(11-12)“自誓不嫁”。(发展)

  第三部分(13-24)“其家逼之”。(再发展)

  第四部分(25-32)“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高潮)

  第五部分(3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合葬化鸟。(尾声)

  《孔雀东南飞》课后练习

  一、全诗除开头两句起兴外,可分五个部分,依照情节的发展,给每一部分拟一个简短的标题(如“兰芝被遣”)。全诗是按怎样的线索叙述故事的?

  二、这首诗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试分析下边几段人物语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并赏析加点的词句。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3.“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三、这首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四、背诵“鸡鸣外欲曙”至“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至“千万不复合”,说说这两部分打动人心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

  起兴(首两句)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二、1.兰芝忍无可忍,自请回家,坚决果断。

  “不堪”,表示忍无可忍。“徒留无所施”的“徒”,“及时相遣归”的“及时”,鲜明地表现了兰芝的明事决断。

  2.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

  焦母:愤怒,极力维护权威,专横。

  “何敢助妇语”的“何敢”很传神。

  3.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

  “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

  4.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忠贞、坚强的品格。

  “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三、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四、“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此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槌床便大怒(        )

  2.箱帘六七十(        )

  3.蒲苇纫如丝(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家妇难为

  今义:使别人为难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何乃太区区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汝岂得自由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可怜体无比

  今义:值得怜悯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本自无教训

  今义:训斥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处分适兄意

  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便利此月内

  今义:方便古义:________________

  8.卿可去成婚

  今义:结婚古义:________________

  9.蹑履相逢迎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人事不可量

  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叶叶相交通

  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意

  何意致不厚(        )

  吾意久怀忿(        )

  处分适兄意(        )

  2.适

  始适还家门(        )

  处分适兄意(        )

  适得府君书(        )

  3.见

  相见常日稀(        )

  渐见愁煎迫(        )

  项伯即入见沛公(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孔雀东南飞(        )

  2.卿当日胜贵(        )

  3.仕宦于台阁(        )

  4.何敢助妇语(        )

  5.以此下心意(        )

  6.交广市鲑珍(        )

  7.足以荣汝身(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1.“槌”通“捶”;2.“帘”通“奁”;3.“纫”通“韧”。

  二、1.难做,难当;2.愚拙;3.自作主张;4.可爱;5.教养;6.处理;7.吉利;8.订好婚期;9.迎向前去;10.人世间的事情;

  11.互相穿插着。

  三、1.意料/心意/主意;2.出嫁/适合、依照/刚才;

  3.见面/被/拜见,谒见。

  四、1.东南,名词做状语,向东南;2.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3.仕宦,名词做动词,任官职;4.语,名词做动词,说话;5.下,名词使动用法,使委屈;6.市,名词做动词,采办;7.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

  五、1.被动句还是要被驱遣,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

  2.被动句转头望望母亲的房里,渐渐地被忧愁煎熬压迫着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9

  一、导入

  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

  1、文章结构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

  关于铺排

  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生4: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21段)

  师: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看,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颇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中国著名古典诗篇为题材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使学生体会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亲和性。

  2、结合诗歌更好的理解音乐,通过音乐也可以加深对诗歌的掌握,提高学生器乐作品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孔雀东南飞》乐曲,让学生结合诗歌分段欣赏乐曲。

  难点:理解乐曲如何表现原诗的内容。

  教学模式:

  联想式——感情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学生熟悉的旋律《梁祝》,用《梁祝》的相似点引出《孔雀东南飞》

  [利用熟悉旋律作引子,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便于对新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可以联系着记忆]

  2、引出课题:板书:音乐与诗歌

  回顾前三课的内容均为声乐作品,引出为诗歌谱曲的器乐作品——孔雀东南飞。

  3、介绍知识点

  A、回顾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原名为“竞奏曲”指管弦乐队与独奏乐器想协奏的乐曲,它既像其他交响音乐一样拥有管弦乐队的强大力量和丰富色彩,又有独奏乐器的辉煌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筝协奏曲是以古筝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

  B、介绍乐器古筝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它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开始广泛流传。

  古筝构造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C、范奏一段古筝请生分析音色

  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

  4、回顾《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仔细回顾并叙述《孔》的故事情节

  5、逐段欣赏分析

  第一段: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

  在乐队与古筝以慢板速度奏出抒情的引子后,深情、优美的第一主题和流畅、欢跃的第二主题,表现男女主人公原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音乐所描绘的是书上没有详细提到的`,但音乐却为何如此详细的描绘]

  第二主题

  通过突然转调和散板节奏,古筝奏出情绪悲痛的旋律短句预示平和的家庭出现风波。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场景]

  第三主题

  这段音乐集中表现出哀伤和愤怨的情绪,带有过渡性质

  第四主题

  音乐激昂,表现剧烈的矛盾冲突,把音乐引向高潮

  [让学生仔细欣赏后讨论,本段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充分发挥联想能力]

  第五主题

  古筝在乐队支持下,以流动的华彩音型奏出这段感情强烈的歌唱性旋律。接着再现第一段的第一主题,使全曲首尾呼应。乐曲最后结束在寓意深长的泛音上,表达了人们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

  [学生在了解结局基础上再倾听音乐,更深得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二、总结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试着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悲剧的底因,即探究刘兰芝婆媳关系。

  2、积累重要的虚词用法和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2、难点:

  探究主人公悲剧的底因。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时数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搜集《孔雀东南飞》研究综述类文章进行阅读。

  1、让学生预习、翻译、自学课文,自行识记生字、生词和字音,落实本文的重点实词“相、自、见”的用法和意义。

  2、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或上网检索汉乐府的特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3、为学生提供几篇有关本课的教研文章,让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了解研究类文章的写作模式。本教案系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培养学生自读习惯和探究意识。搞好预学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尤其是古文。导语设计设计一: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也是世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诗经有之、汉乐府有之、唐诗宋词有之、明清小说有之,但丁笔下有之、莎士比亚笔下有之、巴尔扎克笔下有之、托尔斯泰笔下有之、曹雪芹笔下有之、琼瑶笔下有之,或悲或喜的爱情感动着人们。下面请看一首爱情誓言:《上邪yé》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梁祝化蝶、唐伯虎点秋香都是熟知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设计二: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犹豫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莫让那悲剧又重演

  那悲剧又重演

  眼前温柔的灵魂

  岂不是梦中的倩影

  为什么无可奈何

  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

  几千年来的故事

  竟不曾唤醒犹豫的你

  为什么无可奈何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学生试着解读《上邪》。

  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以爱情这个世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引出课题;以古诗引出本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解题及文学常识请学生解说检索到的“汉乐府的特点”“汉乐府的特点”: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本文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沈归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积累出习惯,习惯出能力,能力出成绩。模拟人物讲述情节幸福的爱情是相似的,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请从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用现代汉语把《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听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五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种划分法:第一部分(一至二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三至十二段)遭遣盟誓发展推进矛盾;

  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二段)被迫改嫁继续发展继续推进矛盾;

  第四部分(二十三至三十二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

  第五部分(三十三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

  (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第二种划分法: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整体感知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拟标题就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落实重要虚词用法请一、二、三组的同学结合具体事例分别归纳“相”“自”“见”的用法,请第四组的同学评判。要求学生列表比照记忆。文化常识积累“五更”知识具体见联系举隅表格也系积累生活常识分析人物形象形象塑造是文学创造的重要任务,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请同学简要分析鉴赏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贤惠、知书达礼、多才多艺。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忍让既是美德又是缺点。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焦仲卿:大孝子,忠于爱情,有反抗精神。有懦弱和服从的弱点。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温柔、贤淑、勤劳,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

  焦母: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委曲求全。“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焦仲卿:温情、软弱,愚孝,忠贞。抓住人物在文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来分析人物的心里及思想感情。深度感悟文本重点研究分析悲剧的底因,即探幽刘兰芝婆媳关系文中兰芝被休原因的字样: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2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完王倩丽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梁祝这两位有情人最后只能化为蝶才能双双飞,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梳理情节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

  (一)开端 1—6(兰芝被遣)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之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局

  (二)发展 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三)进一步发展 13—21(兰芝抗婚)写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四)高潮 22—31(双双殉情)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杀

  (五)尾声 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

  四,探究阅读

  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关于铺排

  1、朗读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2、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明确:严妆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铺排 即铺陈、排比 , 铺陈,即铺叙 详细地叙述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刘兰芝出众的美丽,知书识理,有涵养她的自尊、外柔内刚她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她要用美,给仲卿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她要用美,彰显对仲卿最深挚的爱;她要用美,表示她的委屈与不满;她要用美,表现自己的坚强和自尊

  本段文字也很优美,请大家结合刘兰芝的内心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明确:第二段,按时间顺序铺陈,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明确: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对表现兰芝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极写婚事的热闹,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二】个性化的语言

  1,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舍得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维护了自尊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总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但又坚决有力,毫不掩饰,(从她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和婆婆告别:态度上表面自谦自责,而她善良、温顺中别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反抗意味的刚性,语气上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既有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归的悲愤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明确:她知道哀求无效,所以干脆地答应了,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完全绝望了

  (4)(课下)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C.夫妇诀别

  小结:

  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刘兰芝,难忘她的出众的外在美,难忘她高贵的内在美可是当我们看到美的东西备受折磨与摧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痛的而本文的美就在于当美被泯灭的时候,又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悲剧美,下一次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本文的悲剧根源及悲剧的意义

  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现代的思想观念为刘兰芝设计一种人生命运

  板书设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铺排 美丽 沉着 镇定 有教养

  兰芝

  个性化的语言 不慕富贵 不卑不亢 反抗精神

  《梁祝》故事

  梗概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出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反抗了当时旧时的封建制度,不被当时的各种强权的压迫它也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爱情的执着,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也正是他们对于彼此的互相尊重、理解,在后来梁山伯死后,她竟下嫁给马文才,但是这却为她奠定了与梁山伯再次相逢的机会,这便可见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慕之情我在听完梁祝以后,感觉到“祝英台纵身投坟”比较激烈,这也为后面的化蝶奠定了基础使梁祝成为真正的感人的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培养学

  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4、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5、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2、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了解四言诗与五言诗的不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预习(这部分在学案中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生初步读懂文章,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并且完成以下目标:

  一、读准字音,扫除诗文中的文字障碍。

  二、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请学生归纳总结本文的文言常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三、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线索、脉络。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全诗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刘兰芝形象与思想情感的研究

  导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诗经·氓》中的女子勤劳善良而被弃,但果断、清醒;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那份执着令人敬佩。《孔雀东南飞》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女性,她就是刘兰芝,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兰芝,看看兰芝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在我们开始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同学们已完成了正音明义、疏通诗文的工作,现在呢,我一同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快速将课文自读一遍,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教师明确: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幻灯片展示):

  故事开端(1—6段)自请遣归

  故事发展(7—12段)兰芝辞别

  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应婚

  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

  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

  此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把握,便于对刘兰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刚才同学的叙述当中,我反复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刘兰芝”,这首诗之所以叫《孔雀东南飞》,是因为古人常常从首句中提取某个词语或者把首句作为标题,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蒹葭》。但事实上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古诗为为焦仲卿妻作》(请看课下注释)。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要为焦仲卿的妻子作诗呢?(是赞美,是妒忌,还是鼓励)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的性质有一个思考。问题1:这是一个怎样的“焦仲卿妻”呢?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合作探究)

  兰芝形象:正面兰芝请归——贤能知礼、勤劳多才、刚强、反抗

  辞别:①严妆——倔强、好强、冷静、反抗

  ②外貌——美丽

  ③别婆婆——有礼有节

  ④别小姑——善良

  推婚、殉情——有情有义、反抗

  侧面众权贵求婚——品貌出众

  婚事盛况——不慕富贵,不移情志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思想情感的研究。

  问题2:兰芝不幸被谴,只因遇见恶婆婆吗?

  《礼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诗中的“焦母”,是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那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不是个人的悲剧,她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写:“多谢后世人,戒之甚勿忘”,“谢”是警示后人的意思,而“后世人”指的是“封建家长”。

  不幸的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压迫(板书)

  小结:鲁迅先生说过,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血淋淋的。《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焦、刘二人的悲剧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人民群众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热切向往。

  四、本节课总结。

  这节课我一同走进了刘兰芝,发现她性格中最闪耀的特质就是对爱情的忠贞,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决的反抗,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凶残,她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最终用生命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控诉和反抗。作者之所以为刘兰芝作诗,目的就在于歌颂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这种反抗精神。

  五、朗读体味。

  在梁祝《化蝶》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背景下,小声齐读兰芝辞归、举

  身赴死、化鸟双飞这几个段落,深入体会兰芝形象与作品内涵,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本节课。

  六、作业:用细节描写手法补写一段焦刘双双殉情之后描写焦母的文字。字数300字左右。

  七、板书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美丽、善良、勤劳、有礼有节、好强正面描写

  重感情、极具反抗精神侧面描写

  ↓

  社会根源:封建家长制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研究本诗的艺术价值

  导入:《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诗歌形式的探究——五言诗。

  请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好,同学们,这首诗歌是五言诗,而前面我们学习的诗经大多都是四言诗。五言诗跟四言诗仅仅一字之差,但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五言诗增加的这一个字,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

  探究问题1: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有何意义?

  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朗读一遍第一、二段的四字改写版,感悟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差异。

  改写版:孔雀南飞五里徘徊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

  十五弹琴十六诵书

  十七为妻心中苦悲

  君为府吏守节不移

  妾留空房相见日稀

  鸡鸣机织夜夜不息

  学生讨论交流,四言诗和五言诗在表意作用和韵律感节奏上的差异。

  最后老师归纳结论:

  1、五言诗比四言诗信息的承载量更大,传达的信息更多,表现力更强。

  2、从节奏感来说,四言诗大多为二二式,节奏单调;五言诗有二二一或二一二等几种节奏,变化丰富。

  小结:虽然五言诗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唐代五言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诗歌风格的探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探究问题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在焦刘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通,是为连理枝;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也要比翼双飞。这正象征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的不朽,寄托着人民群众追求爱情自由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专制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歌颂忠贞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是一致的。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应该能举出一些例子:

  梁山泊、祝英台化蝶双飞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为自己洗雪冤情

  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小结: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许多理想、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许多作家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三、诗歌手法的探究——赋、比、兴。

  由于赋、比、兴在前面诗经的教学中已经学习过,所以让学生直接找出这首

  诗中的运用这三种手法的诗句,让同学赏析手法的作用是本环节的重点。

  问题: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大量运用,本诗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分析其作用。

  1、“赋”

  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

  “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

  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⑵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⑶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

  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2、“比”

  明确:“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突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突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3、 “兴”

  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兴“这

  一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常用的一种起兴手法,它借孔雀失偶徘徊,为

  刘焦二人的爱情营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感情氛围,奠定了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

  基调,同时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本节课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魅力,这就是经典的

  魅力。所以同学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品读经典,启迪人生,你我共勉。六五板书:形式——五言

  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手法——赋、比、兴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一) 通过阅读欣赏,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诗歌主要情节和人物。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表现的艺术效果,培养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二) 理解掌握文中的“复词偏义”和“见、相”等词的特殊用法。

  (三) 深刻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对文中的“复词偏义”和“见、相”等词的特殊用法的理解;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 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教学设想与步骤

  (一) 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概括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二) 思考课后练习,试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三) 布置学生将诗歌改编成话剧,并选好演员排演节目。

  (四) 布置学生课外了解古今中外较出名的几个爱情悲剧故事,尤其是陆游和表妹唐婉的悲剧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悲伤而感人的意境。

  二、教师在播放歌曲期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电脑显示“乐府”及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四、学生简介本课主要情节,并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拟小标题。

  五、讲解“复词偏义”现象和“见、相”等词的特殊用法。

  六、找出课文中用了“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诗句,分析其艺术效果。

  七、布置第二课时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1、讨论并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焦母与刘兄的形象特点。这几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你又憎恨谁?说说你喜欢或憎恨的理由。

  2、刘兰芝是“完美”的,但她为什么被遣呢?请结合课文和时代背景,讨论刘兰芝被谴的可能原因。

  3、刘兰芝与焦仲卿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恩爱夫妻,他们连死的勇气都有了,为什么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呢?他们这样轻易抛弃生命不是太傻了吗?难道他们真的没有别的办法活下去了吗?你可以找到让他们活下去的办法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死呢?他们的死说明了什么?你可以举出一两个和《孔雀东南飞》悲剧故事相似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课本剧《孔雀东南飞》。(以《梁祝》为背景音乐)

  二、讨论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讨论并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焦母与刘兄的形象特点。这几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你又憎恨谁?说说你喜欢或憎恨的理由。

  2、从刚才的表演可以看出,刘兰芝是“完美”的,但她为什么被遣呢?请结合课文和时代背景,讨论刘兰芝被谴的可能原因。

  3、刘兰芝与焦仲卿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恩爱夫妻,他们连死的勇气都有了,为什么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呢?他们这样轻易抛弃生命不是太傻了吗?难道他们真的没有别的办法活下去了吗?你可以找到让他们活下去的办法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死呢?他们的死说明了什么?你可以举出一两个和《孔雀东南飞》悲剧故事相似的例子吗?

  三、教师总结,以歌曲《孔雀东南飞》收束本课。

  四、布置课外练习

  比较《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异同点。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教案六篇04-11

【精华】《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04-27

《孔雀东南飞》教案汇编5篇05-01

【精华】《孔雀东南飞》教案4篇04-15

《孔雀东南飞》教案模板汇总7篇05-03

《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5-06

《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合集5篇05-08

《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集锦6篇05-13

《孔雀东南飞》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5-15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