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1-31 11:32:45 教案 我要投稿

圆柱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全部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及模型。

  2、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以及自制的圆柱和圆锥。

  3、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师说明:这些形体有些是我们已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体。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出示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哪些是圆柱形的?

  2、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3、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⑵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⑶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5、让学生动手量圆柱的高。

  讨论:⑴怎样量更准确?

  ⑵如果我们换个地方量,它的高会变成多少?这说明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6、师小结圆柱的特征。

  ㈡认识圆锥的`特征

  1、出示圆锥的实物,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简称圆锥。我们教材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5、测量圆锥的高。

  ⑴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学生自己操作)

  ㈢比较圆柱和圆锥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学具,指出它们的底面和侧面。(练习五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

  3、开放练习,拓展延伸。

  ⑴将课前做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快速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一下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师演示。

  ⑶自己设计小旗的形状,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然后由学生自主交流,观察自带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发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特征.特别是教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这两个知识点时,由学生通过测量它们的高,并经过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课前检查没有做,如果在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新课的学习中,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作业设计不科学,偏重操作,思维密度不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疲劳。

圆柱的认识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

  2、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教师用皮球一个,大圆形纸片一张,大圆柱体积木一块。幼儿用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提问: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2、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提问: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滚动,因此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3、找一找。

  请幼儿找找教室内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有球体、哪儿有圆柱体。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7页"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练习,进一步熟悉与巩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3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导入部分,出示球体与圆柱体玩具材料,引导幼儿简单玩一玩,分一分,初步感知球体的外形特征。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探索物体滚动方向,鼓励幼儿用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大胆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的表达球体圆柱体的主要特征,再提供各种材料尝试自制球体圆柱体,巩固对圆柱体球体特征的认识。最后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感受球体圆柱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探究、仔细观察球体与圆柱体,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学习乐趣,感知球体与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圆柱体、球体的玩具若干;圆柱积木、保利龙球若干;斜坡4个;报纸、长方形硬卡纸、圆片、橡皮泥、饮料瓶若干;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1、操作球体与圆柱体玩具材料,初步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要求:请小朋友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材料,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幼儿探究……

  提问:你玩的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小结:刚才玩的玩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像球一样,一类是像柱子一样。

  2、自主探究,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玩一玩、滚一滚,对比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①引导幼儿在斜坡上滚动球与圆柱积木,发现它们滚动路线的不同。

  提问:球和圆柱积木是怎样的滚动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球和圆柱积木都可以滚动,但是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积木滚动的方向单一。

  ②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球与圆柱积木,发现其外形特征。

  提问:球与圆柱积木是什么样的?

  小结: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光滑,这样的物体叫做球体。

  圆柱积木上下两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上下一样粗,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2)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其外形特征的认知。

  提问:你制作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小结:圆片叠高、卡纸卷起来、瓶子粘上橡皮泥可以变成圆柱体;报纸、橡皮泥团球可以变成球体。

  3、借助课件拓展经验,感受球体和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圆柱体?

  擀面杖、汽车轮子、压路机有什么用?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球体和圆柱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圆柱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教具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c、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演示的结果和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圆柱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圆柱的认识教案6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

  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

  大班

  执教人:

  孟爽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

  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7

  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趣味。

  准备: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1)、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 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五、 幼儿操作

  请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数学》第25页,教师按提示指导幼儿完成此页中《认识圆柱体》的练习。

圆柱的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结合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有广泛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互动中是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圆柱体)的独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部分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

  圆柱体实物及模型、直尺、色卡纸、剪刀、胶带、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些都是圆柱体。

  师:圆柱体是立体图形,平时简称它为圆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先从生活出发,从而让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质疑探究

  PPT出示自学探究

  ①、通过制作圆柱体,想一想圆柱体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量一量圆柱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强调结合制作圆柱的过程,小组归纳总结。

  1、生汇报: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两个圆,一个侧面。

  生:两个圆是圆柱的底面,侧面是圆柱的侧面。

  2、生: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粗细一样。

  3、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生:在两个底面之间。

  生:无数条。

  生:通过测量发现圆柱的高都相等。

  师:你是怎么量的?

  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圆柱,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让学生演示测量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尺可以比较准确,便捷的测出圆柱的高)

  师: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

  例如:硬币的高教做【厚】;钢管横放时的高叫做【长】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应突破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以两底面间的距离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丰富学生空间意识观念。

  小练习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对圆柱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的理解)

  圆柱的侧面

  我们在制作圆柱时有没有发现圆柱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你是沿着那条线展开的?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生:沿着一条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生:沿着其中一条曲线剪,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不规则的剪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沿着高剪,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是一个正方形,因为前面说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而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所以沿高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那么沿高展开后就是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开、围裹等实践操作,把圆柱体的侧面化曲为直,不仅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勇于探索并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三、深化巩固,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这种立体图形,回忆一下:

  1、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

  4、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作业布置:

  ①、完成练习册圆柱的认识。

  ②、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

  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所以学生学生对圆柱是有初步认识的。所以,在新授时,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导入时利用课前制作圆柱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圆柱,学生通过制作圆柱,能很快知道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教学中采用亲自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小组活动,采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高。

  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在突破重难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去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并且多鼓励学生去说。

  4、多与生活联系,在练习时,有一道判断题,在判断已给物体是不是圆柱,一些不是圆柱的物体如腰鼓,手鼓等。

  不足之处;

  1、在讲圆柱的高这一特征时,没有鼓励学生动手测量,只是简单地指了指。

  2、整节课鼓励性语言较少,教师说话有些啰嗦》

圆柱的认识教案9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65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做圆柱体。

  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65页的图纸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一第4题(1)。

  指名两人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4.练习一第2题、第3题。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2.观察第三页图,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第七页5-7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侧面是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10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

  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近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近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圆柱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 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1、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2、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 相等)

  3、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4、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圆柱的认识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圆柱的认识教案13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后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板书)1.判断下面那些是圆柱,并说明理由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

  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

  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那

  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⑴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两个圆面就叫做底面。

  ⑵圆柱还有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侧面。想一想,这个曲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想个法子试一试!

  (3)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了圆柱体的特征,那么大家能不能继续努力,来寻找圆锥体的特征呢?

  1、拿出桌上的圆锥形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猜想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又会是什么图形?试试看!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做一组练习题看看大家对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请打开课本翻到48页,看第一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1、2题。(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2、完成自主练习5。(利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小旗)。

  3、完成自主练习4,6。

  四、实践。

  1、让学生动手量圆柱、圆锥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03-29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10-28

《圆柱的体积》教案04-01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02-16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说课稿04-25

《认识你,认识我》教案03-06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2-16

圆的认识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