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8 11:15: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地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教学设计1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关于地球的知识学生只听说但不全,让学生思考中外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古代哲学家的思索。

  二、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认识,但对问题的探究深度不够,所以该课时的教学应以介绍为主,实验为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技视频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探究组成。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有关地球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的音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导入:播放视频《地球》,思考、提问让学生一开始就有问题。

  活动1:地球表面有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如何做生活中的现象。实验操作过程中,选择几个小组上台演示方法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探究和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2:地球仪上的线教师放视频看、说、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人类如何规划地球的。

  活动3:地球有多大?放PPT谈一谈自己了解的地球大小通过对比使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活动4:地球内部有什么?放视频看、说、听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地球方面的知识。学生点评同学的作品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又为自己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学流程图:

  (一)检查工具,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教师指导)。

  (三)观看视频。

  (四)总结阶段(学生想法,点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视频知道关于地球更多的知识。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利用观察地球仪让学生对地球的表面、地貌状况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的视频对学生认识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地球教学设计2

  【 教学目标 】

  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 、 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 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补充] 大气的成分 [板书]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结合课件)。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板书] :

  (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 大气的温度

  [读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规律(特点):

  ☆(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 大气的分层

  1、大

  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 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 0-17千米)

  平流层( 17-50千米)

  中间层( 50-80千米)

  暖层( 80-500千米)

  外层( 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 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板书]

  (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 2)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 1) 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

  ( 2) 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 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补充] 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

  〖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略

  地球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高年级指导书写,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能够举一反三。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设计意图】为了衔接初中说明文教学,给学生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借助说明方法感知说明的.特点,体会到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xx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地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

  教法

  情景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多媒体放映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录像,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 :地球之巅指的是什么?

  2、学生明确是指珠穆朗玛峰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谈一谈对珠峰的认识。

  3、学生发表看法。

  二、登山图片,进一步激趣

  1、投影有关珠穆朗玛峰和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让学生加强对珠峰的认识,体会登山的艰辛与危险。

  2、教师介绍珠穆朗玛峰的情况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

  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3、激趣引读:

  ①教师介绍世界上首次登上珠峰顶的情况

  1953年5月29日,十人组成的英国登山队,由队长约·汉特带领,从珠峰的北路登顶,新西兰人依·希拉里和尼泊尔人藤辛·诺尔盖登上珠顶,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 ②教师介绍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的情况及有关内容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本文记述的是这次登山突击顶峰的过程。

  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③作者介绍

  A、生展示搜集到的作者的资料

  B、师补充介绍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三、快速阅读,初步感知

  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

  2、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积累字词。(生利用多媒体展示)

  示例:砭骨 履践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3、学生谈谈内容大意。

  四、竞赛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内容

  (一)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开展小竞赛。第一、二组为第一竞赛组,第三、四组为第二竞赛组。指定两名学生任评委。

  (二)开展知识抢答竞赛,为复述作准备

  1、多媒体显示竞赛规则

  ①每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扣10分

  ②每人可多次抢答。

  ③举手获准再作答,不获准答题者擅自答题扣10分。

  2、学生阅读全文,找关键的词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词语),为抢答作准备。

  3、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抢答

  ①在珠穆朗玛峰最后的多少米时由四名年轻的登山队员向顶峰冲击?(380米)

  ②四名年轻的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向顶峰冲击的具体时间是多少?(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9时30分)

  ③谁让队员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刘连满)

  ④这四名队员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多少时间?(五个多小时)

  ⑤队员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是什么?(黑夜)

  ⑥到达多少米的地方,三名队员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8830米左右)

  ⑦最后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谁?(王富洲、屈银华、贡布)

  ⑧我们中国年轻的队员是从珠穆朗玛峰的哪一面登上顶峰?(北面)

  ⑨我们中国年轻的队员登上顶峰的.时间是多少?(5月25日凌晨4点20分)

  4、学生评委宣布得分情况

  (三)开展复述竞赛

  1、多媒体显示复述要求和规则

  复述突击主峰的经过,清晰有序,每组各推荐两名学生参加,分两次进行,每次的优胜者得20分,稍逊者得10分。

  2、学生复述。

  示例: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学生评委宣布得分情况

  (四)公布竞赛结果,表扬优胜者,鼓励失败者

  五、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投影问题

  (1)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寒冷、黑夜和缺氧。你认为突击顶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为什么?

  (2)哪位登山队员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以每两桌一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3、学生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

  六、互动释疑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解决。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探险需要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那么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该要有探险家的精神呢?请你联系实际谈一谈吧。

  八、布置作业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选择其中两句仿写。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地球教学设计5

  一课题名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搜集与处理文字资料

  二概述

  1.所用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

  2.所需课时:二课时

  3.学习内容包括:

  1).认识Word并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2).搜集文字资料并对文字处理和保存。

  3).编辑加工文字资源(文字的修饰、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段落的设置)。

  三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教材目标是想运用word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制作一个环境保护的板报,以此来使学生掌握word文字编辑软件,让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文字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本课中也涉及到了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部分,进而加深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扩展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环境的许多问题。因此,通过此课中环保板报的制作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很深刻的认识,计算机的发展为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对掌握向word这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学生对网络也并十分不陌生,因而,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有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也不是一个难题。

  由观察我了解到学生的水平不一,有的学生已经对Word有了很高的认识,然而有的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学生原有掌握知识不同。所以,在授课时我必需给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教学策略

  1.对教材的处理

  以教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板报为主题,遵循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应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网络获取资源并应用有用信息的方法。

  2.课时安排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初次接触word,因此对word的一些基础知识及使用方法要详细的讲述,同时也要配以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学生的认识。另外,对于网页保存及网页中内容的使用也是首次接触。因此,对于以上两大部分的讲解及实践共需2个课时。在第1课时中,引导学生对word有个初步的了解,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及操作并进行动手实践,充分的进行练习。在第2课时中,通过老师对网上资源利用的讲解及实际操作,将第1课时所学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的板报制作中,完成对这一课的整体性练习。

  3.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竞赛的形式,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互助的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而提高学生互助互爱的品质,增强班级的组织凝聚力。在最后本节课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板报,在下节课我会对学生的作品讲评,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同时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四.授课过程

  第1课时:word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

  2).掌握word的界面窗口的各组成部分名称;

  3).掌握文本框的三种状态;

  4).了解word文档及word程序的关闭以及二者的区别;

  2.技能目标

  1).掌握word的文字输入技能;

  2).掌握应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了解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word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的启用;

  2.word的各窗口界面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

  3.输入文字的两种方法;

  4.页面的设置;

  5.标尺的使用;

  6.保存及关闭文档。

  教学难点:

  1.标尺的使用;

  2.关闭word文档与关闭word程序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加菲猫2》剧情介绍.doc,其为一篇word文档,将其投射在大屏幕上;

  2.《怪物史莱克》剧情介绍.doc,用于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文字输入及编辑,理论联系实际;

  3.在上节课后通知预习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简单了解word的一些基本知识,便于课堂讲授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序曲

  情景:学生已进入教室就看到大屏幕上投影有《加菲猫2》的剧情简介(用Word打出来),学生立刻讨论,这是要做什么?学生中有种种猜测,这堂课看电影,还是?因此,对这堂课充满期待。

  师:我刚才看到同学进教室后表情有点不同啊,为什么啊?

  生:那个加菲猫的介绍。

  师:(笑)大家看过之后是否对加菲猫2有一定的了解啦,想不想去影院看看啊?

  生:想……

  师:好,那老师也有许多电影没有看过,不知道它们都讲些什么,好不好,所以我也想让大家给我介绍一些影片,也像我的这种形式,写个影片介绍给我。

  生:好。

  生:怎么做啊?

  师:好,那我们今天这堂课就学习一下我是怎样应用word制作这么一个影片介绍的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word,它是一种计算机中我们进行文字输入和编辑的工具,它的用途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学习它的一些知识。学会之后大家就可以给我写一个影片介绍了。

  生:(异口同声)好

  说明:此序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种迫切学习的愿望。由于是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提高上来。

  二、入题:

  师:大家课前预习了没有?(随机学号)

  生:讲了word的初步认识

  生:文字的编辑

  生:网上获取信息

  师:好,那么大家只要跟上老师的步伐,认真听,认真看,积极地实践就能学好。

  说明: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使预习本课的同学更加深了对此课的认识,而未预习的同学也从中可以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知道了这堂课要学什么。

  三、word初识

  1.启动word

  2.认识word

  窗口及组成部分的名称(向学生展示Word窗口的组成)。

  3.文字处理

  1).文字输入

  2).直接输入

  3).插入文本框输入

  (在此部分讲解之后,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练习输入《怪物史莱克》的剧情介绍,学生竞赛比较完成的快慢)

  4.编辑及加工文字

  1).修饰文字

  2).改变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

  3).设置段落格式(标尺的使用)

  (在本部分讲解完后,学生利用输入的《怪物史莱克》的剧情介绍进行练习)

  5.保存及关闭文档

  1).保存文档

  2).关闭文档

  3).关闭word程序

  4).关闭word文档及关闭word程序的区别

  (在本部分讲解完后,学生利用输入的《怪物史莱克》的剧情介绍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1.由于某些同学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而有些同学则是第一次接触word,因此,对于讲授的速度和知识的深浅一定要把握好,是有基础的同学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未接触过的学生也能够理解和接受。同时设置的学生竞赛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由于word中有几部分为难点,因此在讲授后对于那些仍然不会用的同学应及时给与帮助,解决问题。

  3.学生之间的互助表现为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的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协作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在网上获取资源,并能把文字信息应用到板报中。

  2.技能目标:

  学会网页的保存和目标链接以及网页中文字内容的利用。

  3.情感目标:

  感受现今网络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在当今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网上获取资源,完成网页的保存及利用。

  教学难点:

  目标链接的理解及操作。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份环境保护板报的例子(用word呈现)供学生参考,作为自己动手制作的指导。

  2.准备当今环境恶化的具体实例。

  3.准备一些环境方面的优秀网址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

  一、序曲

  向学生展示一个环境保护板报的实例,让学生仿照其制作一个环保板报,借此学生对这堂课的任务有所认识。

  二、情景:

  师:你都知道现在环境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问学生如果你想做一个环保的板报你想从环境的那些方面着手?

  生:气候变暖、水资源。

  生:酸雨。

  师:当今环境问题特别重要的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

  大家可以从这八大方面着手制作板报。

  三、技能培养

  1)、上网浏览信息,给定几个优秀的环境保护相关的网址。

  2)、进行网页保存、保存目标链接及保存文字内容的操作。

  四、巩固

  上网搜索有关八大环境问题的优秀网站,记下网址,进行保存网页、目标链接及保存文字内容的操作的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课重点进行实践,巩固,为板报的制作打下基础,同时复习了上一章中所学的上网搜索的基本内容。

  五、实践

  学生自己设计个性化的环境保护的板报。综合word的使用及本课时所讲内容,以竞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好,做的快,内容丰富为评判标准。先完成同学也可帮助其他同学进行板报设计与实现。

  六、总结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学会对网上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十分有用的。对学生的知识扩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课是后续课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对待,确保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听懂、会用,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也会提高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1.本课时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网上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及问题的解决,因此要认真对待。

  2.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际问题而只谈理论。

  3.学生基础水平不同,因此教学要有一定的标准,适当的可以给与单独辅导。

  地球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旨是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世界的一些情况,知道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形成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做一名地球卫士”的主题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灭绝的信息,触目惊心。对于简单的食物链知识也有所了解。但没有系统的进行探究,还没能形成应有的对自然 界的正确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

  2、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教具准备:

  1、课前学生查找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动植物灭绝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除了人类,地球上还有什么?

  地球不光哺育着我们人类,同时还养育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那么地球应该属于谁呢?板书:地球属于谁。

  二、了解地球现状

  1、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以地球主人自居的人类,认为可以随意的对待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于是开始随心所欲的捕杀和砍伐。

  演示课件:苦笑的地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观看课件之后,根据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我们的家园已经遍体鳞伤,地球上的许多生灵已遭涂炭,我们再来看一组令人深思的数字。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令人深思的数字》

  4、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5、请同学把课前搜集的关于动植物灭绝的情况及原因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三、认知食物链

  1、是啊,无论哪一种生物灭绝了,那么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将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人类。因为各种有生命的物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那就是食物链关系。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

  2、课件演示食物链

  学生思考,看课件什么是食物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找出图中有哪些食物链 学生进行食物链的寻找,交流

  四、升华主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地球应该属于谁?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发表观点,总结本课的主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反思:

  教学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有关图书、看电视等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地球的资料,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已经造成地球的环境恶化,保护地球母亲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心底里萌发保护地球的意识。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接触到的资料毕竟有限,交流时,来自学生的资料还是比较不足。通过这节课,我想,要上好品社课,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使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储备,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地球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选的几篇课文都是展现人类探险活动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展现了人类对探险的执著和渴望,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人类迈向新领域的脚步。《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描述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北坡攀缘而上,踏过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难,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的事迹。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这些怕苦怕累的中学生为之触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但对于篇幅过长的文章,马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法,复述概括故事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了解通讯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学习叙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感受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感受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音乐、图片欣赏导入:

  (多媒体展示珠峰图片,背景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1、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概括珠峰的特点吗?(交流)

  2、珠峰高达、巍峨、雄伟壮观、万丈巉岩,高耸入云,被喻为世界第三极。

  (出示幻灯及珠峰简介,齐读)

  师:环境如此艰险、恶劣、似乎不可逾越,然而,我国的登山运动员早已在四十多年前将其变为现实,1960年5月24日,他们成功的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出示图片)

  登山成功后,随从登山队采访的记者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发表了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登上地球之巅》亦出自这篇通讯。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及体裁)

  二、课件反馈:

  (1)介绍“通讯”体裁;(2)了解作者;(板书)

  (3)易错字词点拨;(板书)(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义。

  三、朗读,感知:

  1、带问题速读课文,思考:队员们登上珠峰峰顶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出示默读要求:三要四不要)

  2、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登山队员如何登上峰顶?分几个阶段?

  3、交流阶段:登山队出发(轻装上阵,准备登顶)------刘连满甘做人梯,突出第二阶段------留下氧气,甘愿牺牲------无氧登峰,完成壮举。(出示幻灯片)

  4、同桌相互说说登顶经过。

  四、问题探究:

  中国登山队员在突击珠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靠什么克服地呢?(轻佻读课文、快速找出)

  板书:------缺氧、黑夜、寒冷、体虚、高山反应、路险。

  板书:-------团结协作、奉献、顽强的毅力……

  五、 研读赏析:

  1、师:文中登山队员的壮举令我们中国人民无比自豪。他们身上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让人感动,他们的团结协作、上下一心,更让人震撼!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要求:找句子、抓关键词,揣摩、思考:语气、情感该怎么处理、怎么表现,在读中去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精神)

  例如:令我感动的句子是: 因为:

  朗读处理:

  2、交流、指导读、点拨、导学。

  3、登山成功后,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只有三人,没有刘连满,为什么?他自己放弃的吗?如果你是主编的话,你会把他的照片一起登上去吗?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六、拓展:(作业布置)

  (1)英雄们的故事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整个中华民族。接下来,感动中国组委会邀请你为登山英雄们写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要求用到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七、小结:

  中国登山队员以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登山的奇迹,也向世人展示出中国人的豪气与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同学们,大胆的向未知世界探索吧!为了你心中的梦想,去努力攀登你的理想之巅吧!

  地球教学设计8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各课中的内容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同时搜集得到。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根据单元准备的要求,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每一课的教学前,根据本课的内容提取相关资料即可。对于材料的准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完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系家族模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四季交替的规律与原因,并且课前收集了有关太阳家族的资料,对本节课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前指导学生多种渠道搜集与太阳家族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来,所以对解决本节课重难点比较容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技视频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探究组成。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导入: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思考、提问让学生一开始就有问题。

  活动1:播放视频《太阳的'形成》了解太阳形成的原因了解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

  活动2:播放视频《太阳的形成》看、讨论太阳巨大的能量去了哪。

  活动3:播放视频《太阳系的形成》看、讨论了解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太阳的知识。讨论对太阳能的设想。

  教学流程图:

  (一)检查工具,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教师指导)。

  (三)观看视频。

  (四)总结阶段(学生想法,点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太阳的形成、太阳系的组成方面更多的知识。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利用视频让学生对太阳的表面、能量、形成及太阳系的形成。教师的视频要选择好才能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太阳的知识。

  地球教学设计9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

  《地球妈妈》是一篇活泼生动,韵律优美的小文,它以儿童的目光去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发现。由一个小小的家,到所有孩子共有的大大的家,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地球妈妈真好”。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讲地球妈妈真好。第二段讲地球妈妈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家。第三段讲地球妈妈让孩子们有一个大大的家。

  教材分析:

  本文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到为什么文章的开头说“地球妈妈真好,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家?”结尾为什么又说“他让所有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明白“小小的家”指什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学到这篇课文时,刚刚学完汉语拼音,教学时要注意复习汉语拼音。这篇课文对于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问题要启发、点播、鼓励,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意性,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1 多种形式读,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让孩子们乐中读。

  2 展开想象,讨论交流,你还知道谁的家?从而进一步弄清“小小的家”,“大大的家”指什么?促进朗读,感悟地球妈妈真好。

  3 合作、探究识字、写字,让孩子们感受成功,喜欢汉字。

  教学媒体:

  软盘(课件)录音机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猜测了解课题。

  齐读课题,想象猜测地球是谁的妈妈?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全班交流,巧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形式读生字。

  4、小组合作,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个人读、齐读、;领读、表演读、画一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再读有关的句子。

  (三)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重点理解。

  第一段:读、想、议“小小的家”指什么?

  第二段: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读懂句子。如:逐句朗读,看图听读,边读边想,边读边动作,配乐朗读等形式。学生从而知道这段写了谁,他们的家在哪儿?再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你还知道谁的家?在讨论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球妈妈让所有的动物、植物、人类都有一个小小的家。地球妈妈真好。深化了主题。

  第三段读议“大大的家”指什么?学生深深领会到地球妈妈真好。发自内心的喜欢地球妈妈,达到有感情朗读。

  (四)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多种形式背诵课文。充分感受到地球妈妈的伟大、可爱。

  (五)想象拓展,深化主题。

  1、展示作业,读读、说说、评评、奖奖。

  (1)我是小作家,我想写,我还知道谁的家?

  (2)我是小画家,我想画,我还知道谁的家?

  2、有感情朗读全文。

  (六)合作探究,指导书写生字。

  课堂写真: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猜测了解课题。

  1 板书并齐读课题:地球妈妈

  2 出示(课件)地球图,这就是地球,地球有高山、平原、海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谁的妈妈?

  3 学生想象猜测:地球是谁的妈妈?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 自渎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正确。读后画出课后要认识的字。

  2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 全班交流方法,巧记生字。边交流边出示要记的生字。

  4 用摘苹果的方法,学生读生字。

  5 指导认识自然段。

  6 小组合作,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个人读、齐读、;领读、表演读、画一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再读有关的句子。

  (三)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第一段:出示本段文字(课件)。

  边读边想:这“小小的家”都有谁的家?

  第二段:出示本段文字(课件)。

  学生自由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段写了谁,他们的家在哪儿?)看看你读懂了哪句?

  (1)逐句朗读(可打乱顺序)出示(课件)文中相应插图,看图说说,哪儿是谁的家?

  (2)边看图(出示(课件)文中插图)边听读,想哪儿是谁的家?指名朗读。

  (3)自由读,边读边动作。

  (4)展开想象,除了课文写的,你还知道谁的家?可仿文中的句式说,也可随意说。

  出示(课件)

  (1)半空中的树杈上,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小企鹅的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白云和春雨的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青蛙和蝌蚪的家。

  生1:半空中树杈上还有喜鹊、乌鸦的家。

  生2:冰冷的南极有小企鹅的.家。

  生3:天空中有白云和春雨的家。

  生4:清请的湖水里有青蛙的家。

  生5:田野里有青蛙的家。

  生6:小河里有青蛙的家。

  生7:不对,小河水干了,青蛙不在小河里了,它走了。

  师:那你们怎样想?

  生1:青蛙多可怜呀。

  生2:他们会很伤心的。

  师:是呀,青蛙非常喜欢小河,以前他们常在小河里快乐地蹦跳、唱歌、捉虫,可是小河水没了,它多想回家呀。得想个办法,让他们回来。

  生1:我知道,多下雨,小河就有水了。青蛙就回来了。

  生2:从地里抽水,流进小河。

  生3:从别的地方引水也行。

  师:同学们,青蛙知道了你们的关心,一定非常感谢你们。是的,最近几年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许多地方缺少水。青蛙就少了一个家

  。要是大家都爱护地球,那么所有的动物、植物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家。这个家是地球妈妈给的,大家说地球妈妈怎样呢?

  生1:真好。

  生2:真可爱。

  生3: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第二段来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吧!

  生:(配乐)有感情朗读。

  师:看来,同学们真心喜欢地球妈妈,现在你能联系第一段说说“小小的家”指什么?

  生1:青蛙的家。

  生2;动物的家。

  生3:每个人的家。

  ……

  师:那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第三段:出示(课件)第三段文字,

  1、边读边议这“大大的家”指什么?

  2、学生有感情朗读,充分表达出对地球妈妈爱的情感,领悟地球妈妈真好这句话。

  生:齐读课文。

  生1:“大大的家”指的是小动物的家。

  生2:是海洋。

  生3:是地球。

  师:是的,是地球妈妈让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都有一个小小的家,这“大大的家”也是地球妈妈给的。你们觉得地球妈妈怎么?

  生1:真好。

  生2:真可爱。

  生3:我们爱地球妈妈。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把对地球妈妈的爱读出来

  生:大声朗读第三段。

  师:地球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家,给了我们美丽。让我们通过

  朗读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

  生:(配乐)朗读课文。

  (四)、拓展作业

  1、我是小作家,我想写,我还知道谁的家。

  2、我是小画家,我想画,我还知道谁的家。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教师领背课文,学生边背边想象画面。

  2、出示(课件)文中插图,边看图边背诵课文。

  3、齐声背诵课文,边背边做动作。

  (二)想象拓展,深化课文主题。

  1、作业检查,读读、说说、评评、奖奖

  (1)我是小作家,我想写,我还知道谁的家?

  (2)我是小画家,我想画,我还知道谁的家?

  2、说说你觉得地球妈妈怎么样?

  3、有感情朗读课文(配乐),把对地球妈妈的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读、写、画、说、想,知道地球妈妈是所有动物、植物、无生物及人类的家,领悟到珍惜、保护地球是人类的责任。

  (三)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空书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怎样把字写好看。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小组互评,自我修改,达到满意。教师指导,用小红花奖励书写规范的学生。

  教学反思:

  一、快乐中读。

  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地球妈妈》是一篇活泼、优美的小文。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去讲述自己的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读这篇小文。教学中我注重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去读。如: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可个人读、齐读、领读、表演读、画画读句子。)边讨论边读,看图读,做动作读,想象读,配乐读。理解“小小的家”和“大大的家”后有感情诵读。可见孩子们不是枯燥地反复读,而是在快乐中读,在合作中读,在理解中读。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

  二、心灵中爱。

  本册教材鲜明的特点是:文化主题统摄,相关内容归类的组元方法。凸显了人文精神的铸造与人为本思想的张扬。从而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统一起来。这充分表达了课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单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融和谐,共爱共存家园的思想。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除了课文写的,你还知道谁的家?孩子们在说议中发现青蛙有好多的家。有海边、池塘、湖泊、小河。可是当他们说小河时,发现小河水干了。青蛙不在哪儿?孩子们的心情一下子沉了下来。一种同情心油然而生。想办法,“让青蛙回到小河身边。”“多下雨。”“从地底下抽水。”“从别处引水。”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接着教师带有启迪的小节,使孩子们感到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许多地方缺少水。青蛙才少了一个家。呼唤孩子们珍惜、保护地球。让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一个小小的、快乐的家。交谈中,孩子们从心中迸发对地球的喜爱,感悟到地球妈妈真好,发出共爱家园的呐喊。从而深化了主题,张扬了人文精神。

  三、合作识字。

  课标提倡新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从小培养这种学习意识,体会学习方法,可谓是“奠基”。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巧记生字,写好生字。有的学生感到了快乐,有的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让识字、写字教学在快乐中学好,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究中发展。

  地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倍1、2段,说说为什么人们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钡厍蚴侨嗣俏ㄒ坏募蚁纾但是人们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笨挝拇佣喾矫娼樯芰说厍颉Q∽约合不兜姆矫娑烈欢痢0炎约旱母惺苄丛谂员摺#ㄑ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苯淌σ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笨挝脑擞昧四男┧得鞣椒ǎ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板书:

  美丽的地球

  地球 颜色

  地球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来源及其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丽和可爱。文章内容新颖、别致;全文笔调流畅,通俗易懂,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启发。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四、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依据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的精神,采用“读——思——悟——议——说——写”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理解语言;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言,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等学习实践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居住在神奇美丽的地球上,每天看到日出东升,夕阳西沉,春之绿草,夏之红荷,秋之黄穗,冬之白梅。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吧。

  2、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相关地球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观赏后思考: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3、老师激情过渡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吧。

  二、板书读题。

  三、依题读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四、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五、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自学课文生字词。

  yán mò zào tiáo xī zhí shàn kuò

  颜 漠 燥 调 稀 植 善 扩

  五颜六色 绚丽多彩 覆盖 阻挡 调节 干燥 改善 控制

  3、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地球哪几种颜色的衣服?这些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些什么影响及作用?(要求在书上批划圈点,找出相关重点词句)。

  七、多向互动,师生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初读自己明白了那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确的地方?

  4、师生共同小结。

  八,指导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1——2自然段,找出课文的总起句,中心词:“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探究句子的表达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球与人穿衣作比较,准确贴切,生动逼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3、细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填空:

  地球的衣服 指的是什么 对气候的影响 与人为的关系 蓝色的衣服 海洋、湖泊 调节温度 冬暖夏凉

  4、学生独立填表,老师作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共同梳理课文内容,订正填表情况。

  九、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神奇美丽的外表,她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呀。还记得她有哪几种颜色的衣服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去了解地球其他颜色的衣服指的是什么,对气候和人类又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二、学法迁移,指导学生自学课文4——10自然段:

  1、回顾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迁移学习方法。

  2、运用第三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做填表练习,表格见第一课时。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成四个自学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分享自学成果。

  三、读议课文重点,师生、生生互动,评议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评议:这一段介绍了地球的什么衣服?这些黄色的衣服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学生齐读这一句,拓展思维:你还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这种类似的气候?这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2、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评议:为什么说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外衣?这件外衣起了什么作用?(阻挡、吸收、调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没有大气,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评议后老师小结,并且齐读第5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7——9自然段,读后由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白色)这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的气候及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你喜欢白茫茫的大雪吗,为什么?学生答后梳理、小结。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后讨论:这一段写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它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及作用?(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思路,畅所欲言,把绿色的作用谈深谈透)。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品读领悟,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爱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练习深化: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谈谈自己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体会.。

  2、拓展练习:为了让地球的气候变得更好,更适合人类居住,你还有那些好的方法和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六、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资料或上网查阅,了解有关地球质量、环境变坏的情况,写一篇环保日记。

  板书设计: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衣服颜色 形成原因 影响及作用

  蓝色 海洋湖泊 冬暖夏凉

  黄色 沙漠、半沙漠 更热更冷

  最重要外衣大气 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 冰雪覆盖 降低温度

  绿色 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地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增减衣服的话,就可能会发烧。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发低烧”呢?

  二、学习:地球“发低烧”是谁的责任

  1.资助阅读“温室效应”的原理解说。

  2.讨论: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再思考一下:地球“发低烧”的根源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人类对地球“发低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学习: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

  1.指名朗读《绿色的眼睛》。

  讨论:你见过任意砍伐和摧残树木的现象吗?当时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

  2.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小组汇报。

  3.针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有哪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进一步探讨,看哪些方法比较可行。

  4.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假如你是医生,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小组交流,看看别人的处方看得好吗?好在哪里?对自己的处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5.总结:处方开出来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不会使处方成为一张废纸。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为地球“退烧”出一奋力吧!

  四、作业。

  地球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炽、佛”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3.通过阅读地球信箱的信件,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地球信箱的信件,感受大自然的美,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拟人句的表达方法,体会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地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句型:地球是________的,因为它_________。比如,地球是美丽的,因为它有锦绣河山。)学生仿照例句说说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引出课题。(出示课题:地球信箱)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及脉络。

  1.检测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指名认读,正音。②指名带读。③说说易错的字音、字形。

  2.带着问题分组读课文,完成习题。(课件出示习题)

  课文开头总的写地球是_____,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然后,作者具体写了地球信箱中的__封信,它们分别是__、__、__、__。

  最后作者想加入写信的行列,写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__、__、__、__。我期待它们变绿、变美、变得生机勃勃。

  3.汇报、交流习题。

  4.引导学生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课件出示例句:它把雪白的信纸一次次地铺满了天地,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从哪儿下笔。),找出文中的拟人句读一读,体会拟人句的作用。

  三、精读课文,学法、悟情。

  [精读]

  1.(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想象,体会情感。

  2.指导朗读方法。(课件出示:要读得轻柔、舒缓,读出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同桌相互练习读。

  5.学生配乐齐读。

  [学法]

  1.分析2-5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写法。

  (课件出示:①划出2-5自然段每段的第一句话,齐读。

  ②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比较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课件出示:

  比较下面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

  这些美丽的信件,哪一封不感人至深?哪一封不给人启迪?

  这些美丽的信件,每一封都感人至深,每一封都给人启迪。)

  [悟情]

  作者提到了哪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为什么说它们是被我们遗忘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被遗忘的伙伴呢?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愿?

  四、习作练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仿照2-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封信:想象荒山、污河、沙漠、灰蒙蒙的云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会给大地写什么样的信?(任意选择其中景物,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与之相类似的景物来写。) 学生按要求写信。

  2.交流学生所写的信。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读了地球信箱里一封封美丽的、充满爱的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荒山、污河、沙漠、灰蒙蒙的云天向人类求助的目光,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么就让我们爱护地球的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吧!(课件出示:保护地球 人人有责)

  地球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⒈学习生字词。

  ⒉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⒊学习课文第一段,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⒊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⒋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⒈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⒉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面临的生态被破坏的状况。

  ⒉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紧迫性、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内容。

  ⒈这段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

  ⒉自读第三段,思考讨论:

  人类目前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⒊自读第四段,讨论:

  (1)这段讲几层意思?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三、总结归纳。

  ⒈这课主要讲什么?

  ⒉在写法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四、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你们能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吗?顿时课堂里热闹了起来,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已见,跃跃欲试。)

  五、作业。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略)

  地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并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方法】

  速读法提取、概括信息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神秘的珠峰吸引了人类探索的足迹,在探险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我们登山队员登顶珠峰的故事,在这次探险中,有一位队员留下了这样一封信……(出示幻灯片)

  1、让学生朗读这封短信。

  2、读取这封短信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二、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读取短信中不够明确的信息,将其概括并用幻灯片出示。

  1、找出信中缺少的部分,并将其补充完整。

  2、刘连满和他的队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3、任务是艰巨的,那么在完成的过程中定会遇到困难,你能具体说说有哪些困难吗?

  4、刘连满为什么不能和队友一起完成任务?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封短信?

  引导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在分析困难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边分析边板书。

  三、研读刘连满

  刘连满没有成功登顶,他不算是英雄,但文中却对他进行详写,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从文中概括出记叙他的'主要事迹,通过这些具体事迹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1、文中记叙了刘连满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

  2、分析刘连满这一人物形象。

  3、文中为什么对他进行详写?

  通过分析,明确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详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小结:出示幻灯片将课文主要信息,内容要点以填空的方式进行小结。

  四、赏析景物描写

  1、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2、幻灯片出示两组句子,比较哪句更生动、形象。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高耸万仞,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蓝天,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能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3、练一练,仿照上面的示例,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进行改写,使其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师小结: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字词。

  2、查阅有关人类攀登珠峰的材料,进一步体会探险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与团结精神。

  地球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动态课件,认识地球的美丽可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画出宇航员感叹的句子。

  2、生汇报交流。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生对此句质疑。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用“——”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了解地球的“可爱”

  (1)课件出示: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A从哪里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B朗读、品读、齐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2)课件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A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B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

  C指名读、齐读。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了解地球的无私。生交流资料,地球向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2、了解地球的“易碎”

  过渡: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又无私地向人类提供一切资源,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

  (1)自读课文3、4自然段,哪个词最扎你的心?结合收集到资料谈谈。

  (2)生态灾难有哪些?生交流。师出示相关的课件。

  (3)师播放人类破坏地球及生态灾难的课件,生观课件谈感悟:此时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你的心情如何?

  (4)小结:看到伤痕累累的地球妈妈,我们禁不住伤心,禁不住惭愧,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

  出示课件,生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了解“无法移居”

  (1)地球是那样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但人类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

  (四)交流谈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了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打开心声,把自己最深感受写下来。

  2、生交流感受。

  (五)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宇宙之大,如果人类再不断地破坏地球,人类将无立足之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封关于环保方面的建议书。

  地球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阶段目标

  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教学内容

  1.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5.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明确:

  (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总结:

  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

  1.说导语

  2.(1)听读评读

  (2)评价答案的优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问题

  (2)归纳总结

  5.提问,巡视。

  学生活动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3.思考回答

  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

  6.理解阅读,讨论回答。圈点答案。

  地球教学设计18

  【教材分析】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的历史过程,本课向学生简述了这个漫长的故事:从“天圆地方”的猜想到古希腊人的假设、从亚里士多德的推测到麦哲伦的验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过“问题——猜想——验证”的过程,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假象和验证、科学结论是可以反复验证的,体会到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对自身的探索结果提出质疑,才有了现阶段对地球形状的最终认识。

  按照历史的进程,遵循认识的规律,本课设计了“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观察进出港的帆船”、“推测与验证”、“在太空中看地球”和“我的科学小报”等活动。本单元中唯一的试验活动“观察进出港的帆船”也是未验证古希腊人的猜想而设计的。

  【设计理念】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这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而本课重点要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对“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提出假设,并能通过生活中看到的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上述考虑,为了更好凸现科技史即人的`探索史,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把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观察进港的帆船、推测与验证整合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学习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3.学会分组实验和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习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认识到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假想和验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篮球、小船、地球仪、课件,纸质实验记录单10份。

  学生准备:教材,钢笔。

  【教学流程】

  一、谈话情境导入。

  1、谈话质疑: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做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们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的吗?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对地球认识的猜想和探究。

  活动(一):地球“天圆地方”的猜想与探究。

  师介绍远古时代,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课件展示)

  学生阅读,汇报。

  小结:古代的人们因为只能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等猜想。板书(猜想)

  2:故事导入实验,(板书验证)

  全班交流:你们猜想一下,如果大地是平的,远处有一艘船使进港口,你在港口看见能观察到什么?

  交流汇报

  (2)实验验证“天圆地方”说。

  ①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3)师小结。如果地球是方的,那么船进出港时既能看到船帆也能看到船身。可是古希腊人看到的不是这样的,说明大地不是方的。

  活动(二)古希腊人的“大圆球”说。

  1、实验验证“大圆球”说。

  (1)小组长拿出实验记录单,其他组员准备实验材料。

  (2)师介绍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出示PPT)。

  2.、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得到结论:船进港时先看见船帆,出港时先不见船身。看来大地是个大圆球。

  3、.补充介绍:

  其实,早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猜测。亚里士多德的“球体”说和希腊人的“大圆球”说都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

  活动(三):观看图片,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1、师简介麦哲伦环球航行。

  2、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

  3、简介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飞天资料

  4、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卫星对地球的精确计算,也发现地球是一个两端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且模拟地球制成了地球仪。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371千米,地球赤道的周长有大约4万千米,需要4000多万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围住。这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或者成人一刻不停地步行大约1年的路程。

  三、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球体。)

  2、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孩子们关于地球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正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有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制成科学小报。

  地球教学设计19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以题目贯穿全文,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地球的有关知识,而且能增强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初步基础。全文说服力强,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居住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达到作者写作之初衷。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词;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学习作者用词严谨,准确表达;

  2、学生能通过主线问题读书思考、交流,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容易破碎;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积累运用环保口号和标语。

  3、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产生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老师刚才观察很多同学都在听老师准备的音乐,这首歌唱的是谁呀?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爱自己的妈妈。人类也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地球……都认为是地球。(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与地球有关的课文。(点课件)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生字你都会读了吗?同座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刚才检查生字时有读错的字音吗?有:哪个字音读错了。没有:这个字音易读错,谁能读一下:(滥用)。

  3、这些生字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生字很像,有的时候容易混,我们用换偏旁组字并组词的形式来区分一下他们。(给1分思考。)指名快速回答。胁()以前还学过哪些字是月字旁,发现没有这些月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胁意思是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也和身体的有关。这些组词中哪些词一定与身体有关一定是胁字。其余都是十字旁的协。中国汉字真是有意思,字义与偏旁有关,其他这些字也是这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出示)快速读读课文,课文写了地球(和蔼可亲)和(容易破碎)两方面的内容?试着用上面的词语概括。汇报。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借助主线问题自读思考

  (快速浏览)当宇航员遨游太空遥望地球时也发出了几乎一样的感叹,找一找读一读。指读。“!”红色变为?,你们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说地球太美丽同时又是太容易破碎了?)先来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地球太可爱了。(出示读书要求)

  2、重点句理解体会,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句一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披着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的水蓝色纱衣,那是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想一想蓝色指什么?白色指什么?

  师:在太空上远望地球,大气层把地球装扮得就像裹着的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一样很美很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丽壮观(先练习读,指读)。

  师: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幻灯片出示)也像老师这样批注到书上。

  3、师:地球的美丽壮观让人感到地球的可爱,还有哪些句子写出地球的可爱?

  预设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直接抒发自己对地球的赞美之情。还有哪些是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预设2【只有…… 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可爱?列数字、作比较写出了地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因渺小而美丽,因唯一而美丽。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重点句二

  【拿矿产资源来说,……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①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吗?

  炊烟袅袅——地球把煤碳给人类供人们取暖

  汽车川息——地球把石油给人类为生活提供便捷

  大厦林立——地球把矿产给人类让人们住进高楼大厦

  ②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过渡:地球给了人类煤、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使人类的生活很幸福。而这些都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要点拨,人的一生再长长不过百年,而等几百万年、几亿年——时间长,资源宝贵有限)

  强调:这么宝贵的资源地球慷慨地给了人类,你想对地球说什么?用一句话。

  ③无私、和蔼可亲

  过渡:是啊,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什么?到60页4段找一找。

  地球太伟大了,地球不仅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还为人类慷慨提供了 ;

  ;

  ;

  ……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资源有限。(举例子、列数字)

  过渡:地球把自已所有宝贵的东西都慷慨地给了人类,正像宇航员说的那样,地球太可爱了。(谁来读出宇航员内心真切的感受)

  4、(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读;老师读;齐读——伟大的母亲)预设:从你的朗读在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平易近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的伟大……

  师生:作者运用了什么(比方)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无私、可爱。

  5、请同学们一边看美丽的地球一边回忆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过度:(有感情慢慢地)面对这么可爱的地球,这么无私的地球母亲,你应该怎样地对待它?(板书:珍惜爱护善待 )

  看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视频谈)

  6、请同学默读4-7自然段并联系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对待地球的写一写你的感受。(给足学生读书批画的时间)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珍惜

  可爱 爱护

  善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整体读文回顾课文

  2、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了什么?

  二、学习与训练:

  (一)交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组织学生学生自主交流。

  (二)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训练的重点)

  第一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书中的文字结合实际

  第二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结合实际(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强化表达效果)

  第三层训练例子指导:运用口号标语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三、总结:

  写读后感的方法及本课的说明方法

  读后感写法:

  题目:方式一:读《 》有感

  方式二:主标题(写作目的)

  副标题读《 》有感

  正文:一、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简单谈感受。

  二、找到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谈感受。

  四、练习、检测:

  《能力培养》

  五、作业布置、下课

  预习下一课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母亲

  联系生活谈感受

  地球教学设计20

  教材分析

  本节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课本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老师展示课本数据]: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地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7-25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11-15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3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03-24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通用15篇)11-04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04-1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02-14

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