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2 11:31: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字。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体会感悟涛涛美丽的家乡,能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3、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会用“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照片,了解家乡。

  2、出示课题。

  3、学习第1段,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生自读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生字。

  (2)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读词语。

  2、整体感知

  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2自然段

  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齐读,师: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很美?

  交流反馈学习:

  A、第2句:

  生朗读,读好“那么……那么……”。

  生用上“那么……那么……”说话。

  (齐读)

  B、第3句:

  出示句子,齐读。

  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一艘艘、“装满”来感悟船多、鱼虾多。)

  男女生赛读。

  C、第4句:

  出示贝壳图片,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些贝壳。

  说话训练:贝壳的颜色真多,有——,有——,还有——。

  贝壳的——真多,有的——,有的——,还有的——。

  朗读句子。

  D、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

  四、写字:

  1、出示生字,生观察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哪里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价。

《北京》教学设计2

  这节课我的整体安排是先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环节中,我先没有将歌曲名称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猜一猜歌曲讲了些什么,当第二遍欣赏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听一听歌曲一共分为几段,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由于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在一次备课中我想学生可以回答出来,但经过上课下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天赋很好,能够听得出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经过我认真的反思,我想小朋友能够会唱的歌不一定能够分析它,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逐步的叫学生来了解掌握分析理解歌曲的能力,所以在二次备课的时候,我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听,尽量用动作等形式提醒他们,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上去,我再随音乐打手势分别出示第一二三段,然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是这样分的,接下来我再问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能够及时的做出回答。

  在一次备课欣赏的部分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分析完段落后,先是“听到独唱时把小手举起来,听到齐唱时将小手藏起来,看看谁听得最仔细,反应的最快”,然后再“随音乐让学生加上美丽的舞蹈”,但是经过第一节课上完,我觉得听独唱举手部分学生的兴趣极高,所以我在接下来的课中将两部分调换了一下,现编舞蹈再听独唱或齐唱,这个环节结束以后,伴着学生热烈的氛围,直接问一问“同学们感觉快不快乐啊?”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快乐。“那么老师这里有一首《多快乐》,同学们听一听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这样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学习歌曲的环节,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强调,学唱完后再拿打击乐器来为歌曲边唱边伴奏。有的班级接受能力好时间有剩余也可以分组来比一比赛,点评一下优缺点。

《北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2)说说你看了什么?

  (3)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5)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2)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4)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5)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3)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4)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5)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读8个字(其中2个多音字)

  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思品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能写出课文表现白求恩的两件事。

  教学难点: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查阅资料:

  查阅关于白求恩的有关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数 1

  教学要求 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抗日军民同甘共苦、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求恩与孩子〉这篇课文,谁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白求恩。

  生自由介绍,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 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初读课文,达到文通句顺。

  2、认读课后字词。蘸、袖、捏、埋、氛(一声)

  多音字:大 (dà dài) 埋(mán mái)

  3、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5、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汇报,大家讨论评判。

  三、 再读课文,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简单的写一写。

  学生自学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朴素 不挑剔

  四、 拓展延伸

  打开语文实践活动8,读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自学后,讨论汇报。

  1.读短文,争取把短文读正确。

  2.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

  3.集体交流。

  ①从课文中找出“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语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用法,然后选择合适的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2)演出就要开始了,观众们( )走进了剧场。

  (3)由于意外情况的出现,比赛在暂时中断后,又( )进行。

  4、读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然后填空。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情感目标:产生学习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板书:

  我北京老人

  迷路耐心指路,驮到终点热心助人

  给别人让座给我让座善解人意、懂得心疼别人

  教学反思:

  在写作写法上,学生知道的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恰当的词语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10个认读字。

  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及进行评价人物练习,使学生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父母的教育。

  思品: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教育学生知道感恩。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本对母亲无比关爱的孝子之情。

  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母亲节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3课《鲁本的秘密》。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是啊,鲁本的秘密是什么呢?既然是秘密,他为了保守秘密又是怎样做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的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认识新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从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秘密萌生——秘密攒钱——秘密实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重点讨论秘密攒钱的过程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鲁本秘密攒钱的,他为什么要秘密攒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读全文,突出重点。(有关描写母亲为全家操劳、鲁本卖掉最后的两个麻袋、母亲节送胸针等部分)要读出对母亲的理解尊重、体贴关爱;读出急切;读出母亲的激动、欣慰;鲁本实现愿望的兴奋的语气和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阅读延伸,升华情感

  讨论:你认为鲁本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12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唠)

  能力目标: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情感目标:体会森警战士对待艰苦、单调和寂寞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北方林区的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美国的森林警察,了解了他们的工作作风。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原始森林中,有个独特的小木屋,那里生活着内蒙古一群特殊的的森警部队,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文中去了解。

  二、初步自学。

  1.自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号,理解词语含义,试着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2.讨论交流自学成果:

  同桌互相讨论不懂得词句

  提出仍然不懂得问题。

  三、进一步自学。

  1.出示思考题,边默读边思考:

  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文中标划出相关语句)

  把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试着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2.分组交流讨论:

  课文时从那几方面说明森警战士在小木屋的生活状况的?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写结合,读中有感。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开拓思路。

  2.试着动笔写一写,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

  3.小组讨论评议。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板书设计:

  32北方有个小木屋饮水吃饭极其艰苦

  居住条件和环境充满恐惧乐观、奉献精神

  业余生活单调寂寞

《北京》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漂”)及新词。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

  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谁吗?

  提到海洋,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和词

  2、利用工具书自学解答不懂的字和词

  3、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和写

  4、默读课文

  三、思考:课文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自然现象。 划出课文中描写星鱼的句子,在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2、读课文,了解内容,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谈谈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读读有关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重点体会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三、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当学生对第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设问。

  “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先让学生了解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

  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加深理解设问。

  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分别说说段意。

《北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情感目标:指导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指导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读一读。

  比较金丝猴面颊腹部乳白色缕缕金丝披散赠送设立

  耀眼夺目高雅华贵惧怕酷暑忍耐拒绝率领机构猛禽

  逃之夭夭机警大肆砍伐濒临灭绝珍稀动物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流利。

  较难度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指个别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字音。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1)写金丝猴外形漂亮。

  (2)写金丝猴的生活方式:活动、吃实物。

  (3)写金丝猴的生活的方式。

  (4)写金丝猴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四、完成课后一题。

  1.读题,说说干什么?

  2.默读课文,用——画样子语句,用~~画食物语句,用()标出写敌害的语句。

  3.口头说一说。

  五、讨论:为什么金丝猴为“国宝”。

  1.金丝猴浑身是宝。

  2.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现在已经濒临灭绝。

  3.世界上任何人只有来到中国才能看到金丝猴。

  板书设计:

  外形漂亮

  16国宝金丝猴珍稀动物加以保护

  生活方式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了解了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同时也了解了金丝猴珍贵的原因。尤其到课的最后10分钟,随着学生对金丝猴了解的深入,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保护之情,呈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北京》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怀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怀周围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给生字注上拼音。标好自然段序号。

  2.再练习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听的同学要认真,看谁听出问题。

  二、阅读感悟,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思考:

  1.“半边井”什么样?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画一画

  说说“半边井”的样子。

  2.鹿港人为什么要修半边井?默读课文,用括号标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找、标

  (2)个别发言。

  (3)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体会“半边井”历史悠久。

  (4)当我介绍完半边井的来历时,游客们都会露出敬佩的表情,还会说

  (5)出示句子 鹿港镇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鹿港镇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6)你就是去半边井的一名游客,听力介绍,你会说:个别读句子。

  进一步体会鹿港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说说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讨论。

  四、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我是苹果》

  板书设计:

  半边井

  历史悠久 样子独特 人情味浓

  课后反思:

  学生能够讲出修建“半边井”的目的,结合实际说出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但是读的不够充分。

《北京》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字。

  能力目标:能够讲述《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

  情感目标: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人们为我们创设了许多神话故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谁来讲一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1.自己读课文,看课后认读字和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2.读读下列词语:

  帝俊 羲和 扶桑 轮流 违反 烤焦 苦不堪言

  尧 羿 疾飞 爆裂 箭囊 红光四溅 安居乐业(困)

  3.读课文,把句子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三、感悟课文结构,练习讲故事。

  1.读读课题,说说“羿射九日”的意思。

  2.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原因?

  自己读一读,想想原因是什么。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帝俊 羲和 汤和 轮流 违反 苦不堪言

  3.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经过?

  自己读一读,想想羿是怎样射掉九个太阳的。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尧 神弓 神箭 爆裂 凉爽 派人 罢手

  4.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羿射九日”的结果?

  自己读一读,想想羿射九日以后怎么样。

  借助下列词语讲一讲:

  只留 安居乐业 拥立

  5.讲一讲《羿射九日》的故事。

  四、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一个给同学们。

《北京》教学设计14

  知识目标:

  1、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具准备:

  玻璃窗上冰花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在寒冷的冬天,由于外边冷,屋里热,于是在玻璃窗上就会出现什么现象?你仔细观察过那结在玻璃上的窗花什么样?想不想知道书中描写的冰花什么样?指名猜一猜。你猜对了吗?看课文。

  二、自学课文,读准字音。

  1、先拼读认读字音

  2、放在文中再读读。

  三、读课文。

  1、练习读。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解决。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全文写了几小节,每节写什么?想一想,和本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

  2、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3、“丰富多彩”是什么意思?书上介绍的图画内容都有什么?

  “……”是什么意思?你再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图画,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指名说。

  4、这么普通的冰花,在作者眼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童话故事一般有趣。为什么?(由于作者仔细地观察,又加上他丰富的想象。)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想象。

  五、练习有感情地读全文。

  板书设计:

  24、玻璃窗上的童话

  美丽的窗花

  丰富多彩会变化

  观察 描画 当作家

《北京》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含2个多音字“的”和“累”)。

  2、能够给别人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

  3、初步理解夸父为追求光明而献身和为后人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能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夸父为追求光明而献身和为后人造福的伟大精神。

  查阅资料:

  学过的《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故事,夸父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学过的《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神话,把学生带入神话故事的情境。

  汇报了解到的夸父的有关资料,引入新课。

  二、自学新字,质疑问难。

  1、认读11个字,读准音。

  找出各自的生字,查字典等方法解决。

  2、 自渎课文,读熟练,注意停顿。

  (1)逐段读

  (2)读全文

  (3)指名读

  3、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了解故事内容,解疑,为讲故事做准备。

  1、带着问题,熟悉课文内容。

  2、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随学生汇报,师板书,熟悉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3、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4、 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夸父族的故事呢?

  四、练习讲故事。

  1、逐段讲。

  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

  2、完整讲。

  先在组内讲,再上台讲,师生评价。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8 夸父追日

  突发奇想 迈大步 去 追日

  夸父族人 难忍口渴 喝干水 暂 放弃 勇敢

  遗憾死去 化桃林 献果子 善良 坚强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北京》教学设计15篇

2.《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3.《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4.北京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5.北京版《称象》教学设计

6.《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范文

7.北京版四上《责任》教学设计

8.《北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