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7 11:16: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4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一)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二)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峻;茂:指草茂) 哀转久绝(绝:消失)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

  教师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 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 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然后写一片断赞美家乡某一季节特征。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4、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六、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作业设计

  正在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来了不少外国游客,如果他们去游三峡。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网上资料,写一篇《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

  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 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 形 有 色、有 声 有 情

《三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探究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读,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诵读,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朗读——理解——背诵,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突破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引导,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探讨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师准备

  1、对“信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要有一定了解。

  2、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2、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水经注》: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sù shù xī tuān xiào zhàng

  阙处 襄陵 绝巘 属引 沿溯飞漱 曦月 急湍 长啸 重岩叠嶂

  4、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译一译,记一记: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一段一人,先读后译。

  注意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补充注释)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时)

  D、其间千二百里。(代指两地)

  E、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认为)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绝。(断)

  H、绝巘多生怪柏。(极)

  I、哀转久绝。(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当到)

  三、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四、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五、本课时小结

  六、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①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②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2、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3、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①三峡很美,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

  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样将其描绘得传神入化——抓特征写景。

  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丽

  秋景——凄凉、哀婉(对渔歌的理解)。

  四、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

  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教师点拨: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峥嵘连绵逶迤

  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附:《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吴法仁

《三峡》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

  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

  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

  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

  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品味课文(10)

  1.反复吟诵。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3.分组讨论。

  4.学生小结。

  5.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

  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色,试着仿写一段。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三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屏幕上出现三峡自然风光图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1500年前的三峡风光?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一游1500年前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整体感知

  1、读得熟:

  ⑴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阙嶂曦襄溯湍山献漱峻属裳

  ⑵听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⑶指名读,分组读

  2、看得懂:

  ⑴听读课文,注意着色字词意思

  ⑵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仍有不解,相互质疑解疑;反复读,熟读成诵。

  四、品读课文,品析美景

  1、当回小导游:

  (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面几幅图画与文中的哪些景象相似,集体诵读相关语句。)

  这是一篇描摹山水的美文,在郦老夫子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的基础上,我们来当回小导游,把三峡的绝美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可以从地貌特征、四季之景等方面入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

  (在编写、解说导游词的基础上明确:

  雄奇

  秀美

  地貌特征:山高岭连

  山水画廊

  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水枯谷凄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备: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一字一景,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五、质疑探究

  1、本文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2、阅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说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

  3、请你也问上一句。

  六、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得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七、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三峡》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有关三峡的电子作品。利用电子作品介绍三峡。

  难点: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用精练、流畅的语言介绍三峡。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创设情景,欣赏感悟——分工合作,协作交流——展示作品,汇报交流——总结发言,升华情感。

  教学准备

  提供三峡风光、三峡人家、三峡工程等网站的网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了《船过三峡》,我们从作者对三峡那神奇的山、湍急的水,以及那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深深的赞叹中知道了长江三峡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曾经令多少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和作者同船,再一次去感受三峡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播放有关三峡山山水水的录像。)

  师:从你们的惊叹声中不难感觉到大家已被三峡的美深深地折服了。其实百里三峡的美又何止于此呢!

  二、查找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1. 确定研究主题及研究步骤。

  师:美丽的三峡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着我们去揭开呢!你还想了解三峡的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三峡名字的来源。

  生2:我想了解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

  生3:三峡还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

  师:我将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归纳成下面四个主题:三峡的风光美景、三峡的文物古迹、有关三峡的诗词歌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边归纳边在PowerPoint里输入这几个主题),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三峡之旅”,将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了解这些内容。

  2. 明确研究方法和步骤。

  师: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较多的内容,我们分组上网“旅行”,每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深入了解一个主题,再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活动的步骤是(用PowerPoint出示):①上网浏览查找相关资料;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③利用PowerPoint或者Word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④将演示文稿存放在老师的电脑里;⑤由一名同学向全班进行解说。

  师:上网“旅行”、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同学们想通过哪一种方法?

  生1:在雅虎网站的搜索引擎中打入关键字“三峡的文物古迹”。

  生2:用Google中文搜索引擎,关键字打“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

  ……

  师:大家还可以到老师提供的网站上去查找。现在大家都要上网,可能网络通道会很拥挤,如果你实在上不了网,可以共享老师这台电脑“桌面”上《三峡之旅》这个文件夹,看看里面的资料。[

  3. 分组研究,制作演示文稿。

  师:现在大家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寻找合作伙伴,组成4-6人的合作团队。

  师:请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由组长上来领取分工表(见下表),填写好本组分工的情况。

  师:请各组按照活动步骤,全组人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巡视指导的重点放在下述几方面:①当学生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予以帮助;②参与比较薄弱的小组的活动;③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例如在活动开始阶段,有个别学生闲着,还有的学生查找到的资料虽适合本组的主题,但因与自己的任务无关,就未留意。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两次“点播”:要求全体学生分工不分家,都参与查找资料;对查找到的好资料,如果自己用不到,可以推荐给别人。)

  三、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师:我们通过网络踏上了“三峡之旅”的游程,搜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现在哪一个学习小组想和大家先交流?

  师:现在有请“风光美景”组的解说员。大家掌声欢迎。

  “风光美景”组解说员:(将本组的作品在老师的电脑上打开,展示在大屏幕上,见下图。)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当本组的解说员。我们组主要了解了三峡的白帝城。白帝城风景如画,古迹甚多。它位于长江北岸……“诗仙”李白曾写有《早发白帝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风光美景”组组长:同学们好,我是本组的组长,我们这组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组员都能按照分工认真去做,并且能相互帮助,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关白帝城的介绍,经过朱仁同学的文字整理,内容简单明了。我觉得本组解说员介绍得也非常精彩。

  生1:他们这组解说的内容和图片很相配。

  生2:解说内容的字太小了点,要是把图片缩小点,把“白帝城”三个字放到图片的上方,解说的字就可以放大一点,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生3:把“白帝城”三个字的颜色变一变就更好看了。

  “风光美景”组组员:我们课后再进行修改,谢谢大家!

  师:听了“风光美景”组的介绍,三峡更加令人心驰神往。接着哪一组想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成果?

  ……

  四、总结、课后延伸。

  师:古往今来,有这么多赞美三峡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的诗词歌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对三峡的水利枢纽工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生2:通过合作,我从周业同学那里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

  生3:我觉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任务速度快多了。

  ……

  师:课后,请每位同学用PowerPoint或者Word制作一份“三峡之旅”的电子作品,内容要求包括今天研究过的四个主题,大家可以共享各组的资料,当然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业完成后可以存在盘上上交,也可以发送到老师的邮箱或者打印出来上交。

《三峡》教学设计9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峡》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2、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山水美景。

《三峡》教学设计13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平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平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中国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

  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⑵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⑺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xiāngyǎn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曦月 急湍

  xiàozhàng

  长啸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峥嵘连绵逶迤

  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淙淙涓涓汩汩

  奔腾咆哮澄清(澈)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⑴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⑶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⑷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⑸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xx)现代作家,北京人。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二、基础知识

  字词正音:

  启碇(dìng)绛(jiàng)紫夔(kuí)州滟滪(yànyù)婀娜(ēnuó)

  瑰(guī)丽对峙(zhì)草坂(bǎn)崆(kōng)岭澎湃(péngpài)

  跋涉(báshè)秭(zǐ)归万仞(rèn)万壑(hè)汨(mì)罗

  美髯(rán)停泊(bó)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词语释义:

  1.瑰丽:异常美丽。

  2.绛紫: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绛:大红色。

  3.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对峙:相对而立。

  6.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7.草坂:长满草的山坡。

  8.怪诞:奇怪,古怪。

  成语积累:

  1、莽莽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密,郊野景色迷茫。

  2、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霹雳;钧,古重量单位,约合当时三十斤。)

  4、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5、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6、森然耸立:茂密而高高地直立。

  7、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

  三、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四、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

  以“江津号”的航程(游踪)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五、文本研读:

  1.分析第一部分:

  齐读第一段。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在全篇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的心情。

  2.分析第二部分:

  大声自由朗读第二段,品味写景的文字,与同桌交流体会。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分析第三部分:

  快速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把描写巫峡秀美的句子画出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写矗立的山和环绕的水相映成趣。

  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坂、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草坂,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取东西

  4.分析第四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课文为什么要引用那些神话传说、古人诗句及民谣?

  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作者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告诉我们: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六讨论:三峡的“雄伟”和“瑰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思考与练习第3题)

  作品写山势、水势、激流、险滩,处处突出“雄伟”二字;写云霞、浓雾、野草、传说,都是紧扣“瑰丽”二字来写,创造出雄浑奇美的境界。

  六、写作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归纳: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例句,体会修辞的效果。

  (1)比喻: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有暗喻,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七、拓展阅读

  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三峡》(节选)进一步感受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加深对三峡的印象。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船过三峡》教学设计

2.初一语文《三峡》优秀教学设计

3.梦想教学设计

4.门槛教学设计

5.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6.数学教学设计

7.硅教学设计

8.《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