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01 09:12: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种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种子的用途,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过程

  1、展示教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

  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

  2、教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

  (1)教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

  (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励幼儿相互议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

  幼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

  幼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

  幼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

  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

  幼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

  幼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长出枇杷树……

  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

  活动反思

  关于种子,按照传统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大班进行,而这个从寻找→种植的系列活动却使小班孩子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

  活动设计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师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如,教师借助幼儿吃水果这一日常生活环节,作为支持孩子寻找种子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和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相比,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种子》教学设计2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

  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

  3、提出问题:

  (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

  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二、种子的成分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装片观察

  1、淀粉:取加碘后呈蓝色的淀粉浆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中充满了蓝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胚乳中的淀粉粒,再转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2、蛋白质:将小麦种子做横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在横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现蓝色,在蓝色区域的边缘有一圈很细的黄色区域,用放大镜即可看到,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蛋白质。

  3、脂肪:将蓖麻种子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胚乳(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中种子内具有胚乳的种类)中或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若加滴苏丹Ⅲ试剂,油珠会呈现桔红色,这就是脂肪。

《种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大多数植物用后代。

  2、初步知道植物都有把种子散播出去的本领,不同的植物把种子传播出去的方式不同。

  3、初步知道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结构特征相适应。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知道大多数植物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都有把种子散播出去的本领,不同的植物种子传播出去的方式不同。

  难点:使学生初步知道果实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结构特征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五种植物的投影片,种子传播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启发回忆鱼、虫、鸟、兽的繁殖方式。

  2、揭示课题:10、植物怎样传后代

  (二)新授

  1、启发回忆怎样种向日葵,向日葵的生长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板书:

  种子出苗长大的植株开花结果

  3、师:向日葵是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种子)

  4、看书89页,观察这五种植物生长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分别用什么来繁殖后代?

  5、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植物是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6、种子的传播方式

  1)校园花坛里的野草,古塔上的小树是谁种的?

  2)看录像《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3)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4)放映“蒲公英”投影片

  观察其特征――较大、疏松,能浮于水面

  讨论传播方法:靠水流

  5)放映“凤仙花”和“喷瓜”投影片

  观察其特征并讲解其弹射原理

  讨论传播方法:靠弹射

  6)放映“松树、葡萄、苍耳”投影片

  观察其特征,讨论传播方法

  松树――小松鼠吃松子的过程中搬运而种子落地或遗忘埋藏的种子。

  葡萄――果肉甜美,种子外壳坚硬,鸟吃后种子随粪便排除。

  苍耳――果实外面长钩刺,钩刺在动物身上带到别出落地。

  归纳以上三种传播方法:靠动物种子的方式有哪几种?

  7、让学生归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哪几种?

  8、这些传播方式与什么有关?

  9、出示投影,让学生根据种子特征判别其传播方式。

  10、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课植物怎样传后代,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另外,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知道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这四种方式与种子的特征有关。

  板书:

  10、植物怎样传后代

  ——

  种子出苗长大的植株开花结果

  大多数植物用后代

  植物名称种子特征传播方式

  蒲公英轻、小、像降落伞靠风吹

  凤仙花、喷瓜成熟后果皮爆裂或脱落靠自己弹射

  莲较大、疏松、能浮于水靠水流

  松树、葡萄、苍耳果肉香脆、甜美或有钩刺靠动物帮助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

  教后感

  本节课是一堂观察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并懂得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靠水流、靠动物帮助、靠风吹、自己弹射等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分析各种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时,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那就是用后代的。在研究植物用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过程中,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校园花坛里、房屋屋顶上的野草、野花是谁种植上去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顿感好奇,于是我通过放映录像,并通过同学们讨论各种植物种子的特点,最终得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植物种子的特点以及传播种子的方法,通过放映幻灯和录像,使学生知道了植物种子的特点。我觉得本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重点难点。

《种子》教学设计4

  种子萌发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种子》教学设计5

  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

  手段:以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面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学校应该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强调: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大家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首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避免损伤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仔细观察。

  2、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能对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完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观察完整的胚。

  3、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1)菜豆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二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可与学生共同通过列表进行总结)

  三、总结;

  出示多种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总结:判断植物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不是有无胚乳,而是子叶的数目。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板书设计: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一、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探究活动

  蓖麻种子的观察

  步骤:

  1、观察蓖麻种子的外部形态。

  用手捏一捏蓖麻种子的外壳,它很坚硬,光泽而有花纹,这是种皮。种皮的阔面中央有一条纵线叫做种脊(图示)。种脊底部有浅色的海状突起,叫做种阜。它是种子在果实上着生的部位。

  2、观察蓖麻种子的内部结构。

  (1)剥开种皮,可以见到它分两层,外面一层是坚硬的外种皮,里面一层白色的薄膜是内种皮。

  (2)种皮里面占有大部分空间的是胚乳。蓖麻种子是有胚乳的种子。

  (3)沿种脊纵切种子,可见胚乳中央有一条裂缝。在裂缝两旁,贴近胚乳的是两片子叶,很薄,嫩黄色。在靠近种阜的一端可以找到胚芽、胚轴和胚根。蓖麻属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2.种子销售合同

3.种子收购合同

4.穷人教学设计

5.社戏教学设计

6.背影教学设计

7.《白鹅》教学设计

8.《中庸》教学设计

9.《钱学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