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7 10:57: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想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

  (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句时,我紧扣课文,提出问题:“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想像昆虫世界的神奇有趣,从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为了让学生在想像之前对陌生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切的感知,我播放了一些昆虫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的想像更为真切。

  二、教学目标

  识字: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3、渗透性识字。

  写字:1、学写11个字;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阅读: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书写11个汉字;

  3、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段。

  (四)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法布尔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

  生:我知道了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

  师:你们还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呢?请大家赶快翻开课本91页,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2—11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学生质疑,教师梳理。)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

  生:我想知道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

  生:我不明白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生:课文写了两件事:一是找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

  师:你最想了解哪件事呢?生:我想了解第一件事。生:我对第二件事感兴趣。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各不相同,那就赶快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课文吧。(学生在新的学习小组中进行自学、交流读书体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请喜欢第一件事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出示课文2—3自然段,学习2—3自然段。)

  师: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我从这句话读懂了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生:我从“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生:锲而不舍。

  生:坚持不懈。……

  生:我认为法布尔觉得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生:我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的。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同学一齐读读第3自然段。

  师:这些小组的同学学得真好,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别落下了。加油啊!

  (教师出示课文4—10自然段,学习4—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

  生:“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我从“每到早晨”看出法布尔天天坚持观察生物,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还从“一动不动”、“趴”、“静静地”看出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以致于入迷了,也看出他很善于观察。

  师:瞧,法布尔观察得多仔细呀。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法布尔趴在岸边,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昆虫?它们在干什么?

  (播放昆虫图片,学生想象。)

  生:这些昆虫正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生:螳螂家族举行拳击比赛,两只小螳螂为争夺冠军,打得可凶了。……

  师:多可爱的小生灵呀!法布尔被吸引住了,他——

  生续读:“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翼翼”一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在抓虫子时十分小心,怕弄伤了虫子。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他小心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蜗牛壳里。)

  师:如果老师把“小心翼翼”换成“小心”好吗?

  生:不好,“小心翼翼”是指行动很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比“小心”程度更深。

  师:为什么法布尔要如此小心翼翼地把虫子拾起来?

  生:因为它喜爱昆虫,怕把小虫子弄伤了。

  师:能告诉老师你做哪些事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喜爱的花瓶放回柜子上。

  生: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珍贵的瓷器放入箱子里。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

  生:从“欣赏”一词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喜欢昆虫,“欣赏”是指观看美的事物,法布尔把观察昆虫当作欣赏美的作品。

  生:我联系下文“这珍珠一般的‘宝贝’”,体会到法布尔十分喜爱这些昆虫,把它们当成了珍珠一样的宝贝。

  师:谁还有补充?

  生:“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欢欢喜喜”这个词说明法布尔拾到昆虫,心中特别高兴。

  师:作者抓住法布尔的动作、神态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我们一齐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指导朗读上面三句话。)

  师: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爸爸是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读爸爸的话。)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爸爸是“怒气冲冲”的,证明爸爸很生气。

  生:爸爸不但生气,还骂他。要有训斥的口气。

  师: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我最关心法布尔有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昆虫?

  师: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谁能解答呢?

  (学生根据第11自然段的内容回答)

  师: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

  生:他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和“浓厚的兴趣”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浓厚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433349.htm

  师:读一读,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浓厚的兴趣”一词。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强烈”比“浓厚”程度深。

  生:“强烈”更加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很深,爸爸的训斥不能阻止他继续研究昆虫。

  师: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简笔画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口袋)

  师: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生:口袋里装满了昆虫。

  生:我觉得口袋里装的不只是昆虫,还有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的知识。

  生:口袋里装的可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

  (三)扩展延伸。

  师:法布尔的雕像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当当小设计师,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设计一座雕像,你想把它像设计成什么样?正好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座名人雕像的底座,上面还没有放上名人雕像。要说清楚,看看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富有创意,我们就把他的设计推荐给学校。

  (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我要设计一座李时珍的雕像,李时珍肩上背着竹筐,手中拿着一株草药,正在仔细研究它的药性。

  生:我要设计爱迪生的雕像,他一手拿着试管,一手握着烧杯,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生:我要设计天文学家张衡的雕像,他趴在奶奶的腿上,仰着头,伸着手指头,正在数星星。……

  (四)总结。

  兴趣令我们感受生活的多彩,兴趣给我们带来探究的快乐。同学们,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六、教学反思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不是一件易事。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了,所以课堂上“大撒把”,盲目地追求“活”。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许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该点拨的没点拨,该讲清楚的没讲清楚,教学效果差。对此,我在上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后,感触颇深。质疑导入要学的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选项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20分钟。结果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了五花八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能对每一个环节匆匆带过,文中许多语言文字来不及细细体会,一堂课草草收场。

  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课改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动得了,又动得好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恰当控制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三是教师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动,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应是教师。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2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卢沟桥的狮子 有的

  形态各异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3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贝尔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先在小组内交流,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2、知道了电话是贝尔发明的,那么,贝尔是怎样发明电话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其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认会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时什么?是通过哪些段落讲述的?请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深读课文,理解重点

  1、“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二——七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同时把自己的体会旁记下来。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读书、体会。

  2、同桌交流阅读收获,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3、指名学生谈体会,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畅所欲言,重点引领学生体会贝尔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谨认真的实践精神。

  4、小结:你佩服贝尔吗?佩服他的什么?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5、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精髓。

  四、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师深情引述: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告诉我们搞实验研究、走科学探索之路是艰苦的,但更是伟大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尖刻创造、伟大发明,才推动着世界走到了美好的今天,我们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无一不在享受着他们的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就说电话把,它带给我们怎样的便利,同学们一定深有体会。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自己的课外所知,告诉120多年前的贝尔先生,我们有多感激他。

  2、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其他科学家搞发明创造的故事,写写自己的体会。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知识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1. 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一)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ú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罕娜老师发现。)

  3.乌罕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罕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罕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罕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习。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罕娜老师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 乌罕娜老师

  上课时 走神 发现

  补课时 发誓 补课

  专心 放心

  护送时 感激 护送

  知错就改 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读懂课文内容,从查理的变化中,感受到查理那种善良、 乐于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风范,及杰西的真诚,对朋友的理解、尊重从中所受到的人性美的教育。

  3、 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流程

  一、过渡引导,读题质疑

  1、 本组课文,我们围绕着“爱”这个主题,学习了哪几个感人的故事?(交流)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好汉——板书:好汉。你们认为好汉应该是怎样的人?(交流)

  2、 这位好汉的名字叫——查理(补充课题,读题)

  3、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根据导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疑问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几个难读的长句子。)

  3、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好汉查理开始并不是好汉——板书“非好汉”,后来为什么又称他是好汉呢?——板书:好汉?

  三、默读课文,聚焦“好汉”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默读课文,从中找到理由,找到一处,标上1,找到二处标上2,以此类推….

  2、交流理由,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好汉!为什么用叹号,不用句号(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真正的好汉。)

  3、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和哪些人或事有关呢?找一找

  4、评价杰西和罗伯特先生对查理的影响。(相机指导读关键的对话。)

  5、教师小结:是杰西和罗伯特先生的善良、热情乐观、真诚、信任、理解和尊重改变了查理,原来“爱”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6、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暑假就要结束了,杰西也要回家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看插图,想象练笔。)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或许你会发现更多——补充《苏珊的帽子》,简单说说体会。

  4、师小结:原来,爱不光包括,鼓励、信任、关心、体贴,也包括,信任、理解、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对爱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推荐阅读:《爱的教育》、《感动小学生的100故事》、《美德的种子》。

  板书设计:

  好汉查理

  非好汉

  |

  好汉!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鸟那种“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的行为。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既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角色对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

  二、融情想象,做好铺垫。

  1.出示:

  一颗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⑴ 你是怎样理解“好朋友”的?

  ⑵ 融情想象,这又是一对怎么样的好朋友?

  ⑶ 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好朋友:

  A:鸟儿飞累了,就在树上休息;鸟儿也为树捉虫子。

  B:鸟儿住在树上,树成了鸟的家;鸟帮助树赶走要害树的人。

  C:鸟儿和树相亲相爱,树为鸟遮阴,鸟给树唱歌。

  D:鸟儿问树:“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我应该怎么感谢你呢?”树说:“不用谢,爱是不用回报的。我们就这么生活在一起,多好。”

  过渡: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啊!就是这样一对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三、潜心对话(树和鸟的对话),体会友情。

  1.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用“——”划出课文中鸟和大树的对话。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读,写出评注,分别应读出怎么样的感情。

  3.检查点拨。

  ⑴ 师引读

  ⑵ 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⑶ 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指导要点:树的话中包含着请求,期盼;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而肯定;树(他)和鸟(她)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4. 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给树听。他们到底能否重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大树 小鸟

  听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引读1~4自然段

  二、 潜心对话,披文入情。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有问。

  1. 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课文5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划出课文中三组对话。

  2. 出示三组对话

  ⑴ 学生自由练习。

  ⑵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a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b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⑶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时,心里着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饿?她会在心里怎么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⑷ 指名分角色读三次对话。

  三、体会二“看”,升华情感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齐读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⑴ 思考: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⑵ 指名学生交流。

  ⑶ 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⑴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⑶ 引导想像: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⑷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着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 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 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 (机动板块)课文学完了,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起因——约定明年再唱歌

  经过——寻找树朋友

  结果——实现诺言,唱去年的歌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用朴素透明的语言,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生死不渝、凄美动人的友情。鸟儿那执着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话氤氲着古典主义感伤之美,给人一种无法释怀的凄婉情结。

  第一遍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紧紧地揪着,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华丽的词句,也没发现一个难理解的词语,语言相当朴实,但细细品读,又觉得文章情意深浓,还带着些许伤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朴实的文字所蕴涵的意境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之间那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呢?经过反复的读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这句话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让学生通过体会他们如何的好来贯穿全文呢?于是我很快确定了教学思路:以读为主的语言情感训练课。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谈感受。然后紧紧抓住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文,体会小鸟越来越着急,担心的心情,这样为歌颂鸟儿信守诚诺,珍惜友情的品质服务。最后再通过体会小鸟与大树点燃的灯火见面时,两个“看”字的不同含义,进一步让学生体味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课上完后,虽然有许多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体会欠功夫,放手还不够大胆等。但从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从学生有一点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语回答中,我感觉学生的情感基本被调动起来了,我还看见有几个孩子还流泪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我没有只采取书中的要求“对课文中的小鸟说点什么”,而是采取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哪个人物说话都行。这下学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小鸟说:“鸟儿啊,你用你的行动和歌声告诉了我,朋友之间应该信守诺言。”又如一学生说:“鸟儿啊,你唱的不仅是一支去年的歌,还是一支赞美的歌。”另一生接着说:“这支歌不仅赞美了大树,而且也赞美了小鸟自己。”有的学生对伐木工人说:“伐木人,是你让这么好的朋友从此相隔两地,难道你看到如此纯洁高尚的友情还没有一点觉醒吗?请你赶快停下你罪恶的手吧,让我们都来爱护树木,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有对大树说的:“大树,我真羡慕你,虽然你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你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停地修正孩子们说得不太恰当的地方,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被童话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动了。我想:这也许也是童话吸引他们的地方——除了想象力丰富,故事有趣以为,还能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我真希望每一节课都能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带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这是一个俄罗斯民间故事。故事记述了聪明的农夫教育三个儿子改掉懒惰的陋习,规劝他们辛勤劳动、勤劳持家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要靠辛勤的劳动创造,财富蕴藏在勤劳之中。

  2.教材特点

  教材中有三幅连贯的插图,形象生动,故事有情节,还有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述。指导学生听清楚,听仔细,记清要点。并在教室的指导下把故事叙述完整。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故事,记住故事内容;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讲得完整、清楚。

  2.能在故事中积累下列词语:好吃懒做、担忧、沉甸甸、勤劳、幸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故事要点,有顺序地叙述。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中农夫的“聪明”,领悟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

  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能集中注意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听故事录音,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2.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

  (1)专心地听,听清故事中的人物,听清楚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小黑板)

  (2)边听边记下要点和重要的词语,帮助记忆。

  3.听老师讲故事。(讲故事的速度要慢一点。故事资料见《教学参考书》)

  4.讨论问题,回忆故事。

  (1)故事里有哪些人?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根据书中插图和记下的词语一段一段讲述。

  (2)相互交流补充。

  (3)记住没有听清的情节,在第二次听讲时补上。

  5.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或放录音。

  (1)进一步指导听记故事的方法:一边听,一边记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①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的?②聪明的农夫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他的孩子们学种地?③事情的结果怎样?(出示小黑板)

  (2)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可按问题讲一段停一停,让学生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6.指导学生讲故事。

  (1)刚才,我们是一直在听故事。记故事,我们现在开始学着讲故事,先讲完整,再讲生动。

  (2)分段讲述指导。

  ①第1段。故事的开头。

  a.讲出农夫的担忧。讲他的心理活动。(三个孩子都看不起种田人,不愿学干农活,整日好吃懒做。农夫担心自己老了,这三个孩子没法活下去。)

  b.讲出农夫临死前的嘱咐。讲述时应语意深长,应沉重。

  ②第2段。故事的发展。

  a.农夫死后,兄弟三人是怎样去挖财宝的?

  b.他们找到财宝了吗?他们怎么想?

  ③第3段。故事的高潮。

  a.农夫的儿子们是怎样培育麦子的?一年以后,麦子长得怎么样?

  b.农夫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④第4段。故事的结尾。

  农夫的儿子们明白了什么?

  (3)逐段讲述,互相讲评。

  7.学生各自试讲故事。

  (1)提出训练目标。

  练讲故事:讲得完整、连贯、生动。

  (2)让优等生示范一遍。再请愿意试讲的同学上台讲述。

  (3)班级讲故事比赛。

  ①分小组练讲,按要求推选“选手”。

  ②选手上台讲故事。

  ③按“完整、连贯、生动”评价。

  8.讨论。

  (1)农夫的三个孩子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为什么说农夫“聪明”?

  9.小结。

  从听故事的方法和讲故事的要求两个方面作简要小结。

  10.作业。

  (1)把这个民间故事讲给大家听。

  (2)讨论:你有“财宝”吗,你的“财宝”在哪里?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创设情境法、分角色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观看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揭题。

  故事中的小壁虎到处借尾巴,可是谁也不肯把尾巴借给它,是因为它们小气,不愿意帮助小壁虎吗?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作用,实在是不能借啊!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27———尾巴的功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碰到生字用圈圈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一组都发了生字卡片,请组长带领你们那一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把句子读连贯。

  5、哪些小朋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请自信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小朋友可要好好地向他们学习。

  三、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这篇课文是人和动物的对话,可有意思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生答:课文讲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课件显示。)

  2、你最想知道哪几个动物尾巴的功能,你就赶快学那几个小节,小组之间还可以一个问一个答,合作学习。

  3、哪些小朋友刚才学了第一小节,知道了牛儿尾巴的功能。请站起来!没学的小朋友想问问你们牛儿尾巴的功能,你们愿意当牛儿,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生问生答)

  4、袋鼠、非洲鳄、响尾蛇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呢?知道的就站起来回答,不知道的就坐着问,行吗?(点击四种动物的图片)这四种动物的尾巴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的功能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观看录像)

  5、看了录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6、啊呀!动物的尾巴真神奇,好多小朋友肯定也在悄悄地想:我要是有条尾巴,那多有意思啊!让我们一起读五、六小节。“人的手脑最灵巧,比长尾巴更有用!”表现在哪里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人的头脑最聪明,火车、飞机、火箭都是人发明的。

  生2:人的手最灵巧,能做饭、炒菜、织毛衣、写字。

  生3:中国的长城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

  生4:……)

  科学家们根据动物尾巴的功能,造出了许多高科技产品。

  1、这是美国空军“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是美国的新型武器。

  2、这是“黑鲨鱼”直升机,是俄罗斯的新式武器。

  3、这种鼠标叫“电光毒蛇”是目前最新的鼠标。(课件显示)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它们,大家可以多看书,多查资料。总之,我们人类是最聪明的。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小组分好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

  2、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加上动作和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4、带头饰上台表演。

  师导:有一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什么事总喜欢问为什么,她很喜欢动物,还能和动物说话呢。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她跟动物们说些什么?

  生表演。

  五、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呢?

  生汇报:(课件显示)

  鱼儿的尾巴像船舵,掌握方向好游泳。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握方向保平衡。

  啄木鸟的尾巴像铆钉,铆在树上好啄虫。

  蝎子的尾巴有毒汁,赶走敌人保自己。

  猴子的尾巴像钩子,钩在树上打秋千。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五彩缤纷真漂亮。

  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天气炎热好乘凉。

  2、小朋友们知道得可真多,肯定是看了很多课外书、动画片,查找了很多资料,是吗?我不能够把我们知道的这些知识也照着课文的样子,编成诗歌呢?小组同学一起合作,看哪一组编得多。

  ________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了,小朋友,动物世界千奇百怪,奥妙无穷,许多东西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用聪明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9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学情分析:

  三上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较规范地书写。在低年级,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

  (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提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出示秋雨的情境图,师相机描述秋雨的美景。

  (二)板书课题

  二、初读,梳理文脉

  (一)读一读,填一填

  1、自主朗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2、交流

  (二)读一读,理一理

  1、出示全文,凸显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

  2、读一读,相机识字

  (1)认读词语:钥匙五彩缤纷颜料喇叭一曲歌丰收

  (2)强调正音:“钥匙”的“匙”的读轻声:“丰”是后鼻音:

  “一曲歌”中的“曲”读第三声。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打开秋之门

  1、自主朗读,画出表示秋雨特点的两个词语。

  2、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清凉的、温柔的。

  (2)指导朗读:读出轻柔的语气。

  3、理解“钥匙”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

  (2)联系下文,理解“钥匙”的含义,指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秋天的雨仿佛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1、生自主朗读这一段,初步感受秋天缤纷的色彩。

  2、理解“五彩缤纷”

  (1)读读下文,填填下图。

  (2)交流上图,并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指的是颜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颜色。

  (3)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交流: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5)视频展示画面,播放“缤纷的秋景”。

  (6)交流:“五彩缤纷”除了颜色很多外,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3、小结梳理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

  (2)小结:当遇到不理解的、难懂的词语时,可以读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3)组员互当“小老师”,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朗读,相机评议。

  A、相机理解“频频点头”,读出菊花风中摇曳的画面感。

  B、相机理解“你挤我碰”,感受果实之多,读得轻快些。

  C、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作之美,读出舒缓的节奏。

  5、背诵第二自然段

  借助上述思维导图,尝试背诵。

  四、仿照例句,拓展写话

  1、出示例句。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3、尝试照样子写话。

  (1)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一评,改一改。

  五、指导书写

  (一)巩固生字

  认读词语:一盒颜料邮票飘落争着菊花仙子淡黄

  (二)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颜”、“淡”的书写。

  2、生书写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一读

  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一说

  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读正确、流利

  1、自主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当“小老师”,互读互评。

  3、指名读,相机识字正音。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菠萝勾住小喇叭厚厚的油亮亮的舒舒服服

  (2)同桌互读上述词语。

  (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默读,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划出的语句,并说一说感兴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勾住”。

  (1)出示出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

  “勾住”指()

  A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2)梳理方法:联系上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顺着“勾住”的理解,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1)自主练习。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互评。

  3、全班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一)合作朗读全文

  第一、五自然段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小组读。

  (二)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带给小朋友的一首欢乐的歌。

  四、拓展学习“阅读链接”

  (一)自主阅读,思考:短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

  (二)交流:

  1、圈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梳理出短文是从“田野、植物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写了秋天。

  3、仿照《秋天的雨》,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4、比较异同。了解同样是写秋天,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五、书写指导

  (一)出示要写的生字:好闻梨勾住一曲丰收的歌

  (二)重点指导书写“曲”的笔顺。

  (三)生书写,评议。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会11个生字并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概括语言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继续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价值观

  了解故乡杨梅的美,通过对杨梅的喜爱,提升学生对热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作者所写的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的方法。

  (2)难点

  作者是怎样通过“可爱”来描写杨梅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磁带,多媒体,以及各种水果图片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水果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如果有说到杨梅,直接要导入:没有提到的话,则教师自己指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杨梅。并且简要介绍杨梅:杨梅的产地,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一、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

  学生任务:认真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本文的生字词:贪婪 吮吸 细腻 嘴唇 汁水 豆腐等,学生不但要学会认字,还要会写。通过熟悉课文的情况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生字词,并且运用其中一些词语来组词造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字词,从而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是描写杨梅树的,第几自然段是描写杨梅的果实的?

  生:第二自然段是描写杨梅树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是描写杨梅的果实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杨梅的?

  按杨梅的各个方面来描写的。

  根据这样的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

  1//2//3456

  四、再次品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重点讲4、5、6)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在讲述作者“我爱故乡”、“我爱杨梅”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通过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引申到学生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并且要激发学生的热爱故乡之情。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4、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说作者的故乡在哪,也间接告诉我们杨梅的故乡在江南。

  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杨梅树。在修辞手法上,这里描写杨梅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的手法更加形象的突出雨中的杨梅树的美。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形状,这段把杨梅和桂圆做对比,生动形象地说明杨梅的圆是有独自特色的,浑身有小刺的。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颜色。主要写了杨梅从结果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颜色变化:浅红——深红——变黑。从这个颜色的变化过程来看,从视觉的角度突出杨梅的颜色不是一直一尘不变的。

  第六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味道,又酸又甜。本段是从味觉的方面来描写杨梅果实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诉读者,杨梅的味道是又酸又甜的,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味道。

  总结,课文的中心句可以概括成: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惹人喜爱。

  五、学习课文中的习作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从课文中提取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我们大家一起来仿写一下我们家乡的橘子是怎么样的?

  杨梅:

  如: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用这句话来描写杨梅从结果到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出示变化图片)。

  橘子:先绿色——黄中有绿——金黄色

  ……

  (出示橘子从结果到成熟过程的颜色变化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便于仿写)

  总结:描写事物的关键首先要留心观察事物。

  课后作业

  1、仿写故乡的橘子

  2、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xx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xx年2月28日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1)、读懂估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许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2)、问题估计:

  *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树》或《小鸟和树》

  对策:比较《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提问:今年还有树吗?

  比较《去年的树》与《小鸟与树》(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

  3、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文稿):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会来飞回来,却发现。她四处寻访,问了、和,知道。于是,鸟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有那么多的收获。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也许你刚才的疑问能自然地得到解决,你的感受会越来越多。

  (三)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课件出示)

  大树

  树根

  小鸟门先生

  小女孩

  1、(文稿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相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示意学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他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他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1)、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一组同桌读。听他们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舍不得、难过,难舍难分)

  (3)、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一起读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4)、全班男女共读。

  过渡语: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相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文稿插入:地找(我们可以说小鸟历尽千辛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她怎么找?——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在寻找过程中,小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朋友在哪儿呢?

  2、(文稿出示: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1)、请自由读下面的三次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是,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对发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是,要平淡、冷漠。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鸟儿的三次询问要一次比一次焦急。(找不到朋友,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呼唤她的朋友呢?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文稿出示:两个“看”的句子)师:鸟儿在寻找朋友的一次次询问中,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在亮着时。

  (1)、(出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小鸟“又看”了灯火一会儿,从第二个“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学生交流体会,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人“看”字虽然平淡、普通,却包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与留恋。(连读两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四)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文稿出示:)

  我想对小鸟说:“。”我想对大门说“。”

  我想对火柴说:“。”我想对伐木人说:“。”

  1、选一个,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五)、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六)、余念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之前组织学生去春游。

  三、教学时间:

  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学用字词句”。

  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他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知道他们都学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

  3、检查自读短文。

  4、练习感情朗读。

  5、师生共同朗读。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

  1、你们读了这段话,发现了什么?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草字头、虫字旁、足字旁”的意义作用。

  (四)仿照例句说句子。

  1、前阶段,我们去春游,你们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2、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五)总结

  师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二、教学准备:

  田字格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练习2。

  (二)教学铅笔字

  1、审题。

  讲清题目的要求:

  1、本课是进行描红、仿影。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指导描红。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杏、笑、春”三个字,说说笔顺。

  (2)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3)教师示范撇捺的写法。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保持教室安静,让学生静心写字,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指导仿影、临写。

  (1)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间架结构。

  (2)教师示范写“杏、笑、春”。

  5、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分别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6、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读读背背(成语)

  1、师: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多漂亮呀?谁来夸夸我们的校园?

  2、教师小结,引出四个成语。

  3、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兴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5、检查反馈。

  指名背,评议纠正。

  集体齐背。

  (四)读读背背(谚语)

  1、谈话:春天是多么美好,它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2、学生讲述。

  3、揭示第一则谚语: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计划,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4、读背第一则谚语。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逻辑重音。

  (3)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定试背,分组比赛背。

  5、小结: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 ? ? 6、学生借助拼音、插图自读自背第二则谚语。

  7、检查读背情况。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试背第二则谚语。

  (3)说说读了这则谚语,你明白了什么?

  (4)多种形式检查背诵。

  8、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学习想想做做。

  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课程表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过几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节日?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二)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

  你打算把这张贺卡做成什么形状?

  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

  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集中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

  (四)结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纸屑等。

  2、“三八”节将贺卡送给妈妈。

  第四课时

  一、教学要求:

  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上的小朋友多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板书:春天来了)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近处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书,按下列顺序排好:

  燕子柳树桃树-―――――

  孩子春笋小草――――――

  蓝天白云麦苗――――――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2、指导学生按板书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

  4、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四)当众练说

  1、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谁讲的好,就奖给小红花。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点评: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插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要求: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清清的溪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如,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出示会认字字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检查认读。

  (1)小组检查(抽读)

  (2)师生交流:开火车读(师边听边纠正)

  3、出示没标拼音的课文进行朗读。

  (1)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几位学生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师: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字,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

  2、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

  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

  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作业。

  1、生字各写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字卡:检查记字情况。

  2、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这儿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交流)

  3、出示图1: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4、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3自然段。

  6、小结

  师: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

  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7、学习第10、11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

  大自然了,你们看……(出示动画课件)。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看了动画、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三、深化练习,积累词汇

  出示课后第二题:

  例:挖(坑)栽( )培( )浇( )

  四、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3、分角色表演。

  五、师质疑并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备课教学设计

2.语文教学设计

3.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4.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5.《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6.《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7.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8.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9.小学音乐《可爱的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