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7 19:40: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品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3、了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意象的含义、作用。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与背诵相结合,辅以电教手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读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国,写下此诗;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

  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学材料,获得感性认识

  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 载:zǎi(一年半载 ) zà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四、解释“意象”

  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

  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

  1、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

  2、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1、轻轻的(走)(来)(招手):不想惊动别人,更不想惊动这里的美景。忧愁。

  2、“西天的云彩”换成“东方的朝阳”如何?

  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准确。

  3、(金)柳→新娘→荡漾:喜爱这美景。(比喻)“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青荇→招摇,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拟人)

  5、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景美,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

  6、因此:寻梦,引起美好的回忆。撇开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陶醉)

  7、沉默──回到现实(别离),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伤感。

  8、照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飘逸、洒脱。

  小结:

  1、这首诗每小节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个美丽的圆形结构:

  美景(意象)

  轻轻的(忧愁)

  回忆(想象)

  悄悄的(洒脱)

  现实(伤感)

  2、徐志摩的艺术风格:

  投影: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个性。

  六、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七、知识迁移

  投影: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仔细的观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新奇而准确的比喻。)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直抒胸臆。)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复杂的情感。)

  沙扬娜拉!(照应题目,无奈分别,珍重,珍重。)

  注:括号内容为评说。

  八、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以至背诵这首诗。

精品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一)讲述小猴子跳跳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小猴子跳跳一家,小猴子跳跳调皮可爱,今天,小猴子妈妈过生日,小猴子跳跳想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于是,小猴子跑到山上摘了4个又大又甜的水蜜桃,回到家中想分给爸爸和妈妈,你能帮它分一分吗?

  (二)分一分桃子

  1、听清老师的要求,使爸爸和妈妈每人至少分得一个桃子,有几种分法?手中的4个小圆片代替桃子,想一想,分一分,摆一摆,摆好以后给我信号。

  2、交流反馈

  生1:我给爸爸2个,给妈妈2个。

  生2:我给妈妈3个,给爸爸1个。

  生3:我给爸爸3个,给妈妈1个。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4的分与合

  1、4可以分成2和2

  咱们一起来看第一位同学的分法,将4个水蜜桃给爸爸2个,妈妈2个。在数学中,我们把分实物的方法用分解式的形式表示出来,4可以分成2和2,反过来,2和2合成4。

  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再说一遍。(两位同学分别说一遍),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再来说一遍。

  2、4可以分成1和3

  (1)用分解式表示出第二幅图,1和3合成4。

  (2)全班读,抽学生读。

  3、观察分解式之间的关系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分解式和这个分解式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那么这两个分解式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

  师:你们真细致,我们看到这两个分解式都是4分成了1和3,只是1和3的位置对调了一下,那当我们看见其中一个式子时,就马上会想到另一个式子,这样会在做题中更加节省时间,也不容易丢失。这就是一种方法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二)5的分与合

  水蜜桃的分与合

  5个桃子,小猴子又如何分给爸爸妈妈使得他们至少能分得一个桃子,有几种分发?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动学具:现在两人一组,想一想,摆一摆,填一填刚才老师发下去的练习纸,合作完成,完后后给我信号,开始活动。

  (俩人小组进行探究。探究完成好选择三组摆放顺序不同的小组上台分别展示成果。)

  按顺序分

  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顺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组展示的你比较

  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生1:喜欢第一组的,因为他们小组的摆放的第一个数都是按从小到大的数来摆放的。

  生2:我喜欢第二组的因为前两个式子和后两个式子都仅是数字位置互相对调。

  师:老师也喜欢这两种,一方面不容易丢失;另一方面也更便捷,快速。我们一起再把5的分解式读一遍。

  (三)2和3的分与合

  师:大家都特别聪明,刚才一起学习了4与5的分与合,那想一想2和3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

  全体学生: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成2;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成3,;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成3、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周围找一找10!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上,大部分学生积极认真听课,但是由于上课进度太快,学生接受没那么快,整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4和5的分与合,这也告诉我,在以后的课上,需要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根据教材和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这节课刚开始,由创设情境导入,学生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举手,上台进行展示,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感知4的分与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只有一个同学上台操作,这样子不利于其他同学的了解,下次可以换一个适当的操作形式。在学习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拿出小棒在座位上进行操作,分一分、摆一摆,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对5的分与合进行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但是在细节上没注意,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以至于少数学生在自己摆自己的,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在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

  学生的水平和接收能力各有不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只有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客观分析,找出不足和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逐一解决,这样子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精品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

  ⑵ 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 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

  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

  四、人物介绍

  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六、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

  七、课文分析

  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

  明确:有趣

  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

  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

  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

  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4、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

  5、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

  7、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八、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奇特的外貌

  奇特的行为举止

  有趣 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对友情独特的珍惜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内涵比较丰富的记人的散文,内容并不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大都能够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仅停留于细节表层,非常浮泛本课在强化学生在感性体悟作品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养成咀嚼涵咏的习惯,尤其是要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体悟细节之美另外,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概括、提炼和积累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金岳霖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二是: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金岳霖的这样的课题,答案不求深高、全面,只看重学习过程,获得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后应该经常这样做

  一、务必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重视学生的认知与疑惑

  在《金岳霖先生》一课的开始,我先将文题及作者板书至黑板,随即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得到什么信息?于是学生得出了诸如:这时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对金岳霖的尊敬之情等等信息,但也从中产生了为何作者会对金岳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之类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导入是因为,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解惑的教学要求但是,由于我自己对部分知识重点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对作者汪曾祺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写金岳霖先生的?即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不是很突出,造成了顾此失彼的遗憾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在辅助两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体阅读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必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领会若过分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应对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等方面起辅助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尽量做到不可替代主要展示一些图文信息,但是,由于身为一名新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实际场地的条件与限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多加留意。

精品教学设计 4

  设计意图:

  《谈谈我的梦想》是小语人教版第九册教材积累运用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采用“创设交际情境,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梦境与梦想,做到说得清楚明白、生动流利、引人入胜;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梦境与梦想,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收集有关成功人物的事例、图片、资料、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说几个谜你们猜猜。(依次说出“朋、丛、秋、梦”的谜面让学生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从猜谜活动中引出本课所学,必然让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有趣)

  二、给“梦”找朋友(在学生给“梦”组词中相机板书“梦境、梦想”)

  (这一环节既拓展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又暗示本节课交际的主话题,可谓一箭双雕。)

  过渡: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就像一个忠实的朋友,经常伴随我们左右,让我们梦中有喜、梦中有忧、梦中有笑、梦中有泪。今天一大早,XX同学就神神秘秘地跑来告诉我,他昨晚又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想知道他的梦境吗?

  三、畅谈梦境

  1、指名配乐说梦境。(要求学生(板书):认真听,仔细想)

  2、谈谈你听后的感受,评议说得好坏。(板书;说清楚,说流利)

  3、听了XX的梦,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迫切想说说自己的梦境了吧?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做过的梦,把你最想说的一个告诉你小组的同学吧!(提示要求:说者说清楚、流利,听者仔细听、认真想,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评出最佳说梦者和评梦员,推荐最佳说梦者在班上说。)

  4、学生在小组内说梦境,评梦境。

  5、各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说梦境,评出班上的最佳说梦者,评梦员。

  (通过一学生的示范介绍既激发其他学生的好奇心,又为学生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梦境起借鉴作用。同时,利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四、议论真梦。

  过渡:谢谢同学们用精彩的语言告诉了老师一个又一个多姿多彩的梦。哲人说“人生如歌,人生如梦”,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也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梦想。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瞄瞄我们周围的人们为了圆心中的这个梦。他们付出汗水,付出心血,最终让梦想成真。

  1、出示有关梦想成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

  让十二亿中国人民吃得饱——科学家袁隆平的梦想

  让中国获得奥运会跨栏金牌——刘翔的梦想

  让每一个学生成材——老师的梦想

  2、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梦想成真的事例。

  3、讨论:为什么这些人会梦想成真?

  ( 通过了解名人和身边的人梦想成真的事例,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懂得梦想得实现,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过渡:是啊,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伴随着音乐,放飞一下我们人生的梦想吧!

  五、放飞梦想

  1、学生伴随音乐梦想未来。

  2、学生当小记者互相采访自己喜欢的同学的梦想。

  (在音乐的情境中放飞梦想,通过扮演小记者采访同学,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景,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中进行对话,阐述自己的梦想,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六、小结

  一个拥有梦想的民族是一个强盛不衰的民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是一个无坚不摧的人,让我们为自己拥有梦想喝彩。出示:(齐读)

  梦想

  紧紧抓住梦想

  梦想若是消亡

  生命就象鸟儿折了翅膀

  再也不能飞翔

  紧紧抓住梦想

  梦想若是消丧

  生命就象贫瘠的荒野

  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

  (通过诗歌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激发为之奋斗的欲望。)

  七、课外拓展。

  1、动手做做:为自己设计一张梦想卡,激励、警示自己。

  2、快乐作文:写《我的梦想》或《-------------的梦》。

  (注意课内外的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设计梦想卡和写下自己的梦境或梦想凸现了口语交际的语言表达功能,强化了口语交际的实用功效。)

精品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学生分析

  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科普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小哥白尼》等书刊。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

  (遗憾地)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学生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2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五、七、十自然段。)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8、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9、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10、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1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表演读。)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

  四、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

  评析(应学俊)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片断,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位执教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1)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2)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喜欢玩纸飞机,但纸飞机总是要落到地上,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现在,老师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去思考过的熟悉的现象。这样,他们在对课文的探究性阅读中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试想:如果不是让学生们自己放飞纸飞机,而是教师演示放飞,那样的效果是不能和现在这样相比的。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而教师再次演示放飞纸飞机,则强化了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三、教学环节二、三与教学环节一的关系。

  如果说教学环节二、三是精彩的,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与课的开头真是首尾呼应;但遗憾的却是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现。这说明什么呢?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于是也就不会有教学环节二、三学生精彩的反馈,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教师最精彩的表现,而无需教师再去表现自己的才华了;因为教师的精彩表现就应该是常常呆在舞台一边的高明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

  以上精彩教学片断再次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精品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地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从语言描写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感受课题,造势

  1,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读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3,你会怎样读这个课题呢?

  1)突出“游到”,青年画技高,使人赞叹;

  2)突出“纸上”, 青年画技高,令人惊奇。

  二,品读课文,赏析

  1,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

  请用青年说的一句话回答:先游到了心里。

  哪些描写可以看出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默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全是金鱼,和鱼合二为一,鱼游到了心里。

  (全班齐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青年是怎样画画的呢?读一读,理解“每个部位”,了解金鱼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读一读,了解分号的作用,理解工笔细描——画得深入,理解挥笔速写,画得流畅生动。

  老师重读“每个部位、很快地”等词,指导朗读。

  2,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呢?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画——找出段落、标出句子、圈出词语。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静静的”,感悟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

  读读第一段文字,让学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导读: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老师提问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感染学生。)

  别惊扰这位青年,我们悄悄地读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导读:每个星期天,青年来到玉泉,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他会忘记什么?而他不会忘记的,是什么?

  再次追问:青年的眼光在哪里?青年的思维在哪里?青年的兴趣在哪里?青年的爱在哪里!?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么?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时他可能在想什么?吃饭时、睡觉时、在梦中呢?

  指导朗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炼思想,知情

  1,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我们用什么词语赞美他?

  列举10个词语,进行一分钟背诵练习。

  2,我们从中要学习什么呢?介绍古往今来的经典励志故事。

  四、启思练笔,导行

  通过今天的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给你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

  对练笔进行评点。

精品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同具体事例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根据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学习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2.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理解爱迪生怎样不顾一切困难,挫折与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生读中了解课文,读中圈画,读中感悟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案。

  教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学是谁发明的?

  2.师简介爱迪生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说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三.自主实践,探究感悟

  再读课文,了解爱迪生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学生有不理解的字词用笔画下来)

  1.请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2.细读课文,动笔画出“从哪儿看出爱迪生爱科学?”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且说说看法。(请同学自由发言,结全课文插图)

  小组讨论,爱迪生是不是从此再也不做实验呢?你是从那些的地方看出来的

  4.读中感悟,爱迪生是怎样试制成功大家使用的电灯,说说感动的地方

  四.自主交流,感悟道理

  有人说爱迪生的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让那个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空间哪种说法对呢?

  师总结: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

  板书设计:

  爱迪生

  世界文明 发明家

  热爱科学 节省

  钻研科学 省吃俭用

  试制电灯 为了 多少次 常常 几十个小时

  一生 发明 一千多种

精品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3、引导朗读,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在读中品味。

  4、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一、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回味家乡的风俗。

  2、讨论民歌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一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4、沈从文简介。

  5、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蹲踞 凹处 譬喻 应和 下坠 淳朴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别开生面 哑口无言 若无其事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个场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欣赏课文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以“我最喜欢 场面,这里 ”为句式写话。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话语,教师总结

  分析文章三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侧重写什么?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写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侧重写唱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个场面在写唱歌的盛况。

  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对民歌的热爱。

  对民歌喜爱

  对云南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总结:也就是洋溢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2、品味语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什么?

  ⑵ 课文第四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花的小山坡”“各种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较赏析: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仿写训练

  1、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面前不远的草丛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蓝的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学习文中对赛歌妇女的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人。

精品教学设计 9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热闹的菜地》设计之“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文中的蔬菜,激发学生运用新词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会认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朗读,更换“热闹”一词,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

  2.生字图片、食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1.课件出示蔬菜:看看是些什么?菜地里可热闹了,赶快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板书并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添趣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读正确。

  2.自主识字。

  (1)勾画生字,拼读三遍后读给同桌听,相互纠正。

  (2)指名教读后抢读:披、藏、番、莲藕、泥、辣椒、嘴、越。

  (3)补充音节练习。(边鼻音、平翘舌)

  (4)去掉音节读后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方法复习:分类识记、按结构记忆、熟字记忆。

  (1)四人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新方法交流――生活中识字:菜谱,大家认识吗?

  星期四 青椒炒肉 凉拌莲藕 番茄蛋汤

  4.认读轻声词:紫衣裳 茄子 萝卜 热闹 灯笼

  5.认读三字词:紫衣裳 披绿袍 泥中躺 尖尖嘴 像灯笼

  引:紫衣裳:谁来教教。

  引:文中还有一些三字词,要连读,还有谁也读得好?也来教教。

  三、美读儿歌,入情悟趣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要求词语连读。

  2.师生配合读儿歌:师读前半截生读后半截,然后交换。

  3.分四组连读课文,比赛谁读得整齐、声音洪亮,读出热闹来。

  4.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呈现热闹的课堂,感受什么叫热闹。

  5.给题目“热闹”换个词:快乐、收获、丰收……

  四、认真写字,检测享趣

  1.观察生字格里的字,看看哪里需要提醒,提醒“南、黄”。组词练习。

  2.认真书写出这些汉字,完成检测!

  《热闹的菜地》检测:

  (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 )ng ( )ng ( )in ( )i

  裳 藏 莲 泥

  ( ) ( )ui ( )n

  辣 嘴 南

  (2)写出喜欢的蔬菜名2~4个。

  白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几种蔬菜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学设计 10

  《咏鹅》是修订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在初学语文时就重视朗读,并能从中有所感悟,受到感染呢?笔者从跟踪听课、评课、蹲点研究中选取如下几个教学片段,供大家参考。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一上课,教师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一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并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都很聪明,能读好这首诗吗?

  2.以读引说,说中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交流给大家,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

  教师设计问题: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

  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的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悟古诗韵律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又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听、练感悟。

  ①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③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三、读一读,画一画,再现古诗意境

  古诗文语言凝炼,含义深刻,小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语句感悟出诗句的内涵,我们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想画画,把诗句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从中再现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教师设计教学:

  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②请把你脑中的画说给大家听。

  ③请把你脑中的画画下来送给大家。可独立一边吟诗一边作画,也可合作绘画。

  四、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感悟古诗内容,是为了深刻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在画一画间接再现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演一演直接进入古诗场景,体验其中的情趣。

  ①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活动:

  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

  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怎样的思想情感中吟出了这首小诗?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鹅与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②在读的基础上再启发:

  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

  谁愿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欢乐中加强对古诗情趣的体验。

精品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3、我能概括课文主内容。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群逃难的人来到沃尔逊小镇受到 ,他们 。只有一个人例外,他 。

  镇长杰克 。

  二十多年后, 。

  4、镇长杰克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请抄在横线上,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提示:抄录年轻人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万年牢》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年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这位父亲让我们知道,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对我们的一生来说就是一笔财富,这就是做人的万年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尊严》,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词语:

  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3、分段指导朗读课文。

  4、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生字

  重点指导写:尊、瘦、僵、捶

  “尊”字注意间架结构的特点,将偏旁写的扁些。

  “瘦”字是半包围结构,里边的“叟”字写瘦些,一竖要出头。

  “僵”字笔画较多,注意右边部分写瘦些使整个字看着匀称。

  “捶”字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理解“例外”

  1、出示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都是描写难民的外貌。

  板书:外貌

  2、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1)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2)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4)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难民们非常饥饿,已经有好久没吃到过这么好的食物了。

  4、第2句中的“狼吞虎咽”与第4句中的“狼吞虎咽”有什么不同?

  其他难民连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而那位年轻人一定要为杰克逊大叔干完活再吃。

  二、研读课文,感受哈默的尊严

  1、读2—5段,画出描写人物对话与哈默神态、动作的词,思考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2、第一处对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1)从“仰起头”、及年轻人的话你,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礼貌,真诚,不卑不亢,就是下文说的是个有“尊严”的人。

  板书:动作、语言

  (2)从杰克逊大叔的话中感受他的善良。

  (3)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第二处对话: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丙给您派活儿。”

  (1)当年轻人知道杰克逊大步没有活给他做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从神态“目光顿时灰暗了”以及动作“喉结上下动了动”体会年轻人的失望。

  (2)朗读年轻人的话,从读中体会年轻人的态度的坚定。

  指导读好三个“不”。

  (3)从这句话中,年轻人又留给你什么印象?

  有志气,有尊严,不劳动坚决不吃食物。

  (4)理解杰克逊大叔态度的变化,再次体会他的善良。

  4、第三处对话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思量片刻后,杰克在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1)从“站起来”中体会哈默的心情。

  高兴、愉快。

  (2)哈默不劳动不吃食物的做法换来了什么?

  杰克逊大叔赞赏。

  (3)指导读好对话。

  三、什么是“尊严”

  师:哈默不劳动不吃食物的举动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将他留在了自己的庄园。过了两年后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评价哈默的?

  出示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讨论什么是“尊严”?

  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哈默正是具有这种尊严的人。他不因穷困潦倒而自悲、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酬劳,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杰克逊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这个年轻人有骨气,目前的穷困是暂时的,凭他的骨气和毅力,能创造出财富。在杰克逊眼里,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四、总结学法

  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品质。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

  收集有关尊严的格言。

精品教学设计 12

  【设计思想】

  我们小班的宝贝们在绘画时常常会乱涂一气,很难按照我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教研活动的学习,我尝试让幼儿自己融入到绘画活动中,让其可以即动口又动手、动脑地进行绘画活动。我发现当幼儿融入活动中时,能够兴趣盎然的学习,观察力敏锐,充满想象力,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鸡。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鸡。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鸡的外形特征;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鸡,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

  教学重点: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鸡,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小鸡。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教学流程:谜语导入——观察小鸡——说儿歌,画小鸡——装饰小鸡——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1、猜小鸡,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

  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小鸡。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

  幼:好!

  2、观察小鸡,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

  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鸡打招呼,夸小鸡可爱,尝试与小鸡交流,喂小鸡,让幼儿对小鸡产生感情。)

  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鸡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

  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

  这一天,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鸡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鸡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

  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

精品教学设计 13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ㄅ”和“?”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二、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朗读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五、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精品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 精读,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 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

  2. 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课后练习2 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

  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1. 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 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

  (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二)西沙群岛的海:

  1.……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1.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2.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有颜色的”。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获?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0.海的颜色 提出问题:大海的颜色是蓝的吗? 事实证明:渤海 西沙群岛的海 西西里岛的海 实事求是 摩纳哥的海 严谨求真 得出结论:海水是无色透明的

精品教学设计 15

  一、设计理念

  在第一教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研究深读“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和“这只受过箭伤的鸟,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呢?这两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以这样两个研究主题,来代替许多个烦琐提问,目的在于突出重点,把阅读的主动权、时间的支配权和空间的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三、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练习题。

  2、卡片:

  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四、教学过程

  1、从解题入手,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已经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知道它的比喻意义,还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侦破这“惊弓之鸟”案。

  ⑴谁先把课题来读一下;齐读;

  ⑵那你知道“惊”是什么意思?(惊吓);

  ⑶“弓”呢?这里的“弓”指的是一张弓呢?还是指弓弦声?(──弓弦声。)

  ⑷那“之”又是什么意思?

  ⑸“鸟”又指什么?(大雁)

  2、由果溯因,理解故事内容:

  ⑴故事中说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受过箭伤的鸟)谁说的?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⑵那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知?)这只受过箭伤的鸟,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呢?(板书:射?)(总体板书:知?受过箭伤的鸟──射?)这是现在我们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⑶请同学们完成练习题一,要求先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重点词句,后根据要求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练习题一)

  ⑷交流:

  ①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更蠃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板书:飞得慢叫得惨)什么叫“愈合”?“孤单失群”又怎么理解?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理解吗?

  好,现在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同学们一起把练习一的第一小题读一遍──点击课件出示答案:为什么更蠃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大雁?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②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师擦去“?”),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更蠃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这只受过箭伤的鸟射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弓)

  ③生交流,师点击课件: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④师在黑板沿上无序出示课前准备的五张卡片: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下)

  谁能按更蠃分析推理的过程把这五张卡片按顺排列一下,

  4伤裂

  3高飞

  2害怕

  1弦响

  5掉下

  这就是更蠃思考推理的四个步骤(边说边标上序号);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四步推理过程说一说。(师示范──生个别说──生齐说);

  那谁又能用“…是因为…”的句式把这推理过程倒着来说说(生个别说──生齐说)

  ⑸这就是更蠃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受过箭伤的大雁的原因,明白了吗?(师再擦去“?”)

  ⑹那更蠃的分析判断为什么能如此正确,而魏王却一无所知?(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⑺可见更羸对魏王说的话都应怎样读?(胸有成竹、很有把握)谁能把第六自然段中更羸的一番话好好地来读一读?(生练读──齐读)

  那更蠃其他的话呢?你能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处读给大家欣赏吗?(生练读)

  ⑻魏王的几处话又该怎么读?(疑惑──惊讶──疑惑:生练读)

  ⑼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推理探究,理解意义:

  ⑴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⑵分小组研究;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⑶交流。

  ⑷师小结:

  对了,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⑸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⑹完成练习题二的1~3题;(出示课件)

  ⑺交流:

  点出课件:

  ①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②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③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⑻小结:

  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点击课件并板书:受过惊吓的人和物),都是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所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和物──(生: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而心里很害怕)这种现象。

  ⑼好,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⑽会用吗?来试试看,口头练习:

  点击课件:

  ①受过箭伤的大雁,一听到弓弦声,心里很害怕,();

  ②被蛇咬过的人,一看到蛇,心里很害怕,();

  ③被解放军打败的敌人,一听到军号声,心里很害怕,()。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经过推理分析侦破了“惊弓之鸟”案,读懂了课文,而且理解了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义,还学会了初步运用,不过“惊弓之鸟”这种思想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行为,今后我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要特别小心。

【精品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

2.绝句教学设计

3.猫教学设计

4.检阅教学设计

5.《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6.《故宫》教学设计

7.工业教学设计

8.蜜蜂教学设计

9.枣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