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最新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6 08:28: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最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新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1

  甘溪中心校 王维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指导书写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叫——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山行。

  2.简介作者,并让学生回顾杜牧写过的古诗。

  3.指导书写:于、枫。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3.齐读全诗。

  三、听看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看视频情境动画配诗歌朗诵,边听边看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提出问题。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理解诗意。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思考: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师生齐读。

  ②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理解诗意。

  ③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④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板书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巧妙的采用绘画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体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动手绘画,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最新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⑴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解决字词障碍;

  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

  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教学方法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

  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1、看戏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方法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

  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设计意图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1、看戏归来的情形;

  2、看戏次日的情形。

  〖教学方法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

  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设计意图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最新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搜集与狼有关、带狼字的成语,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狼的形象或与情节有关的画面。

  五、教学内容: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一,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如:狼真的该杀吗?

  六、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并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创设情景:

  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好了,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可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3、检查阅读。

  如果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没什么疑问了,我想考一考大家。出示材料5-7

  4、看来大家都还解决的不错,请看下边的图片,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复述课文吗?

  (1)复述:进一步理解,熟悉课文

  (2)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出示材料8

  (三)研读与赏析

  1、赏析:

  1) 文中有两个形象,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 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自述,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提示:可提示学生分析这些词语时从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方面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恐惧、机智等

  3) 议狼:请学生多角度评价课文,并得出自己的启示。。

  4) 你能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吗?或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议论,点明主旨。同时明确这类文体的写法: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从而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然后抽读,看怎样才能读出讽刺的意味?

  (四)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3、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

  附:板书

  狼

  狼 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 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最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

  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

  教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1)只(手持字卡)

  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

  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

  坐:你是怎么记住的?

  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

  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2号做组长)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3.交流:

  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B层)

  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尖:三拼音,介母是i

  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

  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

  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

  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

  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第二句话:我在小船里只看见星星和蓝天。

  三.阅读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

  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1号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答案正确地贴好,看哪组又快又好。

  1.各小组填空,自学。

  2.交流:(B层读一读填写的内容)

  ________的月儿_______的船,

  ________的船儿___________

  。

  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里坐,

  ____看见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

  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师问生答)

  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A层)

  3.请每组讨论一下,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先小组全班)

  可能问:1)小小的是什么意思?(B层回答)

  2)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实物演示:用弯与弯弯的形状进行比较,引出弯弯是指很弯)

  3)两头尖是什么意思?(投影演示削尖的铅笔,直观认识尖,形状是上小下大,两头尖,请小朋友站起来看看座位的形状,引出很弯)

  1)什么叫闪闪的?(可提供手电筒,请学生动手操作。(A层做)其他小朋友协助,看看闪闪的星星是怎样的?

  交流:(C层演示B层总结:闪闪的就是一亮一暗)

  2)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讨论)

  (B层交流: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陶醉在其中了。)(A层回答)

  3)小结;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现在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B、C层尝试读A层评价A层范读B或

  以实物演示,

  C层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1.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孙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孙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为什么会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呢?(B、C层A层答)

  2.真感谢小朋友,原来是这样,月儿的形状像小船,可以把它当成小船,那么你认为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A层范说BC层模仿)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说了那么多。我呀要奖励你们,请你们乘着月儿听首歌,如果你们也会唱,跟着它一起唱好吗?(跟唱小小的船

  3.小女孩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了星星,1)那么(出示投影)你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什么?(C层回答B层A

  层自由说)

  4.自由找朋友:天上有那样的景色,那么海里呢?(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也做个问问答答的游戏)(出示投影举两句句子)(指明交流2对)

  四.学习部首及字形

  1.这首儿歌里有两个生字,这两个字都有个新部首(出示部首)(轻轻读一读拼音)叫什么?(B层C层全班)

  小写小字头要注意什么?(A层)(去钩)

  2.领小朋友很快地学习闪、尖,说说你们是怎么记的?(C层交流)

  3.指导书写:尖先自己在书上描一描,告诉大家写时你发现了什么写在小黑板上。(B层、A层)(请周围老师指导)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6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部首,掌握了两个生字,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天际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能到宇宙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最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漂亮的明星照与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图 小壁虎图

  蛇图 断尾壁虎图 燕子图

  老牛图 壁虎妈妈图

最新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调换颜色用线画雨

  2、幼儿是否能点画出多变的彩雨

  3、感受雨的多变性。

  活动重点:

  用线画出雨

  活动难点:

  用多种颜色画雨

  活动准备:

  1、各色油画棒、水彩笔及铅画纸人手一份

  2、知识准备:观察下雨及雨点落在池塘里出现小水花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用儿歌引出兴趣:小雨点,小雨点,你从哪里来?滴里答拉,滴里答拉

  天上掉下来。小雨点,小雨点,你到哪里去?滴里答拉,滴里答拉,落到池塘里。

  师:儿歌里有谁?(小雨点)它从哪里来呀?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子?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一点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1)、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2)、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哪儿?(讨论)小雨点落到池塘里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讲,教师边听边演示大小不同的水晕及水花。

  3)、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七彩雨。

  1)、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雨点画出来。

  2)、池塘里的水晕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个呢?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瘣画雨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欣赏作品

  把幼儿作品放置到作品袋里,请幼儿相互欣赏并自己的画

最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海广播电视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名字,那么,他真正引人注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方明珠。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这座塔是个啥模样呢?

  2、看录象,此刻,如果你站在它的脚下,抬头仰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高)书上哪一节是来写塔的“高”呢?

  3、全节没有一个“高”字,你从哪里知道塔很高?

  4、不用“高”字,也能表现出高,真了不起!

  如果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高”,那更了不起!

  东方明珠不但高,而且美。(板书:美)

  5、自上而下,十一个圆球,宛如十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浦江畔。尤其到了夜晚,这儿就更迷人了。

  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三节的第一句话,其中哪些词写出了塔的美?

  “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作对比

  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你能将这一句读得像图片一样令人陶醉吗?

  夜晚的东方明珠塔上灯火辉煌,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闪着夺目的光彩,真是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人们忍不住要赞美它: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

  3、将第三小节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你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

  上海广播电视塔不但高,而且美,宛如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称它为“东方明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让我们用包含深情的朗读,一起去美丽的“东方明珠”神游一番吧!

  五、学习生字“方”、“巨”

  个别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二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顶天立地“像个巨人”——又高又的人

  试读。

  (五光十色、灯都亮了、非常好看)

  看图片。

  试读。

  配乐朗读。

  1、“小老师”上台,先领读字音,再通过电脑演示字的笔顺,最后组词

  2、方——正方形、方块、方便

  巨——巨人、巨大

  3、跟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方、巨”

最新教学设计8

  《时间》是新世纪小语教材第二册第11个主题单元,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选编了一首古诗,一篇主题课文。并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讨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认知特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说话练习。

  2.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注意听如你们的答案和屏幕上出现的字一样,[课件演示:时间]那你就猜对了!全班一起告诉我,答案是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13单元时间。

  二、感知时间,学词语

  (一)现在时间是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闭上眼,听,这是什么声?[课件出示钟]在你们闭眼听钟声的时候20xx年5月21日9时13分再也没有了,全世界哪儿也找不到了,时间真是一去不回呀。

  (二)复习《长歌行》,[课件演示课文插图、播放音乐插件]提示背诵语气。

  (三)拼读词语,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关于时间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

  2.这也有些关于时间的词语,你们想知道是哪些吗?请你拼一拼。

  3.[课件演示音节]请小老师带全班读,互相检查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三、学习关于时间的谚语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读谚语,在组内背一背。

  2.[课件演示谚语]合作结果全班交流。 3.你能说说这两句谚语都告诉我们什么?

  四、学习《小河流过我门前》

  读一读,想一想:小河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五、讨论:一分钟能做什么?

  1.小组汇报课前实验结果。

  2.推荐汇报。

  3.小实验: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4.评出最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5.小实验:一分钟能认多少字?

  6.认字比赛。

  7.小结。

  六、观察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1.关于时间你们能像他们一样提出问题吗?

  2.讨论:你将如何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回家收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名言,做成书签,互赠、共勉。

最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 4 : 1.6 = 60 : 40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a:b=c:d(b,d≠0)或a/b=c/d;ad=bc

  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拓展应用

  1.课本43页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2)0.2:2.5和4:50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24:() ():15=4:5

  3.猜数:老师有一个比例,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你是怎么样思考的?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都有共同的特点吗?

  24:()=():2

  4.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1/3:1/6和1/2:1/4 1.2:3/4和4/5:5

  四、拓展

  已知3×40=8×1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比例,你能写出几对比例。提示:先把3和40当作外项,再把它们当作内项。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个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个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当然还可以解比例,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课本43页练习八第5、7题。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1、2. 4 : 1.6 = 60 : 40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4:1.6=60:40

最新教学设计10

  商黎黎

  教学内容: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内容。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预设目标:

  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可以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并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我们学习弟子规谨有一段时间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指名回答),在生活中你做到了哪些?(指名回答)看来同学们学到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板书:谨)

  二、学习第一组句子: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

  (一)学习:缓揭帘,勿有声。

  1、问:你在哪见过门帘?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进门出门时是怎样掀开门帘的?

  2、到底怎样掀开门帘才是有修养的行为呢?古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出示:缓揭帘,勿有声。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学生齐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缓∕揭帘,勿∕有声

  4、自主探究:句中的“缓”和“揭”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5、结合你每天掀门帘的经验,探讨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求孩子要“缓揭帘,不要发出声响”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6、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就要记住,把它背下来。(齐背,指背。)

  7、根据句中“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上课时,小刚开文具盒拿笔,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

  B、小明在家拉窗帘时,动作总是很轻柔。

  C、王叔叔开出租车,他半夜回来从不乱按喇叭,进入

  楼道拿钥匙开门也是轻手轻脚。

  D、小兰打扫卫生,挪动桌椅时,在地上拉,发出吱吱的叫声。

  8、小结:我们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任何场所,言语动作都要放轻放缓,要沉稳,不可急躁、粗鲁,更不能妨碍别人。(板书:沉稳)

  (二)学习:宽转弯,勿触棱 。

  1、出示“棱”字,让学生认读。用手摸摸桌子上的棱,问:教室、走廊哪里还有“棱”?出示“触棱”,问:什么叫“触棱”?你有过“触棱”的经历吗?结果怎样?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碰到棱角上。出示“勿触棱”。

  2 、探究“宽”的意思:我们发现,一般都是在转弯时容易“触棱”,那么怎样转弯才不会撞到棱角上呢?

  出示:宽转弯,勿触棱。

  3、指导朗读,并背诵下来。

  4、引申到人:这句话也有引申的意思。不仅是“物”有棱角,人也有棱角。如脾气暴躁,爱与人发生争执的人,就是有棱角的人,我们不要跟他起冲突就是“勿触棱”。说话委婉一点,让他几分,对人要“宽转弯”宽以待人,不要跟人家结怨。不揭人家的痛处和隐私也是“勿触棱”。这是我们应懂的道理。

  5、齐读,男女对读,尝试背诵。

  6、总结:做事情既不要妨碍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要处处小心(板书:小心)、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学习第二组句子: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一)学习:执虚器,如执盈。

  1、师生互动表演小品:

  吃完晚饭后,小刚说:“妈妈,我来帮你收拾桌子。”他拿起一个空盘子,没走几步就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妈妈说:“你做事怎么毛手毛脚,以后拿空盘子也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盘子一样,才不会打破。”

  2、讨论交流:小刚的妈妈说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3、拿空的器具会大意,不在乎。所以要“执虚器,如执盈。”(出示)

  4、根据刚才的表演,同桌探究“执”“虚”“盈”的词意及这句话的意思。

  5、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6、小结:不仅是拿空的器具要小心专注,拿一些昂贵的物品更要小心谨慎。如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等。(板书:专注)

  (二)学习:入虚室,如有人。

  1、出示原文:入虚室,如有人。指读,齐读。

  2、小组合作探究:刚才我们了解了“虚器”,那什么是“虚室”?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3、案例分析:

  小军去邻居家借书,屋里没人,小军就自己动手翻找起来。讨论交流:小军做得对吗?为什么?

  4、男女对读,做动作读,小组比赛读,尝试背诵。

  5、小结:这组句子告诉我们从小要养成细心,专注的行为习惯,对待自己要谨慎,才能防范过失的发生。

  四、吟诵经文,背诵经文。

  1、出示全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熟练诵读:拍手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

  3、背诵练习:带动作背。

  4、展示背诵成果。

  五、全文总结:

  我们把今天要学的内容学完了,谁来说说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指名学生说)

  师指板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做到——沉稳,小心,专注,谨慎。(生齐读)让我们把今天所学落实到行动之中吧!

最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具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⑴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⑵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⑴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⑵ 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⑶ 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⑴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⑵ 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⑶ 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⑴ 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⑶ 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⑷ 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⑸ 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⑴ 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⑵ 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 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⑵ 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⑶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最新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最新教学设计13

  一、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有力保证。据统计,三、四年级学生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左右,五、六年级学生则在30分钟左右。那么,作为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

  1、注意的对象要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例如,教师在教授“苹果”这一单词时,如果能采用悬念的方法出示实物,并配以卡通形象的图片和单词。那么学生每次在吃苹果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这个情景从而记起这个单词。

  2、注意对象的游戏化。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如果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学习,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动物单词的时候,可以分组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形象,以此巩固和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二、采用逐步导入,创设情境的情感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使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其具体方法如下:

  1、热身运动。

  这属于课前的一种导入形式:用一个有趣的游戏或者欢快的歌谣,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余活动中导入到课堂。但同时热身运动又需要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感觉从一种游戏转入另一种游戏。

  2、单词呈现。

  作为所涉及到的新的内容的开始,单词呈现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无形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呈现单词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要出“奇”招,出奇制胜,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首先把单词卡片的一个角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类型的单词,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提示学生,最终呈现出单词。

  3、单词游戏。

  单词游戏是教师在教授完新单词后采用的一种巩固和复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具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开心的游戏中既能巩固所学的东西,又能学到新的东西。但是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掌握游戏所要达到的效果:对于低年级只要求会读,所以创设游戏时,要侧重于读的方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既要会读又要会写,并要进行相应的听写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例如,在教授动物单词时,教师就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比赛猜单词,那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单词,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能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物品作为奖励,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

  4、句子的导入及讲解。

  小学生接触的句子一般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教师在教授时,应该采用先教授陈述句,然后通过陈述句导入疑问句的顺序。例如在教授“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时,可以先创设情景引出“My favourite fruit is---”的陈述句,在熟悉陈述句后,引出疑问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5、句子的游戏。

  和单词游戏一样,句子的游戏也是对所学句子的巩固和复习。同时,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并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与单词不同的是,句子的游戏必须要包含所有学过的新单词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6、Chant and songs.

  把所学的内容,如单词、句子、语法点,以轻松愉快的歌谣和歌曲的形式呈现,这样便于记忆,以此作为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三、沟通

  作为一个教师,授课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道课堂教学中是否还有学生不能接受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有利与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便因材施教。

  1、与学生的沟通方法。

  A、每次上课时提前几分钟到课堂,与学生聊聊天,加强交流,不仅要做一个严师,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B、热忱相助。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积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当学生读错音、做错题时,要耐心帮助他们,同时还要说一些鼓励的话,如“It’s OK,no problem. That’s OK. Don’t worry!”等。

  C、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之中,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A、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

  很多家长都认为,教师是权威,高与他们,所以在关于孩子的学习方面,他们完全依赖于教师。但是教师每周每个班就几节课,虽然教学中尽量顾及到全体,但难免有疏漏,如果孩子所学的课程能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必然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要让家长明白他们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可以督促孩子学习的。

  B、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

  此种方式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比如,最初的交流,定期的交流,电话交流等。但是如果采用电话交流,第一个电话一定要是褒义的,否则家长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每次老师打电话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学校做错了什么事,老师找到来了。如果教师和家长在时间上都很方便,可以适当地进行父母与教师的讨论会,那样更有利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孩子在家复习状况的掌握。有了这份了解,学生和家长就可以共同协商出一个更好的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

最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4千米=( )米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最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04-27

《燕子》教学设计和意图最新5篇06-1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6-10

最新高二上册语文《过秦论》教学设计范文04-27

风筝教学设计06-08

《掌声》教学设计06-02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早晨 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