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美术课教学设计

美术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7 11:17: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美术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课教学设计

美术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光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够制作出中手工作品,借助光的色彩和角度充分发挥光的渲染和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光对美术产生的影响。

  难点:能够制作出中手工作品,借助光的色彩和角度充分发挥光的渲染和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准备用时2分钟)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光之岛上,有一棵光的生命树,里面有一颗光明珠,那里还住着很多可爱的光之精灵。可是有一天一只恐怖的黑暗之子抢走了光明珠,光之岛再也没有了光亮。精灵们说只有我们完成一件能展示光的魅力的作品就会归还光的种子。你愿意帮助精灵们吗?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使他们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当中,希望快点完成任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准备用时20分钟)

  师:谢谢大家的善良,相信凭借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一定能使光之岛恢复光明。

  首先,我们要分析几个问题:A你都见过哪些光? 自然光(拉开窗帘)

  人造光(打开灯光)

  B光有什么作用?

  师: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量资源,它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你瞧下面这几张图片:

  奥运烟火和不同情境下的建筑。(分析光的色彩冷暖感受)

  师:接下来,老师在布景后面做手指形象(分析光的角度影射感受)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分析色彩和角度相结合的变化)

  师:同学们明白了光的色彩,光的角度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都是它的渲染作用。

  C解救“光之精灵”

  师:同学们,今天就有一位光之精灵来到我们的教室(拿出手工精灵),很可惜现在还没有光芒,同学们谁来帮助它重燃光芒呢?(同学们上台燃起蜡烛,打起灯光)

  师引导:什么角度什么色彩更适合精灵?

  生:内部散发光芒,暖色影射

  3、明确主题,完成任务(准备用时1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你能利用今日所学,完成任务吗?

  小组先来讨论一下,你们组的主题是什么?同时介绍一下你的材料搭配。

  生开始动手制作,师巡视辅导

  4、作业展评与小结:(准备用时8分钟)

  学生们的作品展评将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相结合来完成。

  自评:介绍名字和理念、材料搭配、结构形成、投射效果。

  互评:学生们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则需及时对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缺点,使他们得以提高,同时不忘表扬和鼓励。

  5、小结

美术课教学设计2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图片)提问:这些作品是什么材料做的?仔细观察,大胆的猜想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盘泥条)泥条盘筑是我国古老的制陶技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操作方便非常实用,所以一直延用到今天。

  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欣赏图片)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看视频)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看视频)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异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美术课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掌握墨的焦、浓、重、淡、清画法。

  难点:用合适的笔、墨语言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荷花小鸡》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二、新授:

  1、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2、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用墨的量。

  三、创作:

  1、参照上一环节中教师示范,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展示评价:

  1、征集学生优秀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2、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略

美术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3、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假如》这首小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缩着身子

  寻食

  操场

  哭泣

  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

  二、朗读感悟。

  师:3个愿望都是美好的,我们来读读看,看我们能不能读好它们。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1、指导朗读全诗。

  2、学习“第一小节”看课件

  ①、小树为什么缩着身子?

  ②、他需要什么啊?

  ③、一起读这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看课件(小鸟):刚出生的小鸟这样地站在树上。

  ①、看到这个画面,你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要说什么?

  ②、鸟妈妈到哪去了呀?鸟妈妈会到哪去寻食呢?

  ③、会飞过哪里?感悟“遥远”的地方。

  ④、神笔就在你手中,你想画什么?---谷粒

  ⑤、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4、学习“第三小节”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的时候,西西可以和我们

  5、拓展: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什么?

  ①生写。

  ②汇报。

  三、指导写字。

  ①、课件:

  ②、师引导学生说出须注意的地方。

  ③、巡视指导写。

美术课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感性认识色彩的冷与暖。

  2、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

  3、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

  4、冷暖色调的认识。

  5、判断色调,练习配色。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色轮或色谱上区分出冷色与暖色。

  2.能够说出冷、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或联想。

  3.用拼贴、绘画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冷色与暖色的认识与区分比较。

  难点: 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引导阶段

  1.认识色彩的冷与暖:

  2.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小结: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色彩的冷与暖”。

  三、发展阶段

  1.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色纸,训练他们的感觉

  2.出示色轮,指导学生从色轮上了解冷暖色,了解到靠近红色的为暖色,靠近蓝色的为冷色。

  3.寻找生活中或教室里的冷色与暖色,并说出为什么?

  4.色彩的冷暖有时是相对的:老师同时出示两种颜色,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更冷?哪个更暖?

  5.冷暖色调的认识:观察教材上的范图和教师准备的范图,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人的整体感觉?然后分析一下每一幅画中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其色调以什么色为主,暖色还是冷色?

  6.思考并讨论: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能使用暖色吗?使用暖色时要注意什么?反之呢?

  7.判断色调,练习配色

  四、学生创作

  1.布置作业:画一幅表现冷或暖感觉的作品。

  2.作业要求:可选用拼贴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造型不必太复杂,主要在色彩的搭配上。

  五、欣赏展评

  七、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季节与心情,利用不同的色调去装饰自己或集体的环境与物品。

美术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注意保持本子的干净。

  智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并通过讨论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教学难点:是否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色彩纸,图钉、气球、课件等。

  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只可以吹泡泡的物品,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边玩吹泡泡游戏边观察:你在飞起的泡泡中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

  风儿把泡泡抱在了怀里,泡泡把我们抱在了怀里。有的小朋友觉得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泡泡是透明的,泡泡飞到哪里,就会有景色在泡泡里,就像凸透镜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泡泡被风吹起来了,它吹到了哪里,你希望它里面有什么景色呢?假如泡泡飞到了我们常州,你最希望里面是什么景色?

  我最希望里面有我们常州美丽的景色,恐龙园,红梅公园,文化宫广场……

  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欣赏书中图例1、2、3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可以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来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欣赏图例4、5、6。

  四、布置作业

  先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泡泡的特征。

  注意点:表现出泡泡里面的景色。颜色要丰富。构图要饱满。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八、板书设计

  10泡泡飞呀飞

  变化与统一

  教后反思:

  师生间互动、适当进行示范,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尾展示、提示可采用另外的一些方式来表现泡泡,让学生自己在课后以喜爱的方式来再次创作泡泡飞呀飞这一课题、扩展思维空间。若课时安排为多课时则还可考虑让学生合理多选择几项,在学习要求上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美术课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察分割线之间的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使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物造型表达的方法。)

  4、田园畅想。

  (l)作品欣赏。

  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2)学生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表现:如何用大面积涂色、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3)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创作提示: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5、我们的田园。

  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

  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提示: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已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作品中生勃且自然的一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

  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

  (1)名画欣赏。

  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

  (2)对比分析。

  ①构图。

  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

  ②色彩。

  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

  ③造型。

  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

  (3)交流感受。

  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

  (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

  (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

  (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

  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

  (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

  4、集体展评。

  (1)展示。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

  (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

  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

  5、拓展整理。

  (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

  ①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

  ②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及园艺造型之美。③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

  (2)田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

  (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美术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美术课教学设计9

  《剪花边》一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随着美术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引发了我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种.种思考、探索与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如何通过这个桥梁,来培养美术素养和相应的基本能力,才是本堂课的关键之处。这堂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一、注重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美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色在于课程突出了人文性与综合性,如何凸现人文性与综合性需要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补充。如本课中的花边,它的历史可以追朔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从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图片中,让学生在历史文化情境中感知花边的应用。从朴素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到精美的清朝青花瓷碗,再到简洁的俄罗斯民间工艺,这些花边让学生发出惊叹之声,感受到了美术的价值。花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学生很容易在身边找到。我在本课中还出示了很多图片,实物,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花边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另外,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在最后,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有服装、花瓶、盘子、拎包。

  但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始终感觉到:为了欣赏而欣赏。现在的美术课堂经常会穿插历史文化情境,但总给人感觉流于形式。其实在本课中也一样,我找到的图片中还蕴涵着很多本节课的有价值的资源。比如,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花边是装饰在什么部位的,可以帮助学生处理花边的位置,以及让学生了解除了直线形装饰外,还可以环形装饰。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下,这些花边的单独纹样,有的是简单的几何图形,有的是花形的,还有的是动物形的,为学生在设计单独纹样的时候开拓思路。但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我在本节课中还没有充分地利用。除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外,教师还要担当引导者的重任。在对课程进行拓展、整合与补充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把一切有利于教学的素材都应有效整合,突出课程的综合化。当教师有意识地去开发、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后,理想的课堂才能构成。

  二、注重学生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认为只要能做一张像书本上范作那样的作品就算是好作业了,他们一味模仿,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再则,学科教学时,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划一,缺少新意。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手工制作课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

  在本节课中,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特意设计了“摆一摆”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给小组一份单独纹样的图片,有飞机、花朵、帆船、金鱼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不同的花边形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思想,在尝试,在创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同样的单独纹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花边。对花边的了解又更深入了。

  但这一环节与后面的制作方法联系不够紧密,怎样将这些有用的组合规律应用于具体的设计,还有待于探究。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美术新课标中也提到:“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时间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现在的美术课堂,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的提高。对于单纯的技法讲解的比较少。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技法的传授还是必要的。要不然孩子会无从入手。在本课中为了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我采用了三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一种画法是正确的。在课前我就预想到学生会在这一环节出错,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特意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并且将三种情况都示范剪了一下,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

  在美术课堂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思维强度还不够。

美术课教学设计10

  在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作为美术老师,我意识到给农村中学的孩子上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美术只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生对于美术课的热情自然不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学好美术课呢?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美术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不仅仅学习绘画技法,更要感受到美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一、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美术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是:美术教学就是传授绘画技能。而在新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会穿插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美术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中的美。我也会带领学生走近校园的风景,哪怕是一片叶子,一朵小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自己创作,把美术融入到生活中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跟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学内容不能全然依靠美术课本,应因地制宜做些调整,尊重农村中学的学情特点。

  1、绘画方面,农村中学的孩子们绘画基础较差,因此教学以线描为主,可以能锻炼学生的构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在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互动,活跃他们的思维。多让学生动手画,鼓励他们大胆下笔,不怕画错,在多次练习中获得进步。

  在《熟悉的物品》这一课上,我让学生将家中常见的物品带到教室来。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帽子、手套、篮球、水果……互相观察,交流讨论着,好不热闹!接下来我便引导他们描述物品特征,用线描方式将它们画下来。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另外,我也会选取某个题材,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例如我以《缤纷多彩的热气球》为题,引导学生们对热气球展开联想,让他们设计热气球的形状以及图案。学生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惊叹,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2、手工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树叶贴画、蛋壳人的制作等活动,学生也特别有兴趣。

  我将收集树叶的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便兴致勃勃的去准备材料。课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随心所欲的进行手工创作,互相交流。最后将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办一个树叶贴画的展览。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了手工制作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废物利用、环保的好习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上美术课与其它课有着不一样的乐趣。

  三、优化美术作业评价

  1、评价不打分数。在美术作业批改上,我采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在作业上批注“优”、“良”等,再简洁的说明优点或缺点。我建议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一句“构图准确,继续保持”,“线条优美,继续努力”可以给学生莫大的鼓励。遇到优秀的学生作业,我都会拍照上传,以便学生课下欣赏和参考,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素材。

  2、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写生课上,我会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及时指出学生需要修改的地方,避免他们继续“走形”,同时我也会将构图准确,线条优美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欣赏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美术课上,除了多让孩子动手,也需要多让他们开口,评价他人的作品就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方法。在作品评价环节,我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模式,先让学生自己讲讲作品的创作思路、过程以及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学生点评作品的优缺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学习,也让他们能在同学的肯定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会以学生为本,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美术课的乐趣,用美术教育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因材施教,注重创新,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美术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2、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3、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教学设计:

  活动: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场景。

  一、玩玩堆沙游戏

  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

  1、让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件事,如: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沙地上做了什么。

  二、发现堆沙造型

  引导学生看一看,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

  三、选择方法尝试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方法。

  2、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

  3、指导学生对堆沙造型进行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

  四、沙雕造型表现

  采用分小组合作表现的方式,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一、 即兴述说表演

  1、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

  象,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2、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

  《堆沙》课后记: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沙子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学生在玩中知道了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有的学生带了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有的学生带了自己配备的工具,我与学生一起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尽情体验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课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它不同于明暗素描写生,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生活中的物象,是一种较为容易掌握的方法。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线在绘画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审美价值;线描艺术的三种基本类型;线描写生的要点等。通过欣赏历史上成功的线描作品,引发学生对线的审美感受,进而知道线是造型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具有对立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形象的最基本手段,同时学习造型艺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初步学会鉴赏线描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中线的感觉和审美感受能力,选一种绘画线描进行艺术尝试或表现。、通过教学,感受艺术美,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鉴赏线描画的能力;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绘画线描的三种类型,提高审美能力。难点:难点是感受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对线描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实际写生中感受线条的艺术美。

  四、教法

  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学法

  学习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室内课之后我将安排室外写生课,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法、观察学习

  六、教具准备

  教师:教材,笔,速写纸学生:课本,笔,速写纸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了点、线、面、空间、光影绘画语言,出示作品,讲解、引导和设问: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艺术语言?(重点引出以线造型的作品)

  2、新授:

  (一)线是构建视觉形象最基本的手段,也是造型艺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通过出示人物线描作品和相关文字,讲解、设问、小结:人类先有文字还是先有绘画?线条可表现哪些内容?

  得出线条可以表现的内容:

  A、各种物象(自然物、想象物、具象物、抽象物等)

  B、作者的情感、审美

  C、结构、空间、明暗、光影、质感、意蕴等

  D、美感(韵律、节奏、和谐等)

  (二)绘画线描的基本类型

  出示相关作品和文字,讲解、引导、设问、小结:写实性线描、表现性线描、抽象性线描。(采用教授法、观察法、比较法,突出本节的重难点)。

  3、能力训练:通过对线的了解和对线描作品的认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达到线描写生的目的。

  4、总结:线的特征,绘画线描的基本类型和线描写生的要点

  5、布置作业:完成一幅线描写生作业。

  6、教学板书

美术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鼓励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智育目标]:启发学生能否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利用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突破常规对水果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难点]:是否能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各种水果3、各种材料表现的水果作品4、水果图)、泥、废旧材

  学生活动设计

  泥、蜡笔、彩色笔。

  一、游戏导入

  1、导入:(背景音乐)

  师: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现在正是水果品种最多的季节,有苹果、西瓜、桃子……,今天,季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泥来塑造这些香甜的水果。

  2、揭示课题:香甜的水果(多媒体课件1)

  3、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取出装有一只苹果的盒子),这里面有季老师最爱的水果,想知道吗?请一组的小朋友闭上眼睛闻一闻、摸一摸,不说出它的名称,只能形容它的特征、味道、形状,让其他小朋友来猜猜是什么水果?

  生:通过游戏形容苹果的外型特征。

  二、巩固、新授

  1、复习。通过制作苹果,巩固学过的泥塑制作方法。

  师:这么人见人爱的苹果,我们一起用手里的泥来做好吗?

  (1)学生分小组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苹果的方法:

  搓——捏、压——接

  (3)学生动手做苹果(背景音乐)

  2、新授。制作苹果的叶子,掌握新的技能:切——刻

  (1)教师示范叶子的制作方法。

  (2)学生练习:压——切——刻。

  师:用新学的方法做叶子,再接到苹果上,你的苹果就更可爱了。

  (3)对学生的作品简单点评。

  三、初步展开,学生练习制作各种水果。

  1、情景激发:(多媒体2)

  师:同学们的泥塑苹果那么可爱,其它水果都羡慕极了,它们也想请你们用泥来做,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呢?

  2、多媒体展示各种水果,教师简单介绍这些水果的特征。(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水果的制作难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师:看,这么多可爱的水果朋友,想让我们来制作,你们一定跃跃欲试了吧!先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做什么水果,什么地方最难做,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自己解决

  提出难点其它同学帮助解决

  师指导解决

  4、学生练习制作各种水果,巩固泥塑技法。

  师:解决了难题,你们做起来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开始动手吧!

  5、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1)学生自己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水果作品,尝试点评。

  (2)教师小结。

  师:刚刚我们用泥塑的艺术手法表现水果,你们知道还能用其它材料也能表现水果吗?先来看看老师收集的作品吧!

  四、拓展部分。(多媒体3)

  1、欣赏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水果图片。

  2、学生分组制作:

  (1)各小组选择最喜爱的材料表现水果。(贴纸、折纸、粉蜡笔、泥塑、水彩笔等)

  (2)学生分组制作,请老师参与一起制作。

  (3)各小组相互交流,并点评。

  五、总结下课。(多媒体4)

  我们灵巧的手,让泥变得那么有趣生动,相信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好的泥塑作品。季老师更希望小朋友能在课后用更多的材料,更多的方法制作出更加漂亮的水果来。

  五、板书设计

  13香甜的水果

  捏一捏搓一搓

  教学反思

  上完《香甜的水果》一课,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的表现和精彩的回答让我激动不已,这节课让同学们有了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增进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真是获益匪浅。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课的导入和教学设计相差不大,同学们在“英文小天才”的引导下进入到画水果的环节。在拓展练习时,水果图片的欣赏激发起了同学们浓烈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质量很高。

美术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盘子的文化,种类,制作工艺等。

  目标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在盘子上的绘画技巧,装饰一个美丽的盘子。

  目标3: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合适的图案装饰盘子。

  难点:大胆想象,装饰盘子独特有创意。

  学习材料准备:

  课本、水彩笔、轻黏土、剪刀、盘子、卡纸、双面胶、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引出课题

  1、情景导入,白瓷盘和花盘去竞选盘子选美大赛,白盘子需要设计师设计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请同学们来帮忙!

  2、板书课题:盘子上的美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盘子的文化,分别欣赏汝瓷、钧瓷、还有牡丹瓷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历史和风格特点(出示课件)

  2、欣赏课件

  提问:说出你的发现?看看它们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

  3、介绍对称式和均衡式(放课件)

  4、欣赏课件

  提问:挂盘的具体形状一定是圆形的吗?

  5、观察探究

  (放课件)问:这些挂盘运用了哪些材料进行装饰?

  6、师范创作挂盘的步骤:

  (1)、准备材料

  (2)、铅笔画出轮廓

  (3)、勾线

  (4)、上色装饰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出不同的挂盘。

  作业要求:

  a)主题突出,颜色鲜艳,构图饱满。

  b)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学添画、拼贴方法装饰。

  四、展示、评价

  游戏:布置盘子选美大赛,让学生设计漂亮有个性的盘子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自评互评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美。

  教学反思:

  艺术挂盘,是一种极具有观赏性、装饰用的工艺装饰品。让学生白盘子设计成艺术挂盘,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适合纹样和均衡纹样”,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在我执教的这一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

  在课堂中,我围绕“对称式”和“均齐式”的构图方式引领学生欣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精美挂盘图案,体会挂盘装饰的美感,并指导学生使用明快的色彩和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人物、动物、风景、植物等有机地结合在挂盘图案中,设计一个独特的挂盘。学生们都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学生作品丰富多彩。

  有待改进之处:

  教师在欣赏作品上所占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因此学生作业时间不足,作品评价环节有所欠缺。

美术课教学设计15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美术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课教学反思06-09

小学美术课教学计划06-26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05-02

幼儿美术课件11-04

小学美术课件11-02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雨后》教学设计12-02

《比尾巴》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