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6 08:24: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操作体验),初建模型。师:15支铅笔,卖给小白兔9支,还剩下几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呢?21教育网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 17-8= 15-8= 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2—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今天,咱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2页瞧一瞧,小狐狸给大家带来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有几枝铅笔)

  一、创设情境,体会加法意义。

  1、师:大家现在都是小学生了,每天都要背着书包来上学。老师要提醒大家每天做完作业后要自己整理书包,把第二天要用的书和笔盒带上,小朋友们每天写字要用什么?对要用铅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枝铅笔想请小朋友们帮助算一算,一共有几枝。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2、教师先拿出两支铅笔,再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再提问一共有几支?

  3、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4、师: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5、引导认识加号,感受加法。

  6、说一说算式里数字的含义(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的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

  7、摆一摆。

  (1)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小朋友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拿得又快又对,拿的圆片个数要和老师拿的一样多。

  (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摆圆片,先摆一个,再摆三个,学生看后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们能对刚才摆的,提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先拿出1个圆片,又拿出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师:某某同学已经学会了提问题,真是不错,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会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完,老师还可以再请一两名学生做个反馈。)

  师:同学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况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讲一讲,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课本摆一摆第2、第3小题的要求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过程,最后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提出自己的身边的加法的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到了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那咱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反馈: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面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笔?

  (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学会判断问题的对错及思考解题的方法。)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有几张画?

  .......

  师:只要小朋友善于发现,在我们身边能找到许多加法的问题。

  9、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先根据算式摆学具,直观地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特殊时间,并正确进行书写。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读写时间的具体方法。

  2、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当分针从12走到各个数字时所表示的时间是几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实物钟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带一个实物钟表、记录单。

  一、课件导入

  1.引导观察图片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出示课件)请仔细观察你在上面获得了那些信息?(每个图片上都有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时间有关的知识。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认识时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上的60个小格,及其排列规律

  师:(课件出示钟面)谁知道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钟面,从刻度12到1这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子?

  生:从12到1有5个小格

  师: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钟表模型演示其中一个大格)

  师:这个大格里真的有5个小格。

  师:1小格是1分钟,5个小格是几分钟?

  生:5小格是5分钟。

  师:从刻度12到2呢?你是怎样想的?从12到3呢?……

  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小格的规律,给学生时间小组讨论,并填上记录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从12到2有10个小格。

  生:从12到3有15个小格。

  生:从12到4有20个小格。……

  师: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知道了,每个大格中都有5个小格。那你有办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一共有60个小格

  师:60个小格是多少分钟呢?

  生:60个小格60分钟。

  师: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添上与12个刻度相对应的`分钟数。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钟面一共有60分钟。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个规律,现在老师还要再来考一考你们,看一看这次你们回答的有没有上次快!(出示课件)

  2.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1)(课件)请同学们注意看,现在是几点?

  师: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生:9时5分。

  师:哪我们怎样来记录呢?

  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几时几分),另一种是电子表表示法。(板书记录)

  师:注意如果分针数步到10,就在分钟前面加0占位。

  (2)(课件)这是什么时间。(6时25分)

  师:先根据时针来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生:在6和7之间。

  师:确定为几时多

  生:6时多

  师:再看分针在刻度几,对应是多少分。

  生:6时25分。

  师: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一认课件上三幅图上的时间,并且用两种表示方法在记录单上认真的做好记录。(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

  3、时与分的关系(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6时)动画演示

  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动的?

  生: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走动。

  师:时针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生:时针从12走到1。

  师:时针从12走到1是几个大格呢?

  生:1个大格。

  师: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分针从刻度12又回到了12。

  师:那分针走了多少?

  生:分针走了1圈。

  师: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1时=60分(板书)

  4、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课件)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一下,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生:用1分1分数出来的。

  生:在15分的基础上1分1分数到19分。

  生:在20分上往回数1分就是19分。

  5、出示课件做练习。

  三:总结:你学会什么?

  四:课件古诗《明日》

  这是一首关于时间的古诗,告诉我们 要珍惜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第一册第53—55页及练习八第2、3、4题。

  教材分析:

  1、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

  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2、关于比较8、9的大小,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学情分析:

  1、关于数数。

  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

  2、关于数的组成。

  对于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认数、读数、写数;知道9以内的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8、9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感受8、9的组成,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8、9的数数与认数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索和发现8、9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在引导学生从8、9的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的'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9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王大伯养了一群小猪,把小猪编了号,看,它们来了!

  1、这些小猪的编号各是几?一共有几头小猪?(课件:7头小猪跑着出来,身上有编号4、1、6、2、5、7、3)

  2、请你按编号顺序把小猪们排一排队好吗?你有几种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排的?

  3、王大伯又买了2头小猪,该编上什么号呢?(引出8、9)板书课题:8、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义及顺序。

  (1)摆一摆。

  师:你会用小棒来表示已经编上号的7只小猪吗?(学生操作)

  师:王大伯又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8)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师:8号的小猪该排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说电脑演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8

  师:王大伯再买来一只小猪,这时是几只小猪?(板书:9)你还会用小棒来表示吗?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操作)

  师:9号猪要加入它们的队伍中,应该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说一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用9和一个数比呢?

  (4)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小奖片给表现好的学生,先发7张,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发了8张小奖片,再发1张,问学生是几张?

  学生活动:9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

  师: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为什么会出现2位同学呢?从左边数第9个同学是谁?从右边数起呢?(指名回答)从左数起的前面8个同学转个圈,从右数起的前5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写法。

  (1)说一说8、9像什么?

  (2)师范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

  (4)学生互相欣赏3、8、9的组成。

  (1)9的组成。

  师:9只小猪都关在一个猪圈里太挤了,王大伯新建了一个猪圈,把9只小猪分别关到两个猪圈里,王大伯可能会怎样关这9只小猪呢?

  请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猪,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组交流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讨论9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由一组想到另一组。同时老师整理改变板书:

  (2)8的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练习

  1、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找一找数学8在哪里?9呢?用尺子连一连,书上练习的第2题。

  2、小猪聊天猜年龄。(课件出三只小猪在猪里的情境)

  小猪一:我的年龄比7大,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二:我的年龄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小猪三:我的年龄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几岁?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每格表示两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课前激励,暗含统计知识。)

  师: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水果粘贴,只要你上课遵守纪律、勤于动脑、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就会得到一个作为奖励。最后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到的最多,哪个小队就是今天的胜利小队,会得到这个最大的苹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把粘贴作为评价各小队的依据,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同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确实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几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猫。)

  师:有哪几位小动物来了?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

  师: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最受欢迎的小动物会给我们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师:我看这几只小动物都挺可爱的,怎样才能知道哪只小动物最受欢迎呢?(生回答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说的方法其实就是统计的方法。(板题。)

  【设计意图:创设小动物来到课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帮老师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哪只小动物的人最多,行吗?

  师:那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来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好吗?

  (每组发一张调查表、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统计之前老师有个建议,请同学们看大屏。

  (电脑出示:建议:1.统计之前,小组成员商量一下分工。如:询问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2.询问同学时应该有礼貌。3.把统计的结果整理后填入统计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统计的结果怎样?(组长汇报,教师板书填表。)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这些方法的对比,学会优化方法,体会出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为直观、准确。】

  3.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统计出了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张统计图,请每组同学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完成这张统计图吧!遇到问题随时提出来。(出示空统计图规格为9×9。)看哪组涂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由统计图格不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合作涂格,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结合学生汇报,完成统计图其他项目。)

  4.结合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电脑出示:每格表示1个数量和每格表示两个数量的统计图进行对比。)通过同学们的统计,知道了我们班喜欢××的人最多,还知道了在统计图中,一个格不只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当统计的数量较大时,还可以表示两个、3个,甚至更多。你们可真了不起!现在就请最受欢迎的××来为你们表演节目吧!(播放小动物录像。)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不过可不能因为看动画片而耽误学习,对不对?

  练习1

  师:节目好看吗?你们现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比如这几部动画片你们一定看过吧?(大屏出示:4部动画片名称。)

  师:老师也想没事的时候看一看。那么,先看哪一部好呢?

  师:这样吧,同学们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还是请你们帮老师统计一下,好吗?

  师:不过这次能不能想一个快一点的方法呢?

  2年4班学生喜欢动画片统计表

  电脑显示:

  统计结果:我们班一共有( )人,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生完成统计图。)

  师:谁认为自己的统计图完成得比较好,可以拿到前面来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练习统计,体会统计的作用,了解当现场人数较多时用举手的方法比较好。】

  练习2

  师:同学们,我们林业局的休闲广场已经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地方,你们都喜欢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电脑出示:2年4班同学喜欢健身器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并把它制成统计图吧

  师: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可是,同学们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毁坏的录像。)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被人为破坏了,看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是爱护公共设施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你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哪个小队是今天的胜利小队呢?请各小队赶快统计你们小队获得了多少个水果粘帖。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就让我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继续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好吗?

  大屏出示:请你实践:1.全班同学一天内看电视的时间统计表。2.你们家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统计表。3.选一件你感兴趣的事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机会,感受统计知识的实用性。】

  四、全课结束

  师:这节课4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习了统计的知识,让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反思: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课前激励环节,意在渗透生活中的统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涂统计图时,学生根据原有认知自然采用一格表示一个数量的方法,结果发现格子不够这个问题,从而主动地从想办法解决问题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课的导入,再到练习题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在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可爱有趣;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课前准备

  录象、识字转盘、图片、词语卡片、动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游戏引入:我们来玩一玩识字游戏!

  1.看动作、图片猜词语,并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说分组说),同时对念错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轻声、苹与杏的后鼻音)。

  2.玩一玩快乐大转盘,齐读复习词语(例如生念:咕噜咕噜转停蜜蜂蜜蜂。)

  3.反馈作业情况,写一写少字。

  (1)出示两本有差距的作业跟学生一起讨论,比一比。

  (2)再看一看课件范写。

  (3)写一写少字,写两个。

  (4)评价(出示写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学现在的作业,与前面的作业比一比,给予鼓励)。

  (二)快乐朗读儿歌。

  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去牛牛家的院子里,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朋友。今天,冯老师还要带领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

  1.正确地读一读。

  (1)自由读儿歌。(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朗读上的困难请你想想办法。)

  (2)朗读质疑。(可以请老师、同学帮助,鼓励并赞赏那些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同学。)

  (3)采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快乐地读一读。

  (1)读读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①比较大小,体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从它们的个头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个头很悬殊,却是一对好朋友呢,多有趣啊!)

  ②自由试读第一句。(就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③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

  (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

  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

  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

  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

  ①自由试读三、四句(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水果实物)(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②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

  (4)齐读全文。

  ①起立,齐读全文。(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

  ②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引出下一环节:我看见有的小朋友把快乐写在了脸上,有的把快乐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

  (三)读读练练,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1.温习儿歌中的量词

  (1)课件出示儿歌中一头黄牛等词组,读一读。

  (2)质疑、发现这些词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是动物,右边是水果,都有一。

  2.迁移学习、积累课外的量词

  过渡:山区农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带我去你们老家玩,好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老师的家。

  (1)播放老师家的录象。(你看到什么东西?请你用一()?来说一说。)

  (2)出示六幅房间里的小图,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幅图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3)反馈。(纠正学生用错的量词,例如:一个赛车改为一辆赛车,一个床改为一张床;随机复习群、堆等量词。)

  (四)做做认认,完成拓展识字作业,鼓励学生课外多认字。

  1.出示大的老师的房间图画(图上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2.引入:看,老师把自己的房间画下来了,你认识上面的字吗?我把它贴在教室里,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认一认、读一读。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画画,你也可以在画上写上字,不会写的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同学帮忙,要是能自己去学会再写上去就更棒了!(机动:自由选择认字、看图说量词或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四.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谈一谈我这堂识字课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富有趣味的识字情境,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

  我们运河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山区和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亲切感。第一课时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绍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录像为线索,学习了生字词语,理解堆、颗、群的用法。

  小朋友最喜欢玩,最喜欢小动物。第二课时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从他们的认知情感出发,通过游戏来巩固识字,通过出示小动物的玩具,让他们亲亲抱抱,充分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情趣。从正确地读到快乐地读,无论识字的热情还是朗读水平,都有了质的升华。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可接触的教具是最能打动他们的媒介。

  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运用量词的训练中,我创设参观老师的房间这个拓展学习的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积累运用量词。

  我们班的学生喜欢画画,因此,我在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画自己的房间时认字写字,积累识字量。

  (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爱识字。

  语文源于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也应回归生活。以自己房间的摆设作为量词训练课程资源的灵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来刷牙时突然产生的。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成为能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并为之感动的人。我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我爱带着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用丰富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可是当他们看到录像中牛牛的家、老师的房间时,他们脸上顿时绽放出激动、新奇和喜爱之情。这时,哪怕老师不提什么要求,他们也会快乐地举起小手,对一件件物品细细道来。

  本单元的识字课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展学习的,有《菜园里》、《比一比》和《自选商场》。这些课文启发我带着学生走进更多的环境中识字,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老师的房间的识字环境:将房间画成了一幅很大的画,贴上了带拼音的生词。我想,通过这一设计,也会启发学生到课外主动识字。

  (三)鼓励学生质疑、自己解决困难。

  善于发现问题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关键。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肯定寻求帮助的方法,更赞赏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在朗读和量词的训练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朗读的难点和一组词组的共同点,想办法读熟句子,正确运用量词。

  (四)充分挖掘、体现课文的人文内涵

  在重视语文训练的基础上,我没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内涵。本课呈现的是快乐的农家小院的场景,在教学设计中,我多次唤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并联系实际,把学生带进老师的房间,同时也作为这一单元的延伸。

  12月

  一堂典范的识字课

  12月16日,拱墅区新课程新理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杭州运河学校冯洁老师所作的《比一比》一课,赢得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冯老师的这一节识字课被省小语会副会长、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评为一堂堪称典范的识字课,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颇具价值的范例。现将王崧舟老师的评析摘要如下:

  一.重学习习惯养成

  众所周知,杭州运河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今天几堂公开课来看,杭州运河学校的孩子是最好的,这与冯老师的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影响着课堂品质。何谓课堂品质?课堂品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习欲望、学习习惯、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从课一开始,冯老师就说:你的小眼睛?学生马上说:看着冯老师!这样的语言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见到了!久违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我们有些教师对《新课标》有些误解,认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没有了。冯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上,为老师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组读课文时,冯老师提醒道:读书时拿起课本,书拿起人坐正。冯老师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马上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似地养成的。怎么听,怎么读,怎么做,怎么写课堂品质若没有课堂秩序作为保证,是要落空的。

  二.重识字情趣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非常注重情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课逐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情趣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重视学生体验。冯老师在学生体验性的朗读中安排得非常好。现在,有许多学生在朗读时,读得干枯的,索然无味,是空洞的,我们暂且称之为干读;而在冯老师这一节识字课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情趣,这样的读是湿读。我们来看课堂中的几个环节吧!小朋友,谁来了?随着冯老师的导语,一头大大的黄牛和一只小小的花猫从讲台下出现在学生面前,从个头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冯老师让学生抱抱、亲亲这两个小动物,这一举动,把学生的情感钩了起来,我们把这种情感的钩起称为钩沉。冯老师随即进行了换位,它们都是好朋友,你想做做它们的好朋友吗?这样一换位,充分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课堂活起来,美起来了。我们说,注重孩子的体验情感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方向。

  三.重课程资源开掘

  冯老师还巧妙地从生活中开掘出语文资源,课上到后来越来越宽、越来越活。冯老师带你们到我的房间里去看一下,喜欢吗?你能用上一(

  )什么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大屏幕中马上出现了冯老师的房间,房间布置充满了童趣,摆设品是学生生活中见到的,让学生用一(

  )什么来说一说冯老师房间里的物品,让我们看到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再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再生也就是再创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习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习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活动去发现规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教、学具准备:

  彩带、涂色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出示探索提纲、引导认识规律

  1、先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2、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观察: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3、彩花排列图

  讨论: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再下一朵呢?

  三、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思考、交流。)

  1、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2、你是怎么想的?

  3、师生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四、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课本89页“涂一涂”)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3、摆一摆、猜一猜。

  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学生动手操作。)

  4、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其他类似知识点的关系

  《连加》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5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将连加和连减放在一页中,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将这一页内容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学好本节课,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学过的10以内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将为下一节课“连减”以及以后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编排的意图

  连加和连减是第五单元的难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而容易算错的计算障碍,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不过要注意,教材中的这种注明,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学生计算时不要求这样注明。

  (三) 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具体的理解

  通过教导学生知道连加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计算连加的式题,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和评议,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以此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于连加这部分内容,我讲课的时候会注重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的含义和掌握运算顺序这两点。

  (四)课后练习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65也的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巩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练习十四的第1题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二、目标设计背景

  (一)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本节安排的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它与两个数运算不同,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问题。对此,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二)课标要求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一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次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符合“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们要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的进行运算,增强学生们的数感,着重培养的是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并通过自学和评议等手段,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对于数学有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教材所提供的目标设计依据

  连加的编排充分利用了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一) 老师的教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个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讨论,不断更正,去获得新的知识。

  (二) 学生的学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题示标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为了从一开始就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导入,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孩子呈现:草地上原来有3只小白兔,跑来2只,让孩子们列一个算式3+2,并同时板书;然后又跑来1只,让孩子们接着列算式,并同时板书,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连加算式”,同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情景的导入,不仅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什么是连加算式,同时也很好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心中有数,我口头叙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本领是会正确计算连加算式,有信心完成吗?咱们比一比,看谁表现得好,老师将奖励看书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从而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不甘落后的心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学生自学(看一看)

  “连加”是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口算才能计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的计算困难。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年龄太小的特点,我设计了非常具体的自学指导,如下:

  把书翻到65页,手指着小朋友喂小鸡的图,思考以下问题:

  1、 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来了几只?又来了几只?

  2、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手指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先算()+()=(),再算()+()=()。

  2、第二步中“7”就是第一步算出的()。

  3、连加算式要先算第()个加号,再算第()个加号,也就是按照从()到()的顺序计算。

  环节三当堂检测(做一做)

  1、在练习本上计算出黑板上3+2+1这个算式的得数。

  2、65页下面“做一做”左边的题目并将答案写在书上。

  第一个问题让两名孩子在小黑板上完成,其余孩子在练习本上完成。

  检测题的第1题与例题很相似,只差一个数字,例题是5+2+1,检测题1是3+2+1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检测题2做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通过自学学到的知识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转化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环节四集体更正(议一议)

  我设计了一下三部分,分别是 更正、评议和小结。其中小结的内容是: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强调顺序是从左往右。

  环节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1、 66页练习十四第二题。

  并提出问题:题目中的“4、”“2”“3”“1”分别表示什么?

  2、 你能列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吗?(课件出示)

  3、开火车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分两步去口答。

  2+2+6=

  2+1+5=

  7+0+3=

  3+2+4=

  环节五,关于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连 加

  5 + 2 + 1 = 8

  7

  五、作业设计

  将练习十四1、3答案写在书上。通过练习加深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用。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学生可能会说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绳等等)。其实跳绳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跳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哟!

  2.课件出示课本第78页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

  3.教师谈话:小东、小红和小亮非常喜欢跳绳,你看,今天他们三个就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他们三个的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学生活动:学生汇报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红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东跳了32下。

  5.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可真棒!看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师生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按加减法分类整理好,告诉孩子有关加法的问题可留到课余时间自己去解决。然后板书有代表性的例题:小红比小亮多跳了多少下?

  2.学生活动:给学生留几分钟思考时间,也可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点名学生算出列式。

  老师板书:40-28=?

  3.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列减法?点名学生回答。

  4.教师谈话:你会算40-28= 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吗?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交流一下吧!

  5.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6.交流算法:

  (1)计数器: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拨珠子过程:(让学生边演示边说算理)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40,减28时,根据笔算规则,先从个位算起,但个位上0—8减不着,需要从十位上借1当10来用,10减8等于2,十位上原来是4,因被借走了1而变为3,3减2等于1,合起来就是12。

  根据这个学生的拨珠计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来试一试。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 再用20—8=12

  生2:先用40—30=10,这样就多减了一个2,所以减完后需要再加上2,10+2=12

  ……

  (3)笔算:让学生把他的笔算过程写到黑板上,边写边让该名学生讲解他所理解的笔算的过程。(最后点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板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笔算的.运算规律。

  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上借1。

  ……

  7.师生活动:对照上面的几种算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不管学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把算理说清楚。

  8.教师谈话:计算这道题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对就行了。

  9.及时雨练习: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先让学生口头算列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得数。

  叫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

  10.教师谈话:对比这两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叫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退法(二)

  11.挑战“试一试”。让学生认真看书,理解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三、反馈练习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点名4个学生用计数器来算,边算边让孩子说算理。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第2题。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5题,点明用竖式计算,几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退一,数位没对齐等。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运算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卡片、图片、胶棒或胶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学习左右的必要性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教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图)

  你知道他们应该靠哪边走吗? 2.出示课题

  教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和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左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1)认识右手。教师: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发言要先举手。我们发言时,举的是哪只手?请你举起来。(学生举手。)

  教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

  教师: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看看你们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教师巡视纠正,纠正后放下右手。) (2)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生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并说明我们在握手的时候也要用右手。敬队礼:学生模仿教师行队礼。 (3)认识左手。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右手了,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正。 (4)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区分左、右手。

  教师: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举手、写字、拿筷子、握手、敬队礼......)

  教师:请你模仿写字的动作。右手写字时,左手在做什么呢?右手拿筷子时,左手在做什么呢?

  教师:请你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5)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下面的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6)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面。

  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与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边指边说。

  (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

  教师: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脚等。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脚等。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听口令做动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将左右与身体对应起来,借助生活习惯动作,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标准,从而进行判断。)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1)找邻居。

  教师:我们的身体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们座位我左右也有我们的好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学生可以一组一组地做,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2) 整理书桌。

  教师: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3)建立课堂习惯。

  教师:起立发言时,我们都应该站在书桌的右侧。

  教师:下面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你站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活动,从身体的左右扩展到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加深学生对左右的理解。)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1.摆一摆

  学生拿出下面的图片和水果(香蕉、苹果、桃子、南瓜)卡片,听老师要求动手摆一摆。

  要求:(1)香蕉摆在南瓜的右边;

  (2)苹果摆在西瓜的左边; (3)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学生摆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然后用课件像同学们展示。(课件左右第5页,如下图。)

  2.完成教科书的第13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集体交流后再利用课件演示。(课件左右第7页,如下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小蚂蚁吃南瓜的题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与集体交流,体会路线的多样性,并且利用上下、左右来叙述物体的位置和行走路线。)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教师再次出示开始上课时呈现的上楼梯图片。如下图。

  教师:刚开始上课的时,这两位同学要上楼,靠右行走。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教师:只要我们靠着自己右手这边走,就是靠右行。我们平时在走路、开始时,都要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会安全、有序。看来左右不但在我们身体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不但认识了左右,而且还能利用左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布置作业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关于左右的知识吗?请你自己去观察一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钟表。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一个,每生人手学具钟、空白的钟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游戏

  师:仔细看大屏幕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课件出示:公鸡啼、小鸟叫,闹钟响,太阳公公出来早。

  生:公鸡、小鸟、闹钟的声音

  2、课件出示兰兰起床图,导入新课

  师:仔细观察兰兰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生:兰兰7点起床了

  师:兰兰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兰兰那样,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7点?

  生:电子表、钟表

  师:是啊,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探究汇报新知

  1、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师:昨天,我们已经按照预习案预习了这个内容,现在就让我们按照预习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预习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预习案

  ①找一找,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钟表?

  ②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的钟面上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时间,试着认一认,并说说那时你们在干什么?

  ④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3、师读预习案。

  4、学生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师巡视。

  5、小组汇报,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①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钟表?

  瑷安组:火车站有一面大钟表,钟表超市有许多钟表,我家的小闹钟提醒我每天按时起床,电视上、电脑上也有电子钟。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欣赏生活中的钟表)

  (2)解决问题②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看来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现在就让我们仔细观察钟面,说说你的发现吧!

  名界组:钟面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啊?你们能带大家数数吗?

  名界组:1、2、3、4、5、6、7、8、9、10、11、12

  (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12个数字)师板书:1-12的数字

  师:你们真棒,还有什么发现?

  名界组:有2根针,一根又短又粗、一根又长又细的。

  师:那你们知道钟面上这两根针的名字吗?

  名界组:短又粗的叫时针,细又长的叫分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师:同学们都认识时针、分针吗?指指你们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再指指分针(师巡视)

  师:你们也很棒,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科位组:钟面上还有一些细小线。

  师:是啊。那叫刻度,还有吗?

  科位组:我还知道大格,我爸爸告诉我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那个格子就是大格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预习还知道了大格,那咱们数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生通过数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师板书(12个大格)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钟面上隐藏的秘密,真棒,那你们再想想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样转动的.?你能用手势表演它们的走向吗?

  学生用手势表演时针和分针的走向。

  师小结:这个方向就是大人们常说的“顺时针方向”。

  (3)解决问题③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吧。你们最喜欢这上面的哪一个时间,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个时间的,那时你在做什么?

  歆茹组:我们最喜欢第一个钟面,是8点,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点

  师:你们真棒,会认8点了,你们所说的8点在数学里读作8时,板书(8时),那么8时你们在做什么呢?

  歆茹组:8时,我们已经在学校上课来了,如果是周末的8时我可能正在吃早餐呢。

  邹伟组:我们要补充一下,如果是晚上的8时我们应该准备睡觉了。

  师:你们真不错,还能分辨早上8时和晚上8时,如果用电子表记录8时,你们会记录吗?

  浩瀚组上黑板板演电子表8:00

  师:同学们不仅会读8时,还会写8:00,你们还认识哪个钟面,那时你们在做什么?

  婉莹组:我们最喜欢第二个钟面,是3时,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是3时,师板书(3时)下午3时我们在上课,晚上3时我们已经睡觉了。

  师:对啊,晚上3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那时我们睡的正香呢!那你们还能用电子表记录一下3时吗?

  婉莹组上黑板板演3:00

  师:第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你们哪些同学喜欢,哪个组来汇报?

  雅源组: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是6时,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早上6时,我们还没起床,晚上6时,我已经回到家,正在看动画片呢!

  师:说得不错,请用电子表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吧!

  雅源组上黑板板演6:00

  师:刚才同学们都选择、认识了自己喜欢的时间,还给大家介绍了那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那么通过刚才咱们认时间,你们发现了认时间的什么好方法?

  邹伟组: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师:是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你们会认时间了吗?

  生:会!

  师拨5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5时

  师拨10时:这是什么时间?

  生齐答:10时

  师:现在请按老师的要求拨钟,6时,9时,12时

  生拨钟,师巡视,检查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说时间其余学生按要求拨钟

  (4)解决问题④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古时候人们没有闹钟,他们又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师: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

  航宇组:我听爸爸说古时候人们经常用香来计时,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炷香时间

  科位组:我妈妈还告诉我,古代是用日晷来计时的,主要是按太阳的影子

  瑷安组:我昨天和爸爸一起上网查了古代计时的工具还有圭表、沙漏

  据学生汇报展示古代计时的工具:日晷、圭表、沙漏等(课件出示)

  邹伟组:我还知道时间很宝贵,这一秒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浩瀚组:我们知道关于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还知道了古时候记录时间的工具,更难得的是知道要珍惜时间,老师感到很欣慰,我希望你们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生齐答:好!

  三、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1、找朋友

  课件:上一行钟面、下一行电子表,你能将相同的时间连在一起吗?(指名连线)全体判断。

  2、修理小闹钟

  课件出示残缺的钟表,要学生说一说该添上什么?

  3、明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明明一天的情境图,学生根据钟面说出明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并提问:明明的一天中怎么会有2个8时(早上和晚上)

  钟面演示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从而使学生知道一天有两个相同的时刻,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或夜里。所以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一节课40分时间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7-18

数学教学设计12-2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3-28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1-28

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01-04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设计01-2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5-06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03-20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4-14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