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16:53: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范文1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指名说。

  3、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__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1)学生读,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2、读准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读音。

  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批评的情操。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省略句式。教学难点

  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

  二、结合注解,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召公(shào)弭谤(mǐ)瞽献曲(gǔ)瞍赋(sǒu)矇诵(méng)耆(qí)隰(xí)阜(fù)

  五、学生结合注释再读课文、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1、召公谏厉王弭谤

  谏:动词,劝说,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

  弭: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译文: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译文: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坝,名词用作动词,堵住、阻隔。

  4、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亲戚:古今异义。古:族内外的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译文:

  5、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

  译文:

  (省略句,例子如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医,使监谤者。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六、结合讲解和译文,学生三读课文,分析内容。

  (一)解析第一段内容

  1、请找出能体现厉王性格特征的词语,说说厉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国人莫敢言,是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浏览第二段

  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谏辞。

  1、召公对厉王弭谤的方法有何批评?(原文)

  明确:是障之也。(随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

  2、古代天子听政如何广开言路?

  明确:直接的: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②瞽献曲,③史献书,④师箴,⑤瞍赋,⑥曚诵,⑦百工谏。

  间接的:①庶人传语,②近臣尽规,③亲戚补察,④瞽、史教诲,⑤耆、艾修之

  3、结合本段,说说天子听政为什么要广开言路?

  明确: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即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三)浏览第三段

  召公如此精辟的论断,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吗?

  明确: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十、讨论题。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面对群众的意见你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面对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该怎么做?)

  十一、小结全文。

  《召公谏厉王》是先秦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名篇。__描写了周厉王得知人民不满后,不仅不加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镇压,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终于流王于彘,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揭示出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的历史规律。更向领导者提出一个真理理:要广开言路,多听群众的意见,听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工作、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十二、作业布置

  下课后,请同学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意见;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给我们提提意见,听听他们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学设计范文5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范文6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__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过程: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过程:1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目的: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

  (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

  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教学设计范文7

  一、教材依据

  苏教国标版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39—40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捆绕着我们一线教师,看了沈重予先生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顿悟。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定位”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在“体悟”上,希望通过教材与教师所呈现的不同刺激源来引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体悟”哪种算法更适合“我”,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积分卡。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游戏连连看)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游戏,我这里也带来了3个,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岛大冒险、阿达宠物园、什么东东球,想要吗?看到上面的分数了吗?只要你这节课开动脑筋,想办法得到这些积分,你就得到它们了。”出示得分标准:算对一题得1分,回答问题对得2分。

  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积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这一题我们以后在解决)

  师:观察我们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类型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口算的机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探索44+25的算法。

  师:先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认真听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 再算64+5=69

  (2)先算4+5=9 再算40+20=60 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 再算49+20=69

  (教师适当辅以说明)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4、探索44+38的算法。

  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说得好的加一分。

  5、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小结:相同的是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的思路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第一题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题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6、练习:38+25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二、巩固深化(积分等你拿)

  (一)进入阿达宠物园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白兔带我们采蘑菇,每个蘑菇上有两道算式,算对了,蘑菇就采到了。(学生独立完成)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斑点狗们在比聪明,都说自己最善于发现,其实最善于发现的人是我们的小朋友,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看看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组,说说有什么体会。

  (3)再算第2组,说说有什么计算快的秘密。

  (4)独立完成3、4组,集体校对答案。

  (二)进入猴岛大冒险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统计表的统计内容改为统计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个数。

  (1)指导理解统计表,出示问题:哪种水果采集的数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吗?有什么好办法?(估计得数几十多)

  (2)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过程,指名汇报方法。

  (3)验证,再次计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4)统计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独立完成后汇报。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本题改为猴岛活动中心的名称,如:保龄球中心、九宫格中心、九子连珠中心、扑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师:这是猴岛各个活动中心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能看懂吗?

  提出问题:(1)从保龄球中心到九子连珠中心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从幸福休息室到九宫格中心,小猴从幸福休息室到扑克pk中心,谁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进入什么东东球游戏区。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前面增加一组几加几的算式:6+7= 5+9= 8+4=

  (1)引导学生先口算第一组题。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1、算一算你的积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约能得到哪个游戏?在积分卡后面写上你的电子邮箱,下课后教给老师。算完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以及选择趋向。

  2、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44+25=69 44+38=84 38+25=63

  ① 44+20=64 ①44+30=74

  64+5=69 74+8=82

  ② 44+5=49 ②44+8=52

  49+20=69 52+30=82

  ③ 4+5=9 ③4+8=12

  40+20=60 40+30=70

  60+9=69 70+12=82

  …… ……

  八、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例题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入手,开放式的呈现,激活了学生的旧有知识,学生们从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出发,向我们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但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但个别学生也出现的杂乱无序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其步入正途。我感觉教师教学最关注的应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而非谁的算法好。

  2、在对比中优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本课设计了四次对比,感觉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口算思路的共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想想做做第1题的对比引起学生对进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想想做做第2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联系,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了40,得数也多了40”,其实就是加法的变化规律,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题的处理完全是让学生以旧带新,在对比中学习,始学生的计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对比层层递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结合口算,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成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有效地点拨了估算的方法,发挥了估算的实际效用。想想做做第6题的内涵非常丰富,两个问题的依次出现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用“估”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哪种更直观、简单哪种就更好。

  以上是我感觉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当然也有许多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题到底什么时候呈现好?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欢用“44+40-2”的方法?积分评价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过程监控的作用等等,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

  (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

  {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

  1、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

  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

  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

  2、小组合作验证

  3、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

  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2、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

  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范文9

  教育方针: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日子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别、差异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略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子中的使用,领会数学与日子的联络。

  4.经过探究研讨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调查才能及协作知道。

  教育准备:

  课件、什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育进程:

  一、情境导入

  师:冰冷的冬季立刻就要到了,为咱们供暖的热电厂的工人叔叔们又要开端繁忙了。今日,就让咱们跟着小记者的镜头,一同走进威海热电厂去观赏一下吧。请你细心调查,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咱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说明“瞧!轿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便是传送带上的

  这些黑黑的煤,为咱们供给了一个冬季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分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修的员工家属楼”,最终画面停止)

  [分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开端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一同凭借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日子经验,为下面的教育做好准备。]

  二、新授

  1、仿照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在讲话)

  生:大门,升降机,轿车,传送带,换气扇。(一同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

  (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画一下,是怎样运动的。

  师:方才咱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咱们一同再来比画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同比画,比画即可不要多说话)

  2、分类

  师:咱们比画的真形象,那教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依据运动方法的不同,能够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能够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考虑)把你的主意在小组中沟通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以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评论,教师巡视辅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评论的成果?(指名答复)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滚动的(用手仿照);(师:接着说)把传送带、轿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扮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了解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滚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定见?(指名,分2类的)

  生:咱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滚动的(用手仿照)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轿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滚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类,是吗?那咱们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在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地,那我也来说说我的观点,好吗?我以为依据运动方法的不同,从全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滚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分法是十分契合教师要求的。(稍中止)可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彻底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依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第2次的分类。了解了吗?(了解)

  师:像大门、轿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咱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

  生:转的。

  师:怎样转的?(播映换气扇旋转的动画)

  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

  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滚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咱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轿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归于旋转。

  生2:车轮的运动归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归于旋转。

  今日咱们就一同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分析:凭借手势表明物体的运动方法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明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知道逐渐加深。]

  三、感悟领会

  1、寻觅日子中的比如

  师:现在请同学们悄悄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子中,你早年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归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日子中的有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日子中的平

  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能够边说边用动作表明出来。(学生举比如)

  生1:拉窗布的动作。(动作表明)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明)

  生3:拉抽屉是平移。

  生4:滑梯是平移。

  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留意学生的言语规范性,有说的不紧密的及时修订。时刻最多为1分钟)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别离创造出早年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师:日子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分。

  生2:旋转门。

  生3:电扇在旋转。……

  [分析:数学来源于日子,经过寻觅日子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日子联络起来,一同培育了学生的调查才能。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了解经过自己的方法直观地表明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领会。]

  2.自主操练

  师:方才咱们在日子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比如,教师这儿出搜集了一些,你知道它们归于哪种现象呢?

  3、课间歇息,做动作感悟平移与旋转

  师:现在咱们歇息一下,有请李彤同学为咱们扮演个舞蹈,想看吗?

  (生的舞蹈动作为先向左平移3步,再向右平移3步,然后旋转2圈)。

  师:有什么发现?

  生:李彤同学的舞蹈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师:能详细说说吗?

  生:她是先向左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然后旋转了2圈。

  生:不对,教师是平移了3步。

  师:平移2步与3步有差异吗?

  生:她到的方位就改变了。

  师:那你想不想来领会一下运动的感觉?好,悄悄的站起来把凳子放在桌子下,站到桌子两头。(学生放好凳子,做好准备)请你细心领会一下接下来的,这两组动作有什么不同?

  师:听好口令:两手掐腰,向前平移跳一步,向后平移跳一步,向左平移跳二步,向右平移跳二步。(学生依据口令做动作)。

  师:平移动作咱们会做了,那旋转呢?(会)听好了,旋转时教师不让停可禁绝停。准备,开端,转!转!转!(学生依据口令做动作)

  师:真棒!现在请回到方位上坐好。(学生回位)谁来说说方才的两组动作有什么不同?生:旋转之后很晕。

  师:你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为什么会发晕呢?做平移的动作时有这种感觉吗?(没有)

  生:因为头在不断的转。

  师:说的多好啊。现在请咱们“闭上眼睛” (学生闭眼,师生一同领会)回想一下,你方才在做平移运动时,无论是向前平移,向后平移仍是向左,向右平移,你脸面临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留意教师语速要慢,单个字眼要有力度)

  生:没有。

  师:那你再回想一下,在旋转的时分,因为在不断的滚动,所以你脸面临的方向一直在——?

  生:转。

教学设计范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2.技能目标: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发展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校园网、互联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以奇增趣。

  1. 一上课,“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有一个人犯罪后想逃到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边防证,在深圳边检站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警察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当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又说,只要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学生点击校园网人机对话)

  (1)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2)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用多少分钟吗?

  (3)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几点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大约演播了几个小时?

  (4)从开学到六一儿童节共多少天?(或几个月零几天)

  (5)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3、自学、交流,掌握重点。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上网:查询万年历20xx-2005年各年的日历,并结合课本,个人尝试观察,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把结果填在表格中。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把自己观察、发现的结果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长写成卡片后进行板书。

  (3)记忆大小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观察大月、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4、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观察: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找1993年——20xx年的年历卡,并整理成表格。

  (2)猜想: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为什么每4年里总有一个闰年?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呢?

  (3)验证:请同学们通过分组计算年份数与4的关系来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4)揭示闰年的特殊性。

  当学生提出:“1990年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为什么?”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再让学生上网:查找1900年2月的年历卡来验证,使学生了解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5)质疑:导入课前故事揭迷:边防证写的是20xx年2月29日,为什么说边防证是伪造的?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本课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层——综合层——开放层。

  四、评价体验,激活情感。

  1、请你说说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3、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学生有了好奇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这样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的板书也向学生开放,由学生来完成。

  (先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记忆,避免了学生机械地记忆。同时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放开让学生去创造。))

  (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本题设计前后呼应,有进一步复习了平年二月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在快乐中记住每月的天数

  学生对4年一闰理解较容易,但对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闰,感到疑惑。

教学设计范文11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改进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的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有缓冲

  教学难点:摆臂与蹬地起跳的配合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快乐热身,激发兴趣)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青蛙是怎么捕捉害虫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立定跳远,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课题,并口述本课学习目标。

  3。热身活动:慢跑3圈+节奏感比较强的《兔子舞》韵律操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顺势提出目标要求。设计与跳跃相关的《兔子舞》韵律操也是为接下来的跳跃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自主探究,尝试体验

  (1)教师引导:“谁来模仿一下青蛙捕捉害虫的动作?”指名几名同学示范,师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缓冲、轻巧(因为青蛙可以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2)出示立定跳远的教学图片,六人一组模仿自学图片动作,进行分组尝试性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通过模仿、合作增加趣味性。

  2。技能巩固,发展能力

  (1)首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组内自由练习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班内展示,教师总结易错点,并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认真观看,对比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练习。

  (2)教师创设青蛙成长过程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青蛙先长出后腿,双脚跳一跳;

  青蛙又长出前腿,两臂摆一摆;

  青蛙跳到荷叶上,落地要轻轻的,落地要屈膝。(利用呼啦圈模拟荷叶进行跳跃练习)

  (3)利用体操小垫子,增加难度,跳过垫子,能力强的学生展开垫子进行跳跃。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是摆臂与蹬地起跳的配合,这一环节我利用青蛙生长特点,进行上肢与下肢动作的分解教学,来突破难点。

  3。探索创新,拓展延伸

  比一比:看谁能跳的远

  8个小组根据测量尺数据,推选出一名学生在班内进行比赛,最后选出“跳远之星”“动作之星”男女各一个,发放奖励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一课时,因此在远度上没有拔高要求,以掌握动作要领为主。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的课时打好基础。

  (三)结束部分

  (恢复身心,师生评价)

  1.教师小结、评价,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2.集体放松,坐在地上拍拍自己的腿进行放松,跟随音乐做放松操。

  (收拾器材,课堂结束)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配以轻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最后教师发挥评价的作用,及时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表现进行点评。

教学设计范文12

  学习目标

  ①熟悉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发的兴趣。

  课前预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拟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日,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诞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状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行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举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到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行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情景。假如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拟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着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仿照读、竞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终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答复: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拟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行及的蠢事。

  通过比拟,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确实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行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其次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发”

  ①观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绽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绽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拟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损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假如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损害。”

  ⑥感悟启发: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和他的同伴,你们肯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发。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发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假如不根据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假如学生不能概括清晰,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终小结方法──把各局部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协商:预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沟通,教师针对实际状况提出活动要求和留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准时了解状况。

教学设计范文13

  一.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

  现在,很多学校里把备课和写教案称为教学设计了。有的学校,教学处对老师们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备课本”了,改用“教学设计本”。那里面的栏目也变了。原来的“教学目的”改成了“教学目标”。还增加了“学情分析”,“教学背景”,“教学策略”等栏目。老师们的教案虽然往这个新本上写,内容基本上还是老样子。这是一种认识。认为从备课到教学设计只是一种书写形式的改变。另外一种认识就是把教学设计看得很神秘、很玄乎。说起备课,他知道怎么做;说进行教学设计,他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两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我认为,把备课改为教学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在书写格式上的改变;但也不是很神秘、很高不可攀的事。汉语词典里,“准备”的意思是“予先筹划、打算、安排”。“设计”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图样等等”。显然,“设计”的要求比“准备”要高得多。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

  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包括这一节课的程序、结构;师生的活动安排;教学的物质器材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过去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当然还有备习题篇子,备作业等等。备课还有狭义备课和广义备课两个意思。狭义备课是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写教案或者说是“三备一写”。这些事已经不简单。广义备课则是时时处处都备课。老师有研究型的生活态度,勤于读书、观察、思考,丰富充实的阅历、高雅的情趣修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会对教学有帮助,都属于广义备课。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馆,去那里参观也属于广义备课。

  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较专业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例如一堂实验课的器材准备,是属于备课范畴里面的事。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考虑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和应用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手段为我所用。

  二.备课的内容

  备课,首先要通读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教学目的。备课向来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后来也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但还是比较看重结果,不太重视过程。备课重视基础、重视循序渐进、重视基本的现象和事实、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基本的技能和训练。备课还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就是从复习旧的知识,自然地引入和过渡到新的内容。并且今天讲的新知识,又为今后要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准备,做了预设和伏笔。备课要拟定一系列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备课还要考虑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老师为了教好某一个概念,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和事实。常常花费很多心血设计、制作教具。备课要对练习和作业,对于课堂的板书,对于目标测试的问题,都有精心准备。这些事情都是备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事情,每一件都并不简单。把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课,备课考虑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所谓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科能力两个方面。传统的备课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传统,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出色的老师。在传统备课里面,总的说,还是考虑怎样教比较多。很多精致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实验,也是为老师的讲解服务的。为了帮助老师讲解清楚,帮助学生观察和领会老师所教的内容,还是立足于教。备课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重视循序渐进。很多传统的备课和教学的原则,即使拿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也是很科学、很优秀的。历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师,不只是很漂亮的板书和很好的语言修养。传统的命题考试也是有很多的讲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题。但是这一切,还是传统备课的路数。总的来说,还是考虑老师“怎么教”,考虑学生怎样掌握知识比较多。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化的要求比起经验型的做法,根本的区别在于有理论上的依据,站得高,思路开阔,顾及长远,科学、技术的含量高。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就不仅限于研究教材和教法,着眼于自己怎样教了。和备课相比较,教学设计的重心转到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或者说转到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多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指导思想里,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为本,要体现素质教育和德育,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设计一系列探究的课题;要用信息技术跟教学整合;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等等。这都是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教学设计和备课的一个更大的区别。教案中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变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项内容: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跟过去的理解不一样。更注重学习活的知识,生成获取知识的能力。除了学科能力之外,现在还有检索、提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过去没有的的提法。过程与方法,一个是要做中学;一个是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一个是了解物理学历史发展的过程。这里面有好几个“过程”。还有,是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或实验的过程,或展现物理图景的过程。学生亲身参与了,经历了,这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身体验一下。什么事不只是光动嘴。不但看过,还亲身做过。过程与方法这项教学目标,就是说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从中学到东西,得到培养。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学习是快乐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体验,我能行,我能学会,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来物理是这样的。第三,学了有用。不是只学到应付考试的一些东西。学了物理,就像近视眼戴上眼镜一样。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开朗。觉得学了物理,对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周围世界、自然界、家里生活,许多事情都明白了。这都是教学目标。跟过去从教材教法的角度谈这一课的教学目的'相比较,教学目标的思路就开阔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效学习方式的设计。过去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只要他们上课积极就行了。现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要有所设计。具体的说,有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七件事。从理论上说,学习方式有个体、群体的两类。个体的学习方式首先是亲身经历的体验,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中学习。有了体验,出现了疑惑和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并不神秘。小孩掏鸟窝、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过程。都有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制定措施——实施——结果的比对——判断结论。教学当中,很多原来由老师口传心授的事情,现在都设计成由学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个体学习的第三种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让学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学技术,有文字记载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人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误认为是光听老师讲课。接受,首先是阅读好书,吸纳营养。其中有效的检索是重要的。在书海当中,各种好资料、烂资料、垃圾资料都有。要能从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这是接受学习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师设计学生平时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选择体验、探究、接受;还有群体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具体的方式就是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观察是头一条。让学生弄清现象和事实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师老强调:你们要注意老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分析的。下课之后,我告诉他,你怎么想,怎么分析不是最要紧的。况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现象和事实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探究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只要抓得准,学生就探究得来劲极了。捉迷藏就是这样,这地方找不到,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地方。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更不用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当然包括以老师为本。尊重老师的创造性。老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执行大纲、教材和教法。老师要创造性的工作,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创造。这是老师尊重自己的表现。我是一个创造者,这课堂是我施展创造力的舞台,我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出色的教学。这是老师尊重自己的表现。有的老师认为,反正这么多年我就是这么教的,爱怎怎的,就这么着吧。那还怎么能有进步呢?

  教学设计要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对待误差。正确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后受到自然的惩罚。现在是顺其自然,要谋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处,这就是科学精神。让学生观察一个现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这样,有没有看到不是这样的?有没有没看到的,得的不是这个结论的?

  教学设计要考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于使用模拟的课件,而是在于帮助我们展示直观图景和帮助学生学习这两方面。现在的摄像头、投影、多媒体录音录象的材料、网络等等都特别方便。考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主要是发挥它们的作用。学生该写该画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师比划完就下课。那是绝对不行的。老师该讲、该做、该画、该拿三角板、直尺,少一点都不行。当然繁杂的公式推导、书写可以用课件,省点时间。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操作、书写、画图、运算、讨论,决不能省事。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价。这是两个大的专题。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关于“有效教学”的二十句经典名言

  一、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合理,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

  二、要有教学的适切的教学方式,形式力减浮华;

  三、尊重学生发展为本,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要有整体设计,有弹性、有难点、流程清晰;

  五、激发学生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六、注意基础目标的达成度,要有清晰的反馈;

  七、注意学生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

  八、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设计有梯度;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内容拿捏有度,取舍相宜;

  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个性化学习;

  十一、了解学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联系;

  十二、老师心中有知识,教学口中无术语;

  十三、基于问题的学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推断和检验;

  十四、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注意思想情感的涵养内化;

  十五、语言要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

  十六、教学情境不能过分晃动;

  十七、节奏要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张弛有致;

  十八、课堂应创设情境并与游戏相联系;

  十九、教师应有自己教学个性的亮度;

  二十、语言具象、直观,注意感性与理性结合。

教学设计范文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概括性与简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能准确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课题

  1、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多媒体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 、D、各表示什么?

  (2)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各表示什么?

  ( 3 )扑克牌“黑桃A” 、“梅花k”,A 、k各表示什么?

  导课: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

  (二)利用情境,探求新知

  (出示课件,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齐读)

  师: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这首儿歌中的数字有个特点,谁发现了呢?

  师小结:在这首儿歌中,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总是相同,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如果n是8,()只青蛙()张嘴;如果n是10,()只青蛙()张嘴;如果n是100,()只青蛙()张嘴;

  过渡语: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一:组内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比较,进行填表。

  活动二:利用学具摆一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四)练习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五)拓展

  现在你们已经学会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

  (只)嘴

  (张)眼睛

  (只)腿

  (条)

  六、知识回顾,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们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是什么?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3=3a a×b=ab

教学设计范文15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收集母鸡的资料;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爷爷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他的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

  母鸡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初读情况。

  三、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 ”划出来。

  2、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自由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

  有什么疑问吗?

  3、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预设:

  第1自然段,感受到母鸡的无病呻吟。

  第2自然段:母鸡的欺软怕硬。

  第3自然段:母鸡的炫耀。

  4、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了呢?

  读一读课文的4~10自然段:

  找到最能说明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预设:

  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者有什么疑问。

  5、老舍爷爷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呢,再去用心地读读4~10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有关句子。

  预设:

  从课文的第5、6、7、8这四个自然段来谈自己读书的体会。

  6、再次出示第9自然段: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现在你对这句话又有了那些新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四、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再读《猫》和《母鸡》,思考:

  《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爷爷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呢?小组讨论。

  2、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叙述动物的特点,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情感的表达上和语言的运用上来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预设:

  ⑴ 文章结构清晰。

  ⑵ 写小动物的特点时用总分段式。

  ⑶ 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描写了生动具体的点滴小事。

  ⑷ 表达情感上,写对猫的喜爱是渗透到字里行间,而写母鸡时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⑸ 语言上很生动。

  五、作业

  1、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进行摘抄。

  2、阅读其他作家写的文章,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

  【板书设计】

  猫──古怪 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a的教学设计09-07

教学设计09-23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春》教学设计08-29

武术教学设计11-25

写字教学设计11-26

《比尾巴》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