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0:00: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当今的信息社会,呼唤具有独立性、敢于创新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同时又善于收集处理信息、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过程都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教学中,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已形成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学就要牢固树立“大语文”观,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情感目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的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你对机器人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发言)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机器人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机器人图片,教师加以解说)这些机器人的本领可真不小啊!

  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种有趣的机器人,那就是——果园机器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指导

  1、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它会干哪些活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9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

  2、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准吗?(课件出示)

  指名读,领读。

  3、词语读得不错,相信把它放在课文中你一定能读懂它。请你们再去读一遍课文,思考果园机器人是干什么的。

  学生自读并回答。

  4、果子熟了,果农们就可以摘,干嘛要机器人摘呢?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说出果农们“高兴”的是什么?“发愁”的是什么?

  5、是啊,忙不过来可以请机器人帮忙,它们是帮忙的?

  指导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机器人动作的词,并结合图片指出相应的动作。(课件出示)

  板书:摘 装 运

  6、这些机器人不仅会摘,还会装、运,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它的本领吗?引导学生说出“聪明能干”。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不愧为果农们的好帮手,高兴之余,果农们又免不了发愁,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读)

  (课件出示重点句,要求学生再读)

  引导学生体会“罢工”“饿倒”的意思。

  7、这样看来,机器人的确给果农们带来不少麻烦,那该怎么办呢?你能设计一个更完美的果园机器人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再看看科学家正在设计研究的果园机器人吧!

  分组读第四自然段,并说说这种机器人的特点。

  板书:“罢工” “饿倒” “吃”

  8、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种机器人工作时的样子。(课件出示)

  地上水果不够吃,它会怎么办呢?齐读最后一段。

  三、巩固练习

  小结并进行填空练习。

  四、布置作业

  果园机器人的确给果农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带来了很多好处,看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了,潜入深海寻找宝藏,给人类送牛奶,帮助人们抚养孩子,进入身体查病治病……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会有哪些本领。

  五、拓展延伸

  无论是《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果园机器人》,它们展示的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其实,正是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又使得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但是我国的机器人制造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实现。

  六、板书设计:

  24 果 园 机 器 人

  摘 装 运 “罢工” “饿倒” “吃”

  聪明能干 自己充电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 v=s/t的理解和具体应用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了自已录制的我校运动会的100m和3000m视频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分析学生的运动情况,他们的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3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进生反应慢些老师要理解他们,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的进步。增强学生求欲望。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学校的校运会 女子100米短跑记录是13.5s,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3s=7.61m/s

  答: 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为7.61m/s

  例题2: 例题:保靖至吉首的路程为100Km,一辆汽车从保靖县开往吉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40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已知:S=100Km ,v = 40km/h

  求:t

  解:根据公式v=s/t得

  t=s/v

  =100km/40km/h

  =2.5h

  答:这辆汽车2.5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例题3: 例题:20xx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

  v2=30km/h=30/3.6m/s=8.3m/sv1>v2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后进生对这题是难了点,教师要多讲,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弄清这题。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做计算时要写,已知,求,解,答四步。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108 km/h=____m/s [2] 15m/s=------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 min通过了180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s表示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0.5m/s=_____km/h

  10m/s=_____km/h

  54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注,min表示分钟]

  3.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声音的路程]

  A.1.25s B.0.625sC.0.8s D.2.5s

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

  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

  五、说教法

  课堂要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采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年轻人的心声》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检测字词 了解作者 (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故事进程的时间线索的词,变换人称,以李京京或程老师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会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并初步感知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 合作探究 梳理情节

  1. 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拍成几集合适?请各位编剧整理剧情,找好每一集的位置,对号入座。

  剧情介绍

  第一集:公开课上李京京主动请缨

  为保荣誉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回家路上读讲义思亲念友

  小树林里念课文触发真情

  第三集:放学后听读课文真情流露

  窗外边纠错同学被指妒忌

  第四集:课上指定者胆怯老师受窘

  关键时京京举手以情感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平时的梳理情节 变成整理剧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疑惑探究 合作研讨

  考虑到学生认知的需要,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京京很渴望朗读?属于什么描写?

  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你还读出了他的哪些心声?

  问题三:小说中哪个人物你印象最深?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既分析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又分析了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明确了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突破了重难点。这一环节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展开教学,问题由浅到深,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笔记习惯,通过概括和对话等手段提高语文技能。

  (五)、拓展延伸

  1、主题班会---欢迎新同学

  假如文中的主要人物李京京明天就要转入咱们二曲中学读书,而且点名上咱们九二班,我们来模拟一次主题班会,以“李京京要转入咱们班,你欢迎他吗?为什么?”为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师生面对面---送给程老师的真心话

  假如文中的程老师也调入我校任教了,今天我们也模拟一个“师生面对面”节目,请大家送给程老师一些真心话,表达一下你们的心声。(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情感与价值目标的体现)

  (六)、小结

  这节公开课,年轻的程老师经历了一次考验,李京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取得了成功。也希望大家在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着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同时,李京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给孩子以平等的关爱,不要让每个人消失在被爱遗忘的角落。我也希望让我们师生用爱和理解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彩桥,携手迎接属于我们的精彩的明天。

  (七)作业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这堂课要求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方法与上学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的。但比较的重点不同,前者是判断角是否是直角,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展台。

  2.学具准备:活动角若干

  五、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复习铺垫。(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六、反思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是对角的知识补充和完善。根据本课特点,我精心设计备课,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锐角和钝角的教案及课件,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准备了这节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缺点:如时间把握不好,总是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练习不够充分,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常犯的一个毛病,以后应好好注意。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走自主探索的道路,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教学路上的一大障碍,要服此困难,就得多练多讲,并常请老教师听课评课,这样我才能有所进步。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节内容是简略介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中的几种具体权利,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个人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自觉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学、课堂讨论等活动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隐私和尊重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依法行事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以尊重隐私为荣,以侵害隐私为耻的价值观念。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

  学生的需要: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解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案例导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因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变“学会”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时数为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条理。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学、解读新知-- 新闻调查、理性思考--漫画赏析、要点点拨--直面现实、提升认识--课堂讨论、情感体验--归纳总结、明理践行”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保护个人隐私”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取钱。

  (设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引出个人隐私的含义。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设问:职场招聘人员的这种询问内容合适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不尊重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上伤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个人隐私。从而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你认为保护隐私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画赏析 要点点拨]

  (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漫画--“偷看”)

  设问: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什么权利?小王可以寻找什么的保护呢?我国主要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呢?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生对照教材查找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等。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直面现实 提升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母女对话”:

  (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老师点拨))说明了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家长或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即必要又重要。结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小链接”的内容:(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结论。

  [课堂讨论 情感体验]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里要明确知情权、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大家一起来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希望学生既能明理,又能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堂延伸 课外拔高] 布置作业

  1、[课堂延伸] 隐私权小调查(P/47)

  2、[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

  二、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2、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法律的保护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预设性”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效果?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态度情感思想得到转变,那么思想怎样才能内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折叠》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的第二节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用数学去思考。此外,五年级学生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展开图形围成,还要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展开方式形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折叠和展开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等操作活动发现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想,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自主合作→主动探索→延伸训练→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是哪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让每个学生动手,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做一做。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提出问题:你画的天窗和门的位置合适吗?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后主动思考的意识。

  四、试一试

  让学生计算出小仓库的实际占地面积。

  一个小仓库的形状就是你叠出来的样子,而它各边的实际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100倍。这个小仓库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生对图形认识由直观感知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

  五、练一练(课件出示)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第40页第三题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学生急欲需要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此时适当的巩固性、应用必不可少。通过习题的解答,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作出解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渴望和信心。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得到关于平面展开图通过折叠得到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过程,及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并在班上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设计思路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空间观念的发展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而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因为本节所涉及到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的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把着眼点放在如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获得知识。从学生以有的认知知识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由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动态演示出展开与折叠过程中,让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先思考想像,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像。

【【必备】说课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汇编八篇

2.【必备】说课稿汇编五篇

3.【必备】说课稿汇编9篇

4.【必备】说课稿汇编六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6.【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7.【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8.【必备】说课稿4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