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6-20 21:50: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设计灵感。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二、说目标

  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苦思——启发——决定”这样一条文路。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苦思——启发——决定”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

  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区别许多园主和老太太卖葡萄法方法的不同,并体会到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之处。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已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为是我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将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寓于语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五、说过程

  第一环节 感受苦思

  这个环节我抓住“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到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学生充分感悟的情况下,紧扣“焦躁”一词,承上启下,引出“启发”的内容。同时品读“焦躁”这个词语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 体验启发

  这个环节是课文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抓对比”就是抓住“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对比,通过抓“吆喝”和“无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的词句的对比,在读中体会两种卖葡萄方法的不同。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创设情境“如果你刚好路过这里,你更愿意买谁的葡萄?”,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了解到老太太卖葡萄方法好在哪里?促“联系”,就是从许多园主的做法联系到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为游人设计;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联系格罗培斯观念的转变——让游人自己设计。这一联系也突破了“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这一重难点。因为考虑到学生直接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写话练习,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 作出决定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体会格罗培斯路径设计的良苦用心。

  第四环节 加深体会

  在充分感知设计过程的基础上,再创设情景:如果你是评委,你为什么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最佳设计?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所以这个问题就降低了难度。但是我觉得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些,其实通过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也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所以在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这件事上,你还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们做朋友吧》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话题,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学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为搭建广阔的可供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语言、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指点和限制,充分相信学生,还学生交际的自由。不过也不是袖手旁观,是观察和倾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根据新教材本身特点、新课程的要求及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本次话题的重点是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能讲清楚想和谁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则是本次话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李吉林老师说过:“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是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为,本次话题思想性强,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又要突出口语交际的“交际”的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语言交流,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口语交流提供了平台。

  2. 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探究的意识,共同讨论。

  3. 评价激励法: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并采用老师激励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和口语交际课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和生活中的事,让学生去发现,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合作学习法: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互动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生生互动。

  3、实践法。本课口语交际主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通过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

  四、说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我们做朋友吧”,让学生说说进入学校这两三个月里认识的新朋友并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情境引图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视频《好朋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喜欢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三)讨论交流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一方的言语行为必定会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任何单向行为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能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是如何跟别他(她)交上朋友的”,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互动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个别汇报,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从而达到认真“说话”和“听话”的目的。

  (四)角色表演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再现生活情境。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模拟口语交际的情景,通过自我介绍,互交朋友。让学生知道不相熟的人之间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对方,也能成为好朋友。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有许多交朋友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花花的新朋友》引导他们交朋友的方法,同时请同学们按我们了解的途径,去认识一位不熟悉的同学,和他做朋友吧。

  五、说板书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朋友”以及交朋友有哪些途径,该如何交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

  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多媒体展示屈原简介和相关图片)

  此导语力图让学生从对屈原的兴趣迁移到对文本的兴趣,又抓住了即将过端午节这一时机,具有及时性,又使学生理解了关于屈原的文学常识。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由于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以及注释中并没有出现的“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教师的讲解,既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课提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内容见第四)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题目:

  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

  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接着,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

  此时,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文言问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响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分析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

  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

  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

  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

  D引导学生联系本人的生活体验进列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本人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本人的恩惠;怎样看待本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本人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本人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本人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列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天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列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

  (一)以诗句引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分析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

  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学情分析

  随班就读对象菲菲,先天智力发育有欠缺,性格内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由于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家长对她比较保护,因而导致她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也影响了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词汇量的缺乏、词语积累的不足,更造成了她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困难。同时,还存在上课思想不容易集中,使得她和普通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的学习,受到更多的困扰。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适时多为菲菲提供学习机会,在课前与课后要更多地关注她,帮助她尽可能地跟上班级同学的学习进度,使她真正地融入到集体学习中。

  二、教材分析

  《松鼠》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六年级(沪教版)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课文通过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突出松鼠的令人喜爱。

  本单元是围绕“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选编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文章准确地说明与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善良情怀。

  三、设计思路

  考虑到课文的内容、教学目标及菲菲现有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指导铺垫

  菲菲在阅读速度方面非常地慢,就必须在课前作知识性的指导,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她先学一步。我指导菲菲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并基本把握课文的大意,解决了她在初读课文时所遇到的问题。

  (二)落实教学重难点,培养提高复述能力

  学会复述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指导。

  课堂上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绍松鼠特点的概括性的句子,并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漂亮、驯良、乖巧

  然后请菲菲重复。

  继而再请学生从文中圈划出具体介绍松鼠这三个特点中关于“漂亮”的关键句子并板书:(如下)

  面容--------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漂亮(2节)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吃食姿势----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这部分的课文内容,最后请菲菲复述。这样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复述出这部分的课文内容。

  学生圈划出了松鼠的三个特点中的一个特点的具体介绍,就不难圈划出其余两个特点的具体介绍了。于是我仍然请同学根据板书的内容复述课文,再请菲菲及时地模仿同学复述一遍课文的基本内容,她也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这样既可以让她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外知识的交流互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课文是通过介绍松鼠的特点,来突出松鼠的令人喜爱。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也是像松鼠一样,我就请学生选择所熟悉或喜爱的动物来介绍,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请菲菲先仔细地听同学们的交流讨论,然后鼓励她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动物来介绍,可以先在纸上写下来,然后进行口头的表述。

  四、教后反思

  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既要考虑班集体教学的整体性,更要兼顾到理解能力欠缺的个别学生的教学与辅导。制订出个别教学计划,采取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给学习能力欠缺同学以充分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营造对他们的认同和友爱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其学习信心,挖掘其记忆与表达的优势,促进她的理解、思维等能力的持续发展。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解读

  1、内容概述:

  《生日礼物》是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短小活泼,意思简明。课文写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而“我”却把自己十分喜欢的小鸟放回了大自然。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感知特征,更有利于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设计了11个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其中8个要求会写。为了突出生字,课文中每个生字的拼音都用红色标出,起到加强和提示的作用。

  2、地位作用

  本单元有六篇课文,通过爱护动物、种草植树、绿化荒山、节约用水等内容,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本篇课文以生日那天为特殊的时间情景;以“妈妈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小鸟”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以“我放飞小鸟”这一行动,引导儿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加深儿童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爱护环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清新、鲜明”的图片刺激孩子们的视觉,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三维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使孩子们能够把爱鸟与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增强环保意识。本课的重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特别是“我想了想,打开鸟笼,放出小鸟。”这一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课后题充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说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周围有哪些鸟,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说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困难,只要能拼读拼音,就可以读懂课文。但是,课文最后说“这是我送给大自然的礼物”比较难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前后联系体会:妈妈爱‘我’送小鸟给‘我’,‘我’爱大自然和小鸟,才把小鸟放回大自然,这是‘我’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见证。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我的教法设计以引导为主,适当穿插谈话法。学生的学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兼顾对行为习惯地培养,如学会合作、交流、倾听,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读书方法等。

  六、说教学流程

  这首儿歌短小精悍,蕴涵感情丰富深厚,我打算以“自主识字---合作交流----拓展延伸”为主线设计教学,按照这一思路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再读课文,合作交流。

  四、深读课文,理解品味。

  五、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低年级孩子的无意注意效果较好,为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打算创设一个过生日的情景。课始,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并显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告诉同学们今天是图中小朋友的生日,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下来。播放小朋友们熟悉的歌曲旋律,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感知课文,让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来。等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再提出“现在,你对这两幅图有什么小问号吗?”初步激起学生探究,质疑的欲望,然后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为了培养孩子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学的第二环节,我要用“识字宝贝”的游戏,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渎课文,画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从而扫清阅读障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要学习的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换一换和编字谜等。学生充分学习后,课件出示小鸟生字图,每一只小鸟的嘴里都叼着一张带有生字的卡片。第一次逐一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告诉学生喜欢哪个字就读得响亮些;第二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示意学生只要会读就站起来抢读;第三次出示所有的生字,先让男、女同学轮读,再比赛读,看看谁站得端,读得准,声音更自信。然后是自我评价,能全部认读下来的同学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宝贝”,在认读生字时,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示的机会和享受参与的机会。我的醉翁之意在于让孩子们不再机械的张口,而是兴味盎然地读和记忆。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三个环节,我打算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懂的地方画上笑脸娃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因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不尽相同,这样设计,可以让他们各尽其才,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把问题拿到小组内解决,经过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扬长避短,避免出现“弱的吃不了,强的吃不饱,或者吃了不消化”的课堂顽疾。活动结束,哪个小组对自己的交流满意,就可以在课文里面画一颗“阅读合作星”。通过自评和互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信心十足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当中。

  “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所以,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按照课文顺序在班内交流他们自己对文本的思考。重点是通过最后一段,“我想了想,打开鸟笼,放出小鸟”让学生充分想象“我可能想了什么?想的结果会怎样?”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课件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小朋友们感知小鸟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欢乐。从而鼓励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学生,深入体会“我”之所以放飞小鸟,是因为爱护小鸟,更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的爱,揭示课文的德育意义所在。

  有人说“好的语言是98℅的文字+1℅的声音+1℅的形”。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教师不但要用极富感情的文字和声音,还要利用自己积极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提出拓展话题“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可能会飞到哪里?你想对‘我’说些什么?”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精神”说成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这朵“美丽的花”怎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展开而至绚丽多彩。设计这样的拓展题,不但可以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而且让他们利用角色互换,从内心体会对小鸟的关心和爱所带来的浓浓深情。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已结而情尤在”的良好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板书不仅要体现课文内涵,更要适合儿童特点。因此,我的板书以简明、活泼为主。在交流的过程中,抓住“妈妈送给我一只小鸟”和“我把小鸟放回大自然”这两句,先板书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妈妈”、“我”,再板书两个关键词“送”和“放”,然后围绕这四个字画出小鸟的翅膀。此时教师总结,“我有了妈妈的爱可以茁壮的成长,小鸟有了我的爱能够自由的飞翔,趁机板书“爱”和“大自然”,然后画成一只小鸟。整个板书是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不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提示学生,大自然有了小鸟的身影才会更加美丽,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根植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田,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八、说后反思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可以指导出什么样的课堂。但是,再好的理论不付诸实践,可能会成为空谈。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把课改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伴随着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语文说课稿 篇7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像……”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为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遮屏)

  小朋友,你们喜欢晴朗的夜空吗?那你们知道夜空有什么呢?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播放课件)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坐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到诗文的意境。

  第二步:理解课文、阅读课文

  1、自由读: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自找学习伙伴,同桌读、组成小组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朗读:(批注)

  这篇韵文用不少叠词描写形状和色彩。朗读时,可先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描绘的画面,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月儿的可爱、想象的美妙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朗读:(批注)

  低年级学生容易唱读,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让学生读中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个别读、分组读、评比读。听听谁读得最美。

  4、范读课文:(媒体链接)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评价。

  5、学生单独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第三步:练习:(批注)

  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1、填空:

  弯弯的( )

  闪闪的( )

  ( )的船

  ( )的天

  2、弯弯的月亮像______ 。(批注)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 。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 。

  —————像——— 。

  “我会说”的练习,通过把句子补充完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学习打比方的说法。如“弯弯的月亮”可从形状上想象,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本题可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和肯定合理的想象,鼓励与别的同学想的说的不一样。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可提供一些形象鲜明的事物(如,西瓜、云朵、柳枝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像”说话。生:圆圆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第四步:背诵表演(媒体链接)

  画美,歌更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出示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全班演读。更好的表达诗的意境,

  第五步:拓展延伸(聚光灯)

  1、假如你是飞行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你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已经飞上蓝天,看,蓝蓝的天空许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睛。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给学生以自信,展示的机会。

  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生活中,到处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在大自然中,到处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我们应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后不断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这样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

  教学板书: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 像———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主要写战争年代,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战后,长大成人的孤女专程前来中国看望将军,不忘将军救命之恩。这件事成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驻地。第六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文章语言朴实,内容真切感人。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聂将军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 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难点是体会聂将军说的话,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法。

  1、采用品读感悟法,以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切入点,抓住形象具体的感人细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人物形象,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学习写法。

  2、根据本课教材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采用以下两种学法:

  1、质疑探究法。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进行提问,然后抓住描写聂将军的细节,让学生主动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聂将军的品质。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

  流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总的设计意图:设问入手,深入全文,抓重点句体悟人物精神,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佳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创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谈话复习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样设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的设计是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然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整体把握文本命脉,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与别人交流合作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留了准备的空间。这是教学****的体现,学生读、思、议,教师参与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观点,以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

  3、全班汇报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那个问题,老师就引导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聂将军说的那段话:“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1)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虽然……但……一定要……决不能……”等词句,反复朗读体会聂将军宽广的胸怀。

  (2)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聂将军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段话。设计意图:读书的实质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之同思想,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让学生借助想象的创新,带着情感去读书,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无穷魅力。出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子:“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吃的。然后,又慈善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

  (1)汇报勾画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句诵读体验,指导学生细读体会:“马上让……然后,又……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等重点词句,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

  (2)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

  (3)读出聂将军的和蔼可亲。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聂将军关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体描写,并且配上了画面,聂将军的音容举止跃然画上、文字里。图是文的映现,文是图的延伸,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诵读体验,具体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出示聂将军的亲笔信:“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1)从聂将军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看出聂将军的真诚、友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从这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2)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真诚、友善、奋斗到底的决心)

  (3)总结:从刚才所读所品的语句看,聂将军确实是一位活菩萨,是至仁至义、心胸宽广、心肠慈善的好将军。因为聂将军的亲笔信,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将二自然段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与信中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朗读体会,领悟聂将军恩怨分明,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的决心。感受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从而理解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培养了学生精读深思的良好习惯。

  过渡:40年后,已成为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专程从日本来到中国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聂将军,见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 升华人物的品格:文中没有提及感恩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谢恩画面,说一说,议一议,加深对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的体会。这样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表达对课文人物的理解与把握,再现文章的故事结局,有利于学生想象、表情达意,内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时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情感。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我们感受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也使我们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作业设置,拓展练习

  1、关注中日两国的交往历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聂将军善待日本人民的现实意义。

  2、想象美穗子和聂将军40年后重逢的情景,把它写下来。利用课文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进行写话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促使学生有感而发,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说书设计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活菩萨 恩怨分明 慈善心肠 中日友谊的使者 宽厚襟怀 至仁至义好的板书,能生动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处理,清晰地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我的板书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抓住文章的要领,突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洞悉文章概貌。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2.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4.【实用】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5.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6.【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7.【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8.【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