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2 13:4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成长》是语文S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共分十四个自然段,记叙了意大利小男孩约翰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却生活节俭,还坚持用自己的劳动——为居民点送报纸,来挣零花钱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课文的一至六自然段写小约翰给我的最初印象,很可爱,很节俭。每次到“我”的面包房总是重复的两句话、重复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好奇。由此我推测约翰的父母可能不太喜欢他,也可能是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至十四自然段写一个雪天,一个在妈妈陪伴下送报纸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最终“我”明白了,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妈妈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设计理念:

  1、由“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引导课文分层,然后分层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

  2、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运用对比法、问题发现法。抓住“我”前后对约翰家情况的不同猜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猜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思、悟,最终懂得从小培养生活的能力,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道理。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成长”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第十一课《成长》,齐读课题。

  2. 谁能用“我们怎样成长”说一句话

  小结:是啊,同学们在家长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幸福地成长着。其实,我们的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的成长,个子越长越高,一方面是心理的成长,懂得的事、会做的事越来越多。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名叫约翰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他是怎样成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这样的导入不仅直接,而且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成长”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故事内容有些曲折、复杂,学生不容易概括,因此,我用一道填空题加以引导。出示课件

  填空

  一个名叫约翰的意大利小男孩,每次来“我”工作的面包房时,只花 买 。虽然他很想 ,可却从不多花钱买。后来“我”发现他每月给人 ,获得

  。最后“我”终于明白 ,而是为了 ,这样 。

  3、再读填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三、直接提出课文第6和第14自然段,引发学生质疑

  1、不知道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课文里有这样两段话:(出示课件)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 引导学生对比读这两段话,引发学生质疑

  ①琢磨什么意思?“也许”表明这是“我”的猜测,我的猜测是什么?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②恍然大悟什么意思?我忽然想明白了什么?生读“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③师引“我”开始这样猜测(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后来又这样认为(生读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开始猜测(生读“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后来又认为(生读约翰家不是没钱)。对比我前后不同的猜测,你们有疑问吗?

  生:“我”前后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段话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四、围绕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自己读文找答案

  1. 师:“我”开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我们得联系这一段的上文去理解。这一段上文是从哪儿到哪儿,(生1-5自然段)。

  2. 学生自读1-5自然段,找出使“我”产生这样猜测的原因。

  ①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②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的说“不够买两根的”,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身上只允许装两元钱。

  理解:“不够”、“几乎天天重复着”、“只允许装两元钱”

  在这里教师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师:正是由于这样,才使我产生了这样的猜测(生读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3. 师:“我”看到约翰很想买两根香肠,可是他每次只带两元钱不够买,于是有一次,我给约翰拿了两根香肠,约翰要了吗?(生:没有)一起读这段话。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从这段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约翰很懂事,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约翰的两元钱花的很有计划。

  4. 小结:约翰每次只花两元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他很想买两根,可他从不多花钱去买。因此“我”猜测(生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可后来我为什么又认为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呢?我们也得联系这一段的上文来理解。这一段的上文是(生:7-13自然段)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

  学习7-13自然段,思考,后来我为什么又会这样以为呢?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5.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①约翰家有车,所以他家不是没有钱。

  ②他的妈妈在大雪天里陪他一起送报,所以他的父母不是不爱他。

  ③师:约翰每月送报能挣多少零花钱?我们一起读12自然段。

  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

  他每月挣(生:八十元),圣诞节更多,能挣(生:一百多元),挣不少呀,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不放心上。说明他并没有一次把钱看得(生:很重)。可前面写道他每次到面包房只花两元钱。这又一次证明了他(生:节俭、花钱有计划)。

  节俭不乱花钱,花钱有计划,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什么是生活的能力。

  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我”后来为什么会认为“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利于他得成长。”的原因了。

  四、理解“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这样有利于他成长。”

  1、在这篇课文中约翰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生活能力。你认识到了吗?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2.学生交流

  ①花钱有计划,不乱花。

  ②积极劳动,懂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② 对工作负责任,大雪天也要送报。

  小结:小约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在他父母的培养下,他还会掌握更多的生存能力,这样长大以后,他就能独立的生活,不依靠别人。

  五、拓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学们,你们和约翰是同龄人,学习了约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吧。

  拓展部分使学生心里初步树立从小要培养生活能力的意识,实现了新课标三个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需、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的一些科学知识。

  3、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文中是怎样描写棉花姑娘的呢?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出示这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自由读悟,再指名朗读体会棉花之美,读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随后再追问:“她为什么笑了?”由果溯因,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在学生探究的答案中: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4、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5、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

  (1)出示课件图片,听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在学生看与仔细听后,问:你想和七星瓢虫交朋友吗?刚才你听到了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借助课件直观地认识七星瓢虫,通过听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也使学生在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上喜欢它,产生保护益虫的意识。)

  (2)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那其他三位医生为什么不能呢,找找文中句子读读,再课件出示

  燕子只会捉__,所以它__。

  啄木鸟只会捉__,所以它__。

  青蛙只会捉__,所以它__。

  (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常识,认识益虫、益鸟)

  7、回复最后一个自然段,现在她的病好了,棉花姑娘在干什么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2、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五、说板书设计、

  30、棉花姑娘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和壁虎的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和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⑴ 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⑵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⑶ 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3、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教学思路

  《小动物上体育》是21世纪北京版实验教材小语第二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童话诗,写的是小动物上体育课的事情。作者创设了一个“队伍总是走不齐”的情景,巧妙的告诉小学生:动物体态不同,走路姿势也不同。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时,我主要体现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使学生在扎扎实实识字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从而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达出角色的心态。

  这课书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1、学会8个生字,(包括多音字“了”liǎ),认读12个字。认识新偏旁“牛字旁”。

  2、使学生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对生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达出角色的心态,使学生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我是这样来分配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中的四个字“动物和体育”。使学生认识字的音、形和义。重点指导书写“动和物”两个字。其他的生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读音。并且通过创设情景和反复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体会角色的心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主要是处理剩下的四个生字,解决它们的形、义和写。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巧妙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本节课伊始,我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课程表引入新课,又以“你最喜欢上什么课”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兴趣。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2.注重识字。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载体,识字和阅读同步进行。把练习朗读和识记字音结合起来,把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词义结合起来,最后在综合练习中重点指导书写。利用多种形式如(自己读、同浊度、男生读、女声读等)的读,让学生掌握字音。激发学生兴趣,搜集识字方法。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一重点,提高了识字效率。在学生们记完字形后紧接着指导书写,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找到自己所写字的不足和优点,使学生真正做到扎扎实实的识字。另外,在今天的课中,又体现了对二类字的处理。让学生真正对二类字的读音有所认识。

  3、重视朗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发现、体会动物们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节课中,教师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感受动物的心态。整堂课上,教师让学生全方位地读,设计了个人读、对比读、引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感悟后读等,另外,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我们就是那些小动物在上体育课”这一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并利用,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小动物的心态,又通过学生自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态,感悟他们的心态,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并通过“你能读出小动物的这种心情”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高质量的读。

  4.注重教师角色定位,关注学习主体。老师用亲切、自然、和善、民主的教态和教风,始终挂在脸上的甜甜的微笑,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用人性化、充满爱心的课堂语言和孩子们交流,创造一种童话般的学习氛围,让贪玩好动的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文性,体现尊重、激发学生“原生态”的先进教学思想。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高中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