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石灰吟说课稿

石灰吟说课稿

时间:2024-02-03 08:11: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灰吟说课稿热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1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是这明代诗人于谦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这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是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生字,能结合网页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四、教学准备:

  网页形式、自主性强的专题网站。(,分设四个主题篇:石灰生产;于谦生平;于谦故事;于谦诗词。学生自行点击选择浏览:其中“石灰生产”从石灰石的开采、煅烧、到生石灰、熟石灰的产生,图文并茂。“于谦故事”是教师精心选择,能体现于谦特点的故事,以儿童化的语言加以缩写、改编,适合学生阅读的几个故事;

  “于谦诗词”除《石灰吟》,就只放了《咏煤炭》这一首相近的诗;“于谦生平”属拓展性阅读,是课堂的延伸。)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

  本课凭借专题网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互动。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一)言简意赅,直接导入

  课始,谈话导入:“你见过石灰吗?”

  今天,我们就借助我们的专题网站一起去走近石灰,了解石灰。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唤起最强的.学习欲望。]

  (二)读诗

  只有在读熟古诗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此时学生是初读古诗,以正确,流利为第一目标。

  (三)解诗”、“品诗”

  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专题网站的网页,学生从石灰的开采到煅烧,从生石灰到熟石灰,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抓重点词句感悟石灰高尚品德。

  [此环节中,利用网页的超文本阅读功能,提供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势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发散创造性思维,进行独特的体验。]本站可协助你在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详情请看网页顶部的联系。

  (四)“辨诗”、“延读”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要从石灰过度到于谦,由物及人,学生对于谦的了解是不多的,在专题网页的基础上,加深对于谦的理解,感悟于谦的品质,抛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突出重点,整体感悟,使诗意的解读不治理破碎。并进而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学习没有随着下课铃的响起而结束,而是意犹未尽,引导学生探究更多的知识。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首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彩,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

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

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首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彩,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

  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

  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虽然石南小学和我们英雄小学相隔不远,但是我一直未曾有机会走进这座美丽雅致的校园。今天有幸来这里参加“手拉手”教育科研活动,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也要感谢孩子的积极配合。

  今天,我执教的是一首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彩,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

  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

  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石灰吟说课稿热门5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说课稿】相关文章:

石灰吟教学反思04-07

《暮江吟》说课稿12-12

石灰供应合同10-26

石灰买卖合同11-24

化石吟教案02-22

石灰石供应合同04-23

《化石吟》教学反思03-02

化石吟教学设计02-25

《暮江吟》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