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职场信函>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0-12-21 19:27:37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汇编9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但是工作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汇编9篇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以三个面向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实验要求:

  (一)认真备课、备实验,按要求写好《实验通知单》,()在使用实验室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包括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通知单),写明使用的时间、班级、人数,需要的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以及数量、型号规格交给实验教师。

  (二)演示实验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学生实验要求

  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实验时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经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应明确观察目的,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课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解,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揭示现象的本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家庭 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2 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2 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2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 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3、我能做好(2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秋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7、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 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具体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具体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具体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具体包括:稻谷的观察( 1课时),大米的观察 (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材的内容

  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 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

1.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八篇

2.关于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范文十篇

3.有关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7篇

4.精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汇编5篇

5.关于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六篇

6.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7.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7篇

8.英语上册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