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0-08-18 08:17: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1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2

  妈妈给我买了本国学《三字经》,《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3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4

  读了《三字经》,我学到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妈妈的带领下,我觉得很难的东西变得很简单。

  通过诵读,我知道了小孩子小时候要认真学习,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要像陈香和孔融学习,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我还知道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我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在读的过程中,我知道,古代有许多伟大、有本领的人。我要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还知道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我一定奋发努力,吸取其中的知识与养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古代只要有受过启蒙教育的人都熟知此书。但是,对于现代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部经典,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说它陌生是因为人们对“人之初,性本善”之后的内容“性相近,习相远”已不多,“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更是少数,何况是全书通读,全面了解呢。有幸的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了解《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及同名图书。借此得以全面了解〈三字经〉这部经典著作。以下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摘录。

  三字经的篇幅少,只有三千多字,但以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所集聚下的最重要的哲学智慧、伦理道德、知识,汇聚在一起。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十二个字,反映的是儒家学派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三字经》读后感6

  乐乐同学读《三字经》,看到“孟子者,七篇止”这几个字后,马上指着孟子这两个字说,妈妈我知道这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搬家了,还不好好学习,他妈妈就把织布机摔了,说他要再不好好学习,就得使劲惩罚他,象打织布机一样”。

  乐乐同学的理解虽然浅显,但现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择邻处和择校大同小异,都是人为的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只不过孟母连邻居都要重新选择,比我们更加严格。断机杼嘛,就和乐乐不愿意多练琴,我愤而折断她的铅笔异曲同工。

《三字经》读后感7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用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8

  三字经这本书内容丰富,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故事链接。我们先解识一下吧,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长大后,每个人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于是原来都是善良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来越远,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看见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场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学校旁,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了。

  每一本书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让我更加聪明起来。

《三字经》读后感9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10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字经读后感

2.三字经的读后感

3.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4.三字经读后感15篇

5.三字经读后感(15篇)

6.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7.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

8.《三字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