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

时间:2023-11-13 07:14: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格言大家耳熟能详,对他的“四颗糖”和“每天四问”也早有所知,但对陶行知先生的其他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恐怕不少人都知之不多了。

  这几天读《重读陶行知》,有幸在李镇西老师的引领下,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思想灵魂接受了一次双重的洗礼,既有对陶行知先生伟大思想和伟大人格的敬佩景仰,也有对李镇西老师致敬和追随陶行知先生的感动和赞叹!

  一、爱就一个字

  拜读《重读陶行知》,最大的感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爱洋溢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也充塞在读者心间。无论是写作对象陶行知,还是作者李镇西,他们对教育的那种真爱大爱,打动人心,也叩问人心!

  可以说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和底色就是爱,对民主中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他说:“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李镇西老师对此感动不已,他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他联系今天的一些学校建设,认为教育理念、发展规划、高标准校舍、现代化设备等,不是不重要,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一颗爱孩子爱教育的心!这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确实,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有无一颗真爱之心,它落实在日常生活,体现在细微之处。只有师生彼此心灵相通,“心心相印”,当爱真实的发生了,教育也就真实的发生了。什么是教育?可以说教育就是有智慧的爱的事业!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如果教育只见物(硬件)不见人(孩子),只见分(考试)不见心(精神),目中无人,心中无爱,谈何教育?

  马云曾说,在今天,互联网可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人工智能也许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甚至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老师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却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机器只有芯片,只有人类才有伟大的心、动人的爱。机器可以取代保姆,但不能取代母爱;机器可以取代老师,但不能取代关爱!所以对教育的一颗真爱之心,可以让老师在未来AI时代不被淘汰。

  让我们所有教育者记住陶行知先生这几句朴实而动情的话:“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二、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除儿童的痛苦增进儿童福利,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权。”那么今天的孩子痛苦吗?不能说没有,繁重的作业,考试的压力,使不少学生望学却步。今天的孩子有人权吗?不能说完全有,现在大多数学校只许学生规规矩矩,不许学生乱说乱动。

  陶行知先生还说“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他认为行动是一切创造之母,而自由是创造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就是要让孩子们有行动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无论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小孩的自由”,还是我们现在的“双减”,其实都是尽可能给孩子自由支配的大脑、双手、时间和空间。

  学校教育就应该给孩子以自由,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想、去看、去做。学习应该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自然呈现,而不是用嘴回答老师的标准答案。就拿语文的作文教学来说,应该让学生放手去写,放胆为文,让学生的心灵在作文中飞翔,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真正的写作应该是感情泉水的自然流淌或思想花朵的无拘无束地开放。”我想,这样的作文也才会散发出灵魂的香气。

  三、因为爱所以爱

  教育的快乐源于何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快乐首先源于对教育本身的信仰。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们也许是因为生计温饱,也许是因为校园纯净,也许是因为寒暑假,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也许是因为喜欢当孩子王,也许就是因为热爱传道授业解惑……但我们要从教师职业中获得真切的快乐,我们就要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本身的信仰:“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李镇西老师认为,如果教育者有了一份陶行知所说的对教育的“信仰心”,一定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幸福。若能在“看他开花,看他成熟”,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能开花,也能成熟,同样有极大快乐!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所言极是。

  爱,胜过一切,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在教育屡遭吐槽和诟病的今天,在教师不被尊重甚至恶意诽谤的现实,我们在认清教育的弊端和困境依然初心不改热爱教育,又何尝不是教育教育战线的英雄呢?“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以最卑微的梦”,“以最孤高的梦”,坚守三尺讲台,为爱而爱,爱我所爱,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一种追随吗?这同时也是李镇西老师写作《重读陶行知》这本书的初衷之一吧!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通用2

  陶行知先生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不断向前的巨大动力。

  这个暑假,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先生如一位慈祥老者,将他的思想和理念娓娓道采,其中所蕴涵的深邃内涵令我受益匪浅,以下便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实施生活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二、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先生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先生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付出真爱,点燃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陶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给我很大的启示。的确,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有一次无意间看到魏书生老师说的一段话:“师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山的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的回音也不会是:我爱你。”只有付出真爱,教师才能以欣赏的目光去对待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想,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总之,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向陶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04-03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05-01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03-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2-19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0-24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09-05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09-14

小班陶泥亲子活动总结04-03

《湘行散记》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