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7 10:30: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

  数学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的开始以李颖和郭新颖比谁吃月饼多一些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改造,创造性的.试用教材。在情境中始终以学生为主题,学生提出大胆的建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分数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因材施教,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能用不同方法比较分数大小,从而让学生经历不同层面的认知体验,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学习需求的目的,虽然进行了情境教学,但是拓展的不够,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多。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2

  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1)动手操作比较;(2)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图,找包含的分数单位,启发学生说出:2/3是2个1/3,1/3是1个1/3,2个1/3比1个1/3大,所以2/3>1/3;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1/5比3个1/5少1个1/5,即2个1/5比3个1/5小,所以2/5<3/5。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时指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数的单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数单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刚才学习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说出(1)画个图来看一看;(2)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第一组图,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组图,教师可以在比较第一组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接着说明这两个分数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吗?哪一个大呢?引导学生说出1/8<1/4,所以3个1/8<3个1/4,即3/8<3/4。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两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然后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3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看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数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的分数范围扩大到相同的分子的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些的方法,是比较大小的最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必须牢固、准确的掌握。

  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考虑到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更注重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上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比”的算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直观图形,动手折叠等,使学生对算理的理性认识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

  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是化难为易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汇报进行学习。比如:先在小组内探究2/7和1/6的大小,然后在班上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再如:先独立比较1/6和3/10,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展示不同通分的方法,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通分方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4

  最近这两天一直在学习分数,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刚开始我是这样讲的,先让学生用实物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二是通过面积模型,让学生借助面积模型进行比较,初步感受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同时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单一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的比较学生们学的很快,基本上他们都可以很快的把大小比较出来,同时对于这一知识点中午我让孩子们进行了巩固练习,就是想着担心他们在后面的分母相同的情况时容易出错,因此在下一个指知识点分母相同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先涂颜色,再比较大小,或者给出图说出相对应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整节课下来,发现他们的接受程度还是很不错的,一个个说自己会了,简单,因此在中午的数学小练习中我把两种情况掺杂在一起,想看看他们的反映情况,结果真是太高估了这帮小学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对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况已经完全搞混了,不知道如何去比较大小。

  后来反思自己还是对学情了解不准,太高估了他们,被动的被小孩牵着鼻子走,无形之中把这个知识点给提前搞混了。其实现在想想当时我应该讲完分子相同的情况后就让学生强化巩固,这样中间再加上一个几分之几的过度,消化分子相同情况的'比较这一知识点那么在接下来的分母相同情况的比较时学生们就不容易出现两个知识点搞混的情况。应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专题强化,这样就可以摆脱前摄抑制的影响。

  于是在今天的数学练习课上我又把两个知识点拿出来进行讲解,对比,归类,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几个分数大小比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子相同是一类,分母相同又是一类,对于分子相同的情况如何从意义方面来比较大小让学生说一说,对于分母相同的情况如何从意义方面来比较大小也让他们说一说,并且最后帮助他们把分数的意义三句话归纳总结,分几取几,让学习稍微吃力的孩子按照这个模式说一说,希望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们不会在出现像今天的迷茫情况。

  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有需要一个接受消化的过程,对于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再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还得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学情,争取一个一个知识点把握清楚,打扎实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才会记得更加牢固更加清楚。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5

  《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能正确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本课教学主要是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情境 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教学楼和操场为一件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你们能不能当一当裁判来平息他们之间的争吵,有没有信心当好这个裁判员?这时孩子们很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来帮忙他们解决问题,当好这个裁判,因此个个信心十足,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二、巧设疑问 激发探究欲望

  出示课本情境图,让生找到教学楼占校园面积的2/9;操场占校园面积的1/4这两个信息后,让生猜想:他们为什么事而争吵?得出他们为谁的占地面积大而争得面红耳赤,引出如何比较1/4和2/9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问题,再让学生猜测谁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后通过各种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都积极投入到探究这两个分数到底哪个比较大这一问题中来,因此得到的比较方法可谓多样:有的用折纸来比较俩分数的大小;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有的在一个图里即表示出1/4,又表示出2/9;有的直接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来比较;有的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三、巧用方法 让接受与探究相结合

  借助比较的方法理解“通分”的含义及探究并掌握通分的方法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如何揭示“通分”的含义,在备课时我就一直在考虑: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总结?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觉得还是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因为这样才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于是课堂上指着学生所得到: 1/4=9/36 2/9=8/36这两个式子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通分,而后请学生根据刚才比较的过程,说说什么是通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等式,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而后不断加以提炼得到了通分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把接受与探究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充分的理解了什么是通分,为后面探索通分的方法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巧用生成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比较5/8与4/7的大小时,注意让运用各种不同比较方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除了新课探究中的方法,一个学生居然还发现另一种新方法:两个分数分子都与分母相差3,所以5/8大。对于这个有价值的发现有的同学并不懂理解,于是我适时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与1比较的话,5/8与1相差3/8而4/7比1少3/7,3/8比3/7小,所以5/8大于4/7。这样学生在比较7/8与9/10的大小时就轻而易举了,不仅懂得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来比较也懂得跟1比较了。

  反思本课的教学,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通过将5/6与8/9通分,就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只一道题,学生还只有初步的印象,没法真正体会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因此更多的同学说出喜欢用54做公分母,因为把分母直接乘起来更方便找公分母,没能体会出用最小公倍数的好处。而如果通过通分的练习后(如将1/3与5/9通分),再来比较的话,就能对用最小公倍数来当公分母比较简便有更深刻的体会了。再来由于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既要比较大小又要掌握通分的方法,为了使这两个知识点掌握牢固,因此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拓展练习,没能让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遗憾。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6

  1、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 学。"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成为预习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突出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预习,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索、独立 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 把握教学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预习,你已知道了什么?"学生把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大胆地表述出来,在交流中,学生思路 开阔,个性张扬。

  2、预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

  但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现 象。如果让学生预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让他 们尽情地想、尽情做。预习后每一个学生对问题或多或少地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就不必在独立思考这一环节上花更多的时间,交流的进度自然也就快了,同 时,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展示了画图、找一个数比、通分等方法,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 经验分别提出了先化成同分子再比较、与除法联系化小数比较、比倒过来数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 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

  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 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预习还能使本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落实,为知识的 巩固和拓展赢得更多的时间。案例中不但顺利完成了巩固练习,还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生活中数学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预习,使学生更加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 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生的预习是个体自主学习的.开始,这时他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提前解决 了,产生的思考与疑问则成了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这些来自于学生的思考与问题,容易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知 识基础,探索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讲自己所知道的,说自己的发现,提自己的疑惑,通过交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 没有预习给他们的"底气",我想,案例中争着发言,全班人人积极参与这样的场景可能不会出现。作为教师,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要认识并把握每个学生的个 性特点,给不同差异的学生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中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各自才能的机会,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只要他们努力参与、 主动交流,所有的即使再小的闪光点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一定要让他们学会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学会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 发现的天地。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7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去比较,或者是把分子变成相同的,比分母。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比较大小的方法的两个重要成份都已学过,在这节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

  3、教材的分析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是安排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教材创设了“校园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提供了三种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根据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第三种思路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通分的方法,会正确通分。

  3.经历多种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口渴了,悟空化来了一个大西瓜,有八戒来分,他给师傅和沙僧分完,剩下的给自己分了1/4,给悟空分了2/9,想想他和悟空同样多,还是谁多谁少呢?(由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2、引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然后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适时作如下引导提问:

  A、什么样的分数容易比较大小?(同分母)

  B、若分母变了,分子要不要变?如果分子变了,分母要不要变?

  C、用什么做分母比较合适?用什么做分子比较合适呢?

  D、分母、分子的变化要根据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再组织进行全班反馈。

  要求学生说明:

  A、以什么作分母或分子,为什么?

  B、根据什么来变化分母和分子的大小?

  C、比较结果

  3、自学课本53页的内容,将自己的方法与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比较。再想一想,有哪几种方法自己没有想到?

  4、尝试练习。(课本54页“试一试”)

  5、归纳、总结。

  A、什么是通分。

  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把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叫通分。

  B、强调两点:①、和原来的分数相等。②、分母相同的数字。③、分子相同。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来试一试,体验一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书上是怎么介绍通分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请仔细看黑板,上面的4种方法,哪一种是运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

  A、看老师通分:(板书)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发现了教师板书中关于通分的几种错误,让学生各抒己见,纠正错误。)

  B、关于通分还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发现了关于通分重要的一点: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就统一了分数单位,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了,在这里这个相同的分数叫作:公分母。

  C、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通分吗?

  D、来大家对通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来试一试。出示:

  2/5和4/7

  先独立尝试,由师收集各种做法,展示。引导学生集体讨论

  (1) 先检查一下,这些做法对吗?

  (2) 都对,那你有什么发现?

  (3) 你喜欢哪一种?

  7、小结: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还理解了其中一种方法叫通分。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8

  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1)动手操作比较;(2)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图,找包含的分数单位,启发学生说出:2/3是2个1/3,1/3是1个1/3,2个1/3比1个1/3大,所以2/3>1/3;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1/5比3个1/5少1个1/5,即2个1/5比3个1/5小,所以2/5<3/5。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时指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数的单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数单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刚才学习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说出(1)画个图来看一看;(2)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第一组图,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组图,教师可以在比较第一组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接着说明这两个分数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吗?哪一个大呢?引导学生说出1/8<1/4,所以3个1/8<3个1/4,即3/8<3/4。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两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然后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多,每一份反而小(也就是分数单位小),所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9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小于10);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初步认识分数。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其实,在本课的'教学中蕴涵着三种分数比较的方法,即三种比较模式。

  1、看图比较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个的模式中包含三个比较环节: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大小,教材给出的教学情景的目的也是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时,可以联想到图形的大小。所以我把例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看到的图形,想到的理由进行交流。

  2、理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出填分数的理由和比较分数大小想法,再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理由,然后根据分数的概念得出结论。在探究比较中,注意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同分母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这一部分不是由老师教给学生,而是由教师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推理,归纳。

  3、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较”的模式

  在这里,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推理,最后归纳出: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小;分子是1(分母相同),比较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的法则。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通分的方法,会正确通分。

  3.经历多种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 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

  一、引入,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2、(1)先来看两个分数:和,谁大?你是怎么判断的?

  (2)那这两个分数呢?和

  3、再来看看这幅图(出示主题图)。

  (1)仔细观察,你感觉谁的占地面积大呢?理由。

  (2)究竟谁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比谁的占地面积大就是在比什么?

  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快速判断出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3)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分母不同,分子也不同

  (4)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和谁大?试着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二、探索判断的方法,引出通分

  1、尝试比较,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来试一试,体验一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看书自学,理解通分这一概念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都比较出了大于, 也就判断出了操场的面积大。请翻到书53页,看看书上还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

  (引出通分的概念)

  书上是怎么介绍通分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请仔细看黑板,上面的4种方法,哪一种是运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

  同学们发现了关于通分重要的一点: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就统一了分数单位,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了,在这里这个相同的分数叫作:公分母。

  (3) 请看邹老师通分: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关于通分还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通分吗?

  3、来大家对通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来试一试。出示:

  将和通分

  先独立尝试,由师收集各种做法,展示。引导学生集体讨论

  (1) 先检查一下,这些做法对吗?

  (2) 都对,那你有什么发现?

  (3) 你喜欢哪一种?

  4、小结: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还理解了其中一种方法叫通分。

  第三个环节

  巩固新知(练习题略)

  教学反思:

  思考一:是创新使用还是照本宣科?

  有了上面的指导思想,我又认真研究教材,感觉教材上给出的两个分数和,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于是想不用书上的主题图,改为和比大小,这样借1比这种方法也可以出来。在和我们数学组老师一起研讨时,一位老师问起我换掉主题图的理由,并建议我多思考一下这个主题图为什么放在这里。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认真地开始读起教材来,这才意识到,这幅主题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和的大小,而且教材选用和这两个数的目的就时要避免比较的方法过多,反而容易冲淡这节课的重点通分。于是决定还是尊重教材照本宣科上吧。这样这节课的三个板块就初步定了下来,一是初步感知和的大小,二是在探究和多种方法比较大小的基础上理解通分,三运用通分解决比较大小问题。

  思考二:究竟一节课能有几个重点?

  由于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第二个环节设计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能在小组内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习。同时希望以小组汇报为平台引发全班的讨论与思考。但是试讲下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又问了我两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一节课将近三十分钟都在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那学生们会感觉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我哑然了。是啊,尽管这节课有我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时间上调控不当的问题,尽管我万分清楚这节课的重点是通分,但我对引导学生讨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无法舍弃,反而会让学生弄不清这节课的重点。而一节课可能会有两个重点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在我校数学组老师的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这节课中比大小的多种方法只是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通分这一概念设立的。学生学会了通分,就自然能运用通分这种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了。于是当前我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比较大小方法时如何作好时间的有效调控,我的策略是妙用评价,就是当需要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时,我请学生评价,当讨论快偏离主题时,由老师来评价。

  思考三:关于通分这一概念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己读?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话,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拿到我校数学团队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看老师错误的通分。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1

  本次评优课我执教的分数比较大小,上完课发现自身的一些优势和不足现在做一下反思:

  优点

  1、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了备课,把分数比较大小的难点放在了一课时。根据练习反馈,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所学知识。

  3、课堂上使用多种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班中随读生小冀都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极高。

  4、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小组交流探索新知,总结规律。

  不足

  1、练习缺少坡度,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没有能够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拳脚”。

  2、由《西游记》给八戒帮忙导入,学生总结出四分之一大于八分之一,没有一个给八戒的反馈。

  3、了解学情还不够,对那些已经掌握新知的孩子考虑的不够。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2

  今天在教学《分数的大小》中,同学的表现又让我再一次欣喜。同学想法的多样化,解决策略的多样性,让我和学生一样很有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在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完成新知的探究,从而轻松的掌握知识,我在《分数的大小》这一课里,并没有更多的创设情境,而是直奔主题: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这里有一张若干年后重新规划的学校平面图,我们来观察一下。于是出示课本的主题图,请学生寻找图中的信息“教学楼占校园面积的,操场占校园面积的”,并提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楼和操场那一个的占地面积大?“谁的占地面积大,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折纸、画图或猜想来比较。”于是拉开了本节课新知探究的序幕。

  学生先独立活动再小组交流。反馈中想法真是多样。其中有的同学通过画线段图或画表格直观发现〈;有的同学用折纸:取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2份,一张平均分成4份取1份,然后把得到的和重叠在一起,发现〈;有的同学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和,发现〈;有的同学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发现〈……在这一环节本只想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直观的方式来比较,可没想到连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来比较的方法也都探究出来了,而且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很好解释为什么,使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不攻而破,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看到学生能真正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我真的非常开心。因此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探究,因此探究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三是能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并表达出来,即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及概括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是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良好品质的养成,同时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共同完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3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活动贯穿始终,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始部分,通过创设摸奖的情境,复习以前学习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新知学习部分,先通过例题1“猜左右决定由谁先发球”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以此为桥梁,将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过度到定量刻画,这也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紧接着,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通过摸球,继续感知在摸球过程中每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例题2的.学习比例1提高一个层次,为了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魔术表演中常见的扑克牌为载体,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整堂课始终为学生创设各种游戏活动,让其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一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如通过猜左右的方法决定发球权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不同的摸奖活动方案中认识中奖率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注重对知识的深层挖掘。

  试一试的第(1)小题是要学习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多种思考方法,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在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提出如果任意摸一个球,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三,可以怎么装球?此时,学生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了,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其善于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拥有一张网,去捕获所有的鱼。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知识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分数知识较为抽象,因此,课一开始,我通过创设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吃西瓜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被猪八戒的贪吃逗乐了,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质疑:为什么觉得猪八戒好笑?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

  整堂课,充分了解中年级学生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的特点,从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入手,慢慢培养抽象逻辑思维。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继而培养学生加以总结: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有了这两句话,那么学生在简单的分数比较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课后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逐渐递进,同时注重趣味,而不显单调。如:

  1、立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点评,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点评,说理由。)

  3、露一手:比大小,看谁眼睛亮!

  (把分数从图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

  4、开放题:随意说说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把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让学生在这一练习中与分数来个亲密接触,从而体会分数并不难懂,树立学习信心。)

  5、游戏:看谁最机灵。

  (为学生准备1-9九张数字卡片,通过小组合作竞赛,让学生加深对:“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1、没有充分利用好情境,如:由情境引出的分数1/4、1/8,可以直接作为新知让学生进行探究,避免重复嗦,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部分练习无法展开,进一步渗透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着实可惜。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5

  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这时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用描述性语言说出事物可能性大小,而是会用分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体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和客观性。

  1、能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先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

  2、教学过程中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摸球的游戏这一情境让学生有目的深入研究、逐步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为其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让学生去经历、去研究。

  3、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并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学习过可能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4、通过练习,让学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通过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还是较落实到位的。但课堂气氛以及老师调动性的语言可以增加一些,使师生之间能感觉到一种热烈的交流。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4-1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8-20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1-08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2-11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2-2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2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7-26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9-1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29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