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5 08:02: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语言运用

  1、根据课文填词(每空填2字)。

  (1)()间,它们全逃散了!

  (2)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了……

  (3)学着听爸爸打()的声音。

  (4)()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

  2、试在括号里填上拟声词。

  (1)()的磨砂声

  (2)()的哭啼声

  (3)()的水滴声

  (4)()的崩倒声

  (5)()的电铃声

  (6)()的流水声

  3、摘抄文中写视觉、听觉的四字词。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1)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

  (2)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

  5、学用文段的语言形式写一段话(提示:从多方面写好一类事物)。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问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道夫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课内精读

  (一)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6、画横线句子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7、自选角度评述第一段话。

  8、试着在第二段文字中补写两三个关于动物声音的例子。

  (二)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2)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

  (3)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

  10、结合语境辨析下列“声音”的具体内容。

  (1)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2)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3)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11、阅读第三段选文,用横线画出“没有感觉”的人的具体表现。

  12、举例说明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13、用波浪线在二、三段文字中标出能显现文章层次脉络的句子。

  课外选读

  鸟类亦有外语(节选)

  任何种类的动物,对于它耳朵听到的声音,只选择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种声音对某动物是否有意义,是和该种动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经历有关。野生的乌鸦和海鸥与其同类通讯是用声音,近似于一种语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发现许多乌鸦和海鸥,能听懂同类鸟儿的叫唤声。他们发现,在美国的乌鸦有特别的告警声调,其他美国乌鸦闻之则飞去。他们以高度原音的录音带,把宾夕法尼亚州乌鸦的告警叫声录下来,然后对着法国的乌鸦播放出来,它们听了不仅不飞走,反而聚拢来,或者毫无反应。把美国海鸥的警叫声录下,再对法国海鸥播放出来,法国海鸥亦无反应。法国的鸟儿,似乎听不懂这种外语。

  (选自《生物新视野百科知识》)

  14、“法国的鸟儿,似乎听不懂这种外语”中“外语”是指:__________。

  15、选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

  思考探究

  17、一个演员说:笑声是温馨拨动声带而生。一个心理学家说:哭声是痛苦扯动喉咙而生。那么,你能说说读书声怎样产生的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全诗共有4个小节。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背诵这首诗。

  2、引导同学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3、抓住能唤起同学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同学联系自身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4、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课前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同学:预习课文,查找与书有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你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书的名言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

  1.认字环节

  点出 “履”“扉”这个字,并解释 以和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同学活动:由同学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竞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同学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

  (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同学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身的感性认识。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

  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同学从读诗、体会诗、再到讲故事经历了这样步步洗礼,感情的升华,让同学脱口而出自创得诗歌,有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

  (从读诗、悟诗、讲诗再到背诗同学已经对本课诗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下步的仿写诗歌做好

  (由同学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竞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同学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通过阅读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积淀,让同学把自身的想法写出来,发挥自身的想象翅膀,给他们一次创作自身诗歌的机会,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找到了切入点,逐步建立对诗歌的敏感,培养同学对诗歌的兴趣,此环节是一个拓展环节)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练笔:我与书。

语文教案 篇3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可是,如果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

  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一)识字写字

  1.读文识字。

  (1)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

  (3)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读给同学、老师听,请他们评价。

  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2.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3.找反义词识字。如,南—北、稠—稀、快—慢。

  4.联系实际记字。

  出示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方法讲给同学听。如:

  “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故事讲的是李白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在磨,准备把它磨成一根细细的、尖尖的针。“针”就是“一根铁针”的“针”。

  我是这样记“忠”字的,“我们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5.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翘舌音:忠、盏、稠、针

  同偏旁:积、稠、稀

  同结构:上下──忠、导、盏;左右──积、稠、稀、针、碰、慌

  (2)重点指导。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①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②禾字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二)朗读感悟

  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

  1.激趣,初读。

  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呢?

  要是你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那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告诉你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一些方法,想知道吗?请在书中找答案吧。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选段,细读。

  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倾听,品读。

  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4.推荐,连读。

  (1)听了刚才同学的选读,你认为哪一节谁读得最好,请这些同学上台把课文串联起来读。

  (2)其余同学听听,课文告诉我们几种辨别方向的办法?

  5.小组合作,研读。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读,填写下面的读书报告,或小组自己设计报告内容。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什么时候观察什么怎样辨别白天太阳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天积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你还有其他办法辨别方向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沟渠向导忠实指点

  分辨辨别永远高挂天然

  大自然北斗星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分别别处

  指:指挥手指指南针

  方:方向地方千方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

  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学生自由举例,说出读音并组词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在打比方时要注意恰当,并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六、学习“笔下生辉”

  一、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第十屏)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哪些“童年趣事”?(板书作文题目: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童年趣事)

  二、明确要求,扩展思路

  (一)读读题目。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二)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板书:写清经过)

  三、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一)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二)同学们的趣事还真不少!你们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吗?上课之前我已经把它写了下来,还想请你们帮我指点一下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呢!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学生自读。

  2、指名交流:哪段话写得好,写得有趣?好在哪儿?(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要把文章写生动,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三)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板书:表现有趣、难忘)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互评 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六、学生修改习作

  七、学生展示优秀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笔下生辉 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

  ——童年趣事

  写清经过

  表现有趣、难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语海畅游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例句,引导学生交流打比方的句子,然后再启发学生说句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捏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离开地球 升上天空

  加速前进 脱离地球

  接近月球 平稳着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当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

  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

  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

  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①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

  3.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

  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

  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4.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语文教案 篇7

  《登鹤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鹤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教学这首诗。可以采用:“读、查、连、话、想、悟、疑、背”八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读。

  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

  2、查。

  让学生把诗读熟了,再要求解释字义,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如“依”“尽”“欲”“穷”等。从字典中查的字义,要放到诗句中,看能不能说得通。说不同的就要找个相近的意思想一想。“如白日依山尽”的“尽”字,字典里的解释是“完毕”,“太阳*着山完毕了”这说不通,改为“太阳*山消失了”,“太阳*着山下去了”就说得通了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把字典里同联系上下文结合起来解释古诗的字义。

  3、连。

  要求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白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有的诗句直译不好说,老师应予点拨。如“欲穷千里目”可还原为“目欲穷千里”,然后让学生用白话式着说一说。

  4、画。

  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的事物画下来。要提醒学生不要照者插图画,要尽量画得与它不同,,与众不同。要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在哪里?鹤雀楼应画在什么地方?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地方?想好再画。

  5、想。

  学生根据诗意画画,是第一次想象。根据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老师的描述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老师可要求学生全身放松,两眼微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随着老师的描述再次进入意境。老师的描述应从舒缓到昂扬:“一轮红日拌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这样的`描述,学生不一定能句句听得明白,但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6、悟。

  悟就是领悟,让学生根据老师描述展开想象后,可启发学生:“从诗意的想象中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对学生的体会,不要局限与对“登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的认识,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

  7、疑。

  疑就是质疑。对古诗的质疑。不一定要全部弄明白。有的可存疑,激发学生再今后读书中不断求知的欲望。如“白日”为什么不用“红日”,就不一定要讲清楚,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

  8、背。

  背是语言积累,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把诗背下来。

  简评:

  古诗“八部”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1、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诗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作者用的是形象思维,用意象说话,读诗就要透过字面意思,从理解意象入境,去体会作者的感受。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己读一读,查一查,连一连,从而自己读懂的字面意思;然后再画一画、想一想、悟一悟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深入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诗要想象,读诗也要想象。教者两次引导学生想象。一是借画想象,通过引导学生把诗意画面化,更好地把握意象入境;二是借语言想象,老师通过对待诗意的生动的描叙,让学生凭借丰富的语言想象,使学生头脑中的意象更丰富,更清晰,对待中情感的感受更真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雨声的录音,启发谈话:你在哪儿听过这样的声音?听着这雨声,你想到了什么?

  A生:我想象到了风声,风声越来越大。

  B生:我想象到了雨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急。

  C生:可以想象到风吹树摇、雨打屋檐、阴雨迷蒙的景象。

  ……

  (通过放录音,把学生带进雨景中,给学生一亲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情,使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欣赏雨中的美)

  2、教师谈话激趣:这两天,老师的耳边也一直萦绕着这动听的雨声,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片流动的绿色。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阅读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的声音和色彩就这样印在了心理。读过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推荐给大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吧!(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读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倾听,感受。

  2、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想像,让学生尽力去想)

  A生:我仿佛看见山林里一片流动的绿。

  B生:我仿佛听见了雨声所带来的音乐美。

  C生: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雨中山林美景画。

  ……

  (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同学们想象的真是太丰富了。)

  3、初读课文。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课文

  a、划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b、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c、边读边想边画,标出不懂或疑惑之处。

  d、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初读体会。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突出学生自主交流、汇报、读议,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美、感悟美、欣赏美)

  三、自主练读,读中自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选几位合作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部分?为什么这么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阅读体验。学生发言时暴露出的阅读困惑,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或通过谈自己的体验给予必要的帮助、点拨。

  (师引导启发学生:这是一片寄情入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的散文,描绘出了山雨的神奇、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望岳》,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2.通过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诗歌教学必须让朗读贯穿始终,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诗歌学习的主体。老师尽量少讲,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石壕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1.听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生字词,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诵读。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细读课文,品味探讨

  1.观官吏之举

  通过诗文改动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2.听老妇之诉

  文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找出具体的语句谈谈。

  想象当时具体的情景。

  3.察作者之情

  四、展读课文,深入探究

  1.领会杜甫矛盾的心理

  2.试背诗文。

  板书设计:

  观官吏之举——毒

  听老妇之诉——苦

  察作者之情——忧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