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9 11:43: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荐]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荐]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积极参与多来咪俱乐部活动,愿意大胆展示,体验参与大活动的快乐。

  ·喜欢趣味问答小知识,积累植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两个班级都进行了《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

  (材料准备) PPT、各种乐器等。

  重点与难点:相关主题经验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场,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在《do re mi》乐曲声中依次入场,并跟着主持人一起舞蹈。

  2、主持人:天空中有绚丽彩虹,音乐里有七彩音符,让我们伴着动听的旋律一起走进音乐幼儿园的(幼儿和:do re mi俱乐部)ye!(幼儿自由地入座)

  二、第一环节:口号——“你歌我舞显身手,唱唱跳跳快乐多”

  分班进行集体歌舞表演:

  1、大一班:民族舞蹈大串烧

  2、大二班:我爱北京天安门

  3、大二班:小小京剧《剑舞》

  三、第二环节:口号——“小小问号问个啥?植物知识来回答”

  1、主持人:植物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最近我们两个班级都在开展“有用的植物”主题。知道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一场植物知识大pk,看看谁知道的植物的知识多。好,那你们可要听清问题,开动脑筋哟。

  2、教师出题:

  (1)请你各说出两种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名称。

  (幼儿回答后,出现图片,丰富幼儿经验)

  (2)请问这些蔬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根、果实、茎、花等)

  食用种子:毛豆、花生

  食用茎/叶: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油菜、韭菜、小白菜等

  食用根:萝卜、胡萝卜、土豆、番薯等

  食用花:西兰花、花菜等

  食用果实:西红柿、辣椒、黄瓜、丝瓜、南瓜和茄子等

  西兰花和花菜的'茎和花可以吃。

  (3)请找出图片上生长在地里/水里/泥土上/藤上的植物。

  3、对答游戏:菜地里的歌pk赛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以不间断的一组为胜。

  师:什么高高藤上挂? 生:丝瓜(黄瓜等)高高藤上挂。

  什么生长在水中? 生:莲藕生长在水中。

  什么长在泥土里? 生:红薯长在泥土里。

  什么尖尖细又长? 生:辣椒尖尖细又长。

  什么灯笼高高挂? 生:南瓜灯笼高高挂。等等

  4、找找生活中我认识的蔬菜,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出示PPT图片,幼儿讲出自己认识的几种蔬菜。

  ●小结:植物的知识有很多,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植物,也会天天食用蔬菜瓜果,对于这些常见的东西我们要能认识它并知道它的名字。

  四、第三环节:口号——“才艺大比拼,爱怎么拼就怎么拼”

  大一、大二班各出一个才艺节目

  钢琴四手联弹、钢琴独奏、大提琴齐奏。

  五、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够不受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的影响,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各一

  2、幼儿用书,笔

  3、背景图

  活动重点(难点):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图形找家,复习认识几何图形

  1、黑板上有些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2、连线的'形式帮助图形宝宝找家。

  小结:图形宝宝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都可以找到有图形标志的家。

  二、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

  1、出示长方形。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它和正方形有点像,那么是不是

  正方形呢?它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正方形和

  这个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个图形虽然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这个图形只有两条对边一

  样长,做另据的两条边不一样长,这个图形有自己的名字,叫长方形。

  三、经验拓展,寻找身边的长方形。

  1、观察身边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2、学校、家里、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感受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塑料杯;温度计;擦手干毛巾;冰块;湿毛巾;小脸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每组一块记录板、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这儿有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我想让它快些冷却下来,有哪些办法呢?

  (幼儿介绍)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1、引导幼儿分组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就按照自己记录的方法进行实验,让热水变冷,看看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温度降得快。"

  (1)"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实验步骤:

  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寻找材料--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结束,请每组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介绍)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5、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法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留疑)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 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泡泡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气泡,孩子们很喜欢跑跑吹到天空中漂漂荡荡那种感觉,那我们就来让幼儿熟悉泡泡观察泡泡,让幼儿更加了解泡泡,通过泡泡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感觉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所是、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过泡泡来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发现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

  活动过程:

  一、吹泡泡。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尝试吹泡泡。

  2.请吹得大的孩子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儿再次尝试吹泡泡。

  4.幼儿两两结伴,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谁吹的泡泡小。

  二、看泡泡

  1.请幼儿观察肥皂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2.请幼儿在尝试在瓶口吹一个大泡泡,把这个大泡泡作为照相机,透过它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抓泡泡。

  1.教师或个别幼儿吹泡泡,其他幼儿共同抓泡泡。

  2.请幼儿看看抓到后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2、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萌发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二、重点:

  通过各种尝试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索兴趣。

  三、难点:

  初步探索潜水器沉浮的原理。

  四、活动准备:

  1、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可乐瓶人手一份、水盆每组两个、毛巾每组一条。

  2、潜水艇沉浮示意图一张。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去找找潜水艇的秘密吧!在找潜水艇的秘密之前,王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看王老师这里有些什么?(橡皮泥球、乒乓球、夹子、气泡膜。)

  (二)沉与浮

  1、谁会沉?谁会浮?

  (1)设疑:你们猜一猜橡皮泥球、气泡膜、夹子、乒乓球在水里,谁会沉下去?谁会浮起来?(请幼儿自由讨论,预设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

  (2)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样(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小结:原来在水里的时候乒乓球、气泡膜会浮起来,橡皮泥球、夹子会沉下去。

  2、换一换。

  (1)那怎样才能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呢?(给予幼儿一定时间自由思考讨论。)

  (2)请试一试你的想法。(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到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为什么会下沉(上浮)呢?(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对于失败的幼儿,要鼓励他们不气馁,同时引导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失败对幼儿也是一种经验积累的好机会,要适度把握。)

  (4)教师小结:当乒乓球和气泡膜变重的时候,他们会下沉。改变橡皮泥球的形状或是借助浮力较大的物体的帮助,可以让沉的物体上浮。原来,沉浮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三)潜水艇的秘密。

  1、潜水艇的`沉与浮。

  (1)我们现在来找找潜水艇的秘密,我们做了实验后发现改变物体的沉浮很困难,可是,为什么潜水艇在水里可以想浮就浮,想沉就沉呢?(幼儿带着问题思考。)

  (2)老师这有一个可乐瓶子,假如它是潜水艇,你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让它浮起来?请你试一试。(幼儿结伴讨论,随后操作。引导幼儿活动后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观看潜水艇沉浮示意图。

  (1)出示潜水示意图,提问:潜水艇为什么会沉下去,为什么会浮起来?(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潜水艇是通过排水系统改变自身的重量,排水上浮,进水下沉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3)结束语:今天我们找到了潜水艇的秘密,回去之后我们再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沉浮好吗?

  (四)活动延伸:

  1、益智区投放纸船、木材等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体验沉浮实验带来的乐趣。

  2、和爸爸妈妈去科技馆参观,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伪装的含义。

  2、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

  3、加强幼儿对解放军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

  1、录像带;不同颜色的衣服;油性化妆颜料;毛笔;不同颜色的染料;不同颜色的纸;国旗一面;磁带(我是一个兵)。

  2、有小山坡的绿地。

  活动过程:

  1、欣赏录像。

  教:今天,我带来一部很吸引人的录像,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提问:

  在录像中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解放军,在作战。)

  他们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迷彩的)

  叔叔们在作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带这样的帽子呢?

  (这样不易被人发现)

  小结:

  这种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方法我们称为——伪装。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小动物也运用了这种方法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你们知道有谁运用了这种伪装的方法吗?

  (变色龙会随周围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的颜色;蛇会将自己的身体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颜色;美丽的.蝴蝶躲在花丛中让我们也很难辨认)

  2、探索活动。

  师:一会儿,我们要到户为完成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穿越中不被敌人发现,我们须做好哪些准备?

  (户外)

  在这,我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多材料,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做成伪装自己的材料呢?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尝试给自己或他人伪装。

  (2)幼儿选择服饰、染料、油彩进行伪装化妆,教师观察、引导。

  3、穿越封锁线。

  师:现在的我们一切准备就绪,看,在那边的山头上我们的国旗正随风飘扬,在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的途中,千万要小心,不要被敌人发现,战士们我们在国旗下会面。

  (1)放音乐幼儿穿越封锁线,教师担当“敌人”。

  (2)教师讲伪装不好的幼儿安置在身旁。

  (3)幼儿欢呼。

  4、小结。

  师生围坐草坪上,一同随音乐,作舒展运动。

  (同时)提问:为什么在穿越封锁线中,某某小朋友被“敌人”发现了呢?

  幼儿讨论。

  5、整理现场。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不倒翁具备底部是半球体,里面装有物品的特点。

  2、动手操作,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倒翁玩具3个,不倒翁操作玩具15个,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若干,记录纸,《不倒翁》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猜一猜说的是什么?(一种玩具)

  二、玩一玩中观察发现不倒翁特点。

  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不倒翁,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请回到小板凳。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不倒翁的?(没动它时它是直直的,推它时它怎么也倒不下)。

  这三种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底部是半球体。还有呢?肚子里是空空的吗?)

  出示记录表并小结:你们观察到不倒翁底部是个半球体,身体里面装有物品。

  三、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1、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不倒翁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这种底部是半球体的不倒翁,你们想做一个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你们分别放进去试试,帮老师选一选哪种材料适合做不倒翁,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

  孩子们,把你们的不倒翁留在桌子上,回到板凳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们刚才试了棉花和太空泥了吗?放进去怎么样?为什么放进棉花和太空泥的倒了而放进沙子、豆子的能站住?(沙子、豆子等比棉花、太空泥重)

  小结:原来,放棉花和太空泥的不倒翁像没吃饱一样,肚子里轻飘飘的站不稳。而底部放了沙子、黄豆的不倒翁重量都集中到了脚上,下重上轻,就能站住。

  提问:你觉得弹珠够重吗?为什么放进去还是倒了?

  小结:由于弹珠是圆形的,放进不倒翁里滚来滚去,滚到哪边就哪边重,不倒翁总是倒向重的一边。

  提问:什么东西能让不倒翁立住?我来让不倒翁摇晃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我们来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不倒翁。我们打开看一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沙子、黄豆放进不倒翁里虽然能立住,但是一摇晃,里面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倒下了。而有太空泥帮忙的不倒翁,不会滚来滚去,摇晃起来,重量还是在脚上,所以始终不会倒下。

  孩子们,你们变成不倒翁试一试,我来推一推。如果重量集中到一只脚上会怎么样,重量集中到另一只脚上呢?要集中在哪里?(中间)

  3、再次尝试制作,增加成就感,体验乐趣。

  孩子们,你们还想再做一次不倒翁吗?好,再去试一试。(老师指导重心偏离的`不倒翁)我们让不倒翁们跟着音乐一起摇摆起来吧!

  总结:根据我们刚才的操作,发现不倒翁里面要放重的东西,而且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活动延伸:

  这是小朋友在幼儿园做的不倒翁,在家里可以做不倒翁么?用什么做?一起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再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原来,我们生活中底部是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来做不倒翁,想不想试试?下节课,你们把家里制作的不倒翁带来一起来玩,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6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