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0-04-13 20:03: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观察物体三》是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必须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然后让学生经历大量的观察和拼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教学中我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游戏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像力。

  教材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剪纸图案入手,从而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轴对称现象。然后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再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及举例,进一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雪上活泼,富有好奇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的活动,大胆的防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啊横的主题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难点:准确找对称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观察物体》是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使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并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作以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着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猜班集体中的小钢琴家的情境,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福娃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福娃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祝福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是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美好的祝福中,学到了知识。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福娃这个环节,我事先准备了四个同学观察福娃的录像和四个方向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判断,然后让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必然会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想环节。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祝福箱有六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得到哪些祝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近结论方向的猜想。其次,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猜想过程。教师分步出示了房子、路灯从上面、侧面、正面的观察效果图,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在观察讲台的时候,为了便于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某位同学的观察结果,我采用了用数码相机拍照的形式,但是忽略了应站在学生位置以学生的高度进行拍摄,今后应注意。

  2、在一位同学在桌子一个角的位置观察讲台时,让学生说出:这三个面的名字。这里忽略了学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学生无从说起。

  3、通过课后测查我发现,学生们能够正确区分欢欢的不同方向看到图片的时候,在区分前后两张图片时,100%的同学判断正确,但是在区分左右两张图片时,判断正确的同学占75.7%,也就是说,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区分左右的时候还有困难,在重新备课时,要在这个地方进行调整。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8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还叫学生每人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堂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玩具不同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想能力。再由实物观察过渡到使用学具小正方体观察,比如把三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重叠起来观察,从正面、侧面、后面、上面等不同位置去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体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状。从而达到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升华。不足的地方是感到离开了实物,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全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是达不到很理想的效果。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个人认为学生应该多上一些这样的活动课,学生在活动课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操作、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实践等学习能力。

  一、观察物体。

  1、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动手拼摆。

  1、引导学生同桌里充分的讨论。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说得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4、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想象力来拼组图形。学生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具体的“做”,使学生巩固对所学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影像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的想像能力。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教学时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观察物体,经过前后两个面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

  二、利用肢体语言,突破教学难点

  对学生而言,左、右观察到的图形的判断是一个难点。在让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观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在观察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在观察水杯时,充分利用这一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学生从左、右两个方向观察水杯时,用肢体表示出来自己看到的水杯样子,学生一边手臂叉腰,一边欣喜地发现水杯的柄在我的右(左)边,从而选出正确的影像。

  以上两个方面是在教学这节课中的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观察对象的具体化造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够

  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物体时,都安排了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如:水杯,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出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不同结果,学生完成的情况尚可。但是在练习中,学生面对抽象的图片观察,出现的错误较多。原因有二:1.学生不会读题。2.空间想像能力较差。在教学这节课时,应该安排一道类似的题目,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提出注意点,可能会更加完整一些。

  二、师生交流较片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在我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往往出现一种现象: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后,不再给其他学生机会去表达。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实,不管学生说的是否重复,都应该让他们多锻炼说话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困难生,要多给机会让他们说,重视他们的课堂表现。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0

  围绕我的目标,我是这样来达成的:课一开始,我以汽车的图片来学校的雕塑导入,内容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要全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我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首先出示长方体的茶叶盒让学生从整体观察,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从正面、上面、侧面来观察。这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一个环节让学生把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茶叶盒的形状用笔画出来,最后一个练习题让学生找出1、2、3的对面分别是几。

  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生生互动较少,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小组活动上再下点功夫,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我还要努力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平淡的教学放出智慧的光芒。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4.反思“英语教学反思”

5.《观潮》教学反思

6.教师教学反思

7.《乞巧》教学反思

8.《将心比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