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

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

时间:2021-01-05 23:43: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木偶奇遇记》一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木匠捡了一块调皮、不听话的木头,把它做成了一个木偶,取名匹诺曹。可匹诺曹不诚实、爱撒谎,害得父亲进了监狱,差一点把自己的命搭上。经过几次教训,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决定做一个诚实、善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这本书中,匹诺曹在椅子上睡着了,一不小心把脚放到了火堆里。结果,等匹诺曹醒来的时候他的双脚早已被烧没了,他伤心至极,倒在地上痛哭起来。木匠从监狱回来,看到匹诺曹的双脚都没了,本来很气愤,但看到匹诺曹伤成这样,他的心又软了。把自己带回来的烧饼给了匹诺曹,并给他重新坐了一双脚。于是,匹诺曹答应从今以后,好好学习。

  木匠给匹诺曹买好书本,可匹诺曹却把书买了,用钱去看了木偶戏!于是,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也像木匠这样无私帮助我们,我们呢?多少次伤害父母的心!我以后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不要和父母顶撞。一定不能像匹诺曹那样爱撒谎,做个人人都讨厌的坏孩子。

  吸取了匹诺曹的教训,我们以后可不能再惹父母生气了!让我们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吧!

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2

  在一月份的时候,我刷微博发现有一个画展,叫做“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在广州展出。

  该微博博主对这个画展赞不绝口,称这是“最近十年来国内引进的质量最高的西方艺术通史展”。更让我兴奋的是,这位博主透露,这个高品质的画展也会在4月的时候到长沙来巡展。

  因为疫情这件事似乎没了消息,但自那之后我一直关注着“湖南省博物馆”的公众号。终于在5月17日的时候,我刷到了更新,这场画展如约而至,叫做“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欧洲绘画五百年”,从5月29日开始,一直延续到9月13日。

  想着要带橙子一起去看,于是,我入手了一整套《儿童艺术大书》。

  市面上关于儿童艺术启蒙的书很多,我挑选这套《儿童艺术大书》,是因为它和我之前给橙子看的.《费顿艺术启蒙认知》是同一个出版社——英国费顿出版社。那套书让我觉得,艺术是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事情。所以给橙子讲艺术,就还是选了这个出版社的书。

  拿到书以后,还没给橙子讲,我自己倒入了迷。

  孩子是艺术的门外汉,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这一代人普遍是缺乏艺术的启蒙的。当看完《儿童艺术大书》这套书以后,我真是有些嫉妒现在的孩子们了,他们现在能接触的东西,远远胜过我们小时候。

  这套书,不是随便介绍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历,而是真的在教孩子们如何“赏析”一幅画,甚至是如何“玩”一幅画。

  像上图《宫娥》这一幅画,我和橙子第一次看的时候,都只注意到了画面正中间漂亮的女孩。当我告诉她,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公主”时,橙子更加仔细地观察了女孩华贵的服饰,和略有些傲娇的站姿。小公主一只手提着裙子,一只手搭在身边蹲着的女人手上,头微微扬起,面带微笑。这个女孩所处的地方,是整幅画最明亮的地方,自然最吸引人。

  我根据书中的黑体字,问橙子:“他们都在看什么?”

  橙子才发现,原来画中的人物,似乎都在看着我们。

  “他们在看我们吗?”

  我说:“好像不是的。你看看女孩旁边站着的那个男的,是个什么人?”

  “他拿着画笔,他在画画吗?”

  “是啊,你猜他在画谁?”

  跟着书中文字的介绍,我指着小女孩背后的一面镜子给橙子看。镜子里有两个人像,看上去像国王和王后。在镜子的旁边,有个人打开了门,站在楼梯上,看上去像国王的侍卫。

  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幅画的名字叫《宫娥》,但是编者将它的主题定位“肖像”。因为作者确确实实是在画肖像,而且画了很多个肖像:有他的自画像,有小公主和她的侍女们的肖像,还有国王的侍卫的肖像,以及他真正作画的对象——国王和王后的肖像。

  “真有意思。”这是橙子给这幅画的注解。

  而另外一幅画,我和橙子不仅读出了画中画,还从画中读出了声音。

  在这幅画中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孩子站在最中间,旁边是一个妇女坐在椅子上,一只手在煎鸡蛋,另一个妇女往锅中倒水,地上是全是空鸡蛋壳。背对着画面的女子在拖沙发,好像还能听到沙发摩擦地面的声音。画面中,每个人都在侧耳交谈。

  “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我问橙子。

  “嗯,他们在给宝宝庆祝么?”橙子歪着头,想了一下说。

  这幅画的名字确实就叫《洗礼盛宴》。

  这两幅画,我就是照着书中的文字读,橙子完全能够抓到画所表达的意思。我觉得这些文字就是这套书的精妙之处。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懂得如何欣赏艺术,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画就是画,很难说出一幅画究竟好在哪里。

  而这套《儿童艺术大书》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欣赏一幅画。

  它更像是一种陪伴,一种指引,让孩子沉浸在纯粹的艺术中,而不是繁杂的艺术知识中。

  因为它不“教”孩子知识。

  古典派?印象派?达·芬奇?拉斐尔?作者、流派这些都不重要。每一幅画的作者的名字被放在了左上角的角落里,费顿出版社的编者用一整版,或者一整个跨页来展现画,而且在讲解文字处,还会穿插很多画面的放大部分,让孩子能够观察到重要的细节。

  其实,这就是这本书传达给孩子们的一个信息:我们要做的,仅仅就是赏析眼前这幅画。

  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完全不按时间线编排,在《洗礼盛宴》这幅画后面接着的,是一副现代主题是“卡蒙贝尔奶酪钟”的画《记忆的永恒》。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艺术画和艺术史混在一起呢?或许,我们是想要知道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艺术做出了怎样的演变。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又有什么重要呢?他们只需要看到艺术就可以了。至于艺术史,不是还有《艺术的故事》吗?

  诚然艺术是一个体系,但这本书显然不想让孩子在刚接受艺术的启蒙的时候,就将厚重的艺术史搬到孩子面前。它更像一把钥匙,如果孩子感兴趣的话,可以按图索骥,去打开艺术殿堂中各扇大门。

  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总是学了一些关于艺术的特长,画画、钢琴、芭蕾、戏剧,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表现艺术的形式,它们真正传达的内容才是艺术的内核。而艺术的内核不是孩子在学习技巧中习得的,是需要日积月累,在了解艺术中沉淀的。

  有了艺术打底,孩子们的那些特长才不会匠气,才能真正具有灵魂。

  橙子现在看的艺术书不算多,对于她这个年纪来说,好玩的故事才是最紧要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开始读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我建议父母们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书单给他们,虚构类的故事能够提升它们的想象力,非虚构类的书籍,能够增加他们知识的厚度。

  最后,我再次呼吁湖南地区的爸爸妈妈们,带孩子们去看“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五百年”画展。让孩子们去接受艺术的洗礼,去膜拜艺术界的大神,去真正接触一些传世的画作吧。

【儿童艺术大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1.《艺术哲学》读后感

2.《爱的艺术》读后感

3.《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4.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5.《摄影艺术赏析》读后感

6.《爱的艺术》的读后感范文

7.《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8.爱的艺术读后感(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