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2 11:18:37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大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大班科学教案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的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雪花片是幼儿桌面游戏中百玩不厌的玩具,在拼摆活动中我看见有的孩子把雪花片放在一起按颜色进行分类、比较,并有规律的进行排列;有的孩子用雪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让我有所感悟!同时,新《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为幼儿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为此我把活动设计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花儿与花瓣。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写有10以内加减算式花蕊图卡、生活中的夹子以及幼儿爱玩的雪花片,让幼儿在探索、操作、游戏中达到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二、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 (红黄红黄……红蓝黄绿红蓝黄绿……红红绿绿红红绿绿……红蓝黄红蓝黄……红红红绿绿绿红红红绿绿绿……)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 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游戏:花儿与花瓣。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五、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把单调、枯燥的加减算式题与色彩鲜艳的花儿与花瓣排序进行了整合,通过探索活动、操作游戏,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方法上以“花儿与花瓣”为主线,利用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整节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通过探索与操作活动达到复习10以内的加减以及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的目标,从而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整节活动中,我能始终尊重、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肯定幼儿有规律的排序方式的同时,还通过反馈—讨论—归纳,积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的排序方式。

  此活动孩子们既喜欢又感兴趣,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因此比较成功。然而活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用雪花片和夹子探索排序,只局限于从颜色特征方面探索。排序也可从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图形等特征进行。在下次活动中,我会不断改进,完善,扬长避短,借鉴本次活动的优势,开展一次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知道除了按颜色规律排序,还可按图形、大小、长短、高矮等规律进行排序,并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实物,按一定数量、摆放顺序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组合探索,观察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期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三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煤体课件及展示台。

  3、钢琴曲磁带一盘和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激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出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我吗?

  幼: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烧香时……

  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那我们来听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

  放多媒体: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3、来跳烛光舞

  师:小朋友!刚才蜡烛宝宝表扬了你们,那下面就请小朋友点燃桌上的一支蜡烛!

  幼儿点燃蜡烛

  师:烛光象什么?

  幼:象小露珠、萤火虫、星星……

  师:你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烛光吗?

  师生听着优美的钢琴曲一起跳烛光舞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一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被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得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那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呢?

  请三位幼儿自己解说。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说: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需要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去找一找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这些大小不同的瓶子,盖到这些蜡烛上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可以一个格子记一种现象,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细心、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三支蜡烛上就很快很快熄灭了……

  幼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昌泡泡的。

  幼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火又变旺了。

  幼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还是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上面还有黑黑的。(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后,师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的热,黑的是烟。)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哪种现象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交流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个有趣现象做一做。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对太空有初步的认知。

  2.通过游戏,幼儿体验在太空的失重感。

  活动准备:

  1.有关太空的图片和资料,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影像资料,

  2.节奏缓慢的音乐磁带,手电筒(人手一支),

  3.用硬纸盒制作的“宇航服”,

  4.环境创设: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宇宙飞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你猜猜太空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激起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绘图演示,对太空有初步概念。

  1.教师绘图,问:老师画的是什么?激起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讲解:中间画的小圆圈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而整张白纸就是太空,太空很大,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具小星球,太空中有许多小星球。

  3.观察太空图片,进一步认知“真实”的太空。

  三、观看影像资料,幼儿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

  幼儿观看影像资料,了解人在太空中会有失重感。“你们猜猜,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是怎样走路的?”

  教师小结:聂叔叔和费叔叔在太空中穿的衣服是宇航服,那叔叔们走路为什么那么慢呢?那是因为人在太空会有失重感,所以走路才会那么慢。

  2.开展宇航员训练营,引导幼儿模仿宇航员在太空中缓慢的行走。

  四、太空旅行记,幼儿体验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感。

  1.师生共同扮演宇航员,穿上之前准备的宇航模仿服装,并配带好手电筒,走进那已布置好的'宇宙飞船中,当宇宙飞船的门再度打开时,便来到了外星球上。随着音乐弦律缓慢的播放,我和幼儿在外星球上缓慢的行走,时而拾起地上的石子研究,时而仔细观察外星球的地形……。

  2.乘坐宇宙飞船返回地球。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把吃剩的蟹壳带来,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螃蟹》。为幼儿提供进距离接触螃蟹的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积累生活经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教学过程:

  1、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今天我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师:玩得快乐吗?(快乐)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7、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教学点评:

  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小百科: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