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21 14:04: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3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感情饱满真挚,语言清丽自然,骈散结合,于整齐之中见参差,和谐流畅,适宜诵读。所以,教学此文要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体会文章语言特色。(读——悟——品)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豁达情怀。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度斯楼之不朽。”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赏析结合。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黄州”这个地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赋》和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在苏轼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学家也曾因直书史事而被贬至黄州,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怀佳作。那位文学家叫王禹称,那片佳作叫做《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禹称,走进他的黄州竹楼,去欣赏竹楼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怀。(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请同学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2、抽查课文诵读情况: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其余学生听读、并指出错误之处。全班齐读课文。

  3、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疏通文意过程中的不解之处。)

  三、解读课文,体会文章意蕴,理解作者情怀。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我们从《兰亭集序》中读出了王羲之对生命的思考,从《阿房宫赋》中读出了杜牧对统治者的忠告,从《滕王阁序》中读出了王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那么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心境与感情。

  学生读后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谈谈自己对文章所表现的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求能够结合文中具体语段或语句进行挖掘分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或发表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与感情。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

  2、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形象?(闲居所著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示。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身落尘网里,新在从容中。)

  3、在课文第四段中,作者将自己的竹楼与四大名楼作对比的意图何在?(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我之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

  4、在课文第五段中,“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与“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蕴涵了作者增样的感情?(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语,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可谓命运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无奈与哀怨;也是旷达之语,虽命运多舛然居竹楼一日,就当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忧虑竹楼之朽。“庶斯楼之不朽也”则是对后人的深沉嘱托,也是旷达语。天下际遇坎坷却不肯流于世俗,不肯丧失品格的贤士很多,竹楼为我所建,也是为天下同命运的贤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楼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则意味着不以屋喜,不以己悲的贤士品格不朽。这样,无论“我”今后命运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图以自己在艰难中对淡泊清高的执着去感动天下贤士,使得这种品格得到升华。——竹楼不朽,贤士的精神不朽!)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小结:(课件)

  竹楼之美美在宁静(环境幽静心灵宁静)

  竹楼之乐乐在雅趣(心归自然远离尘俗)

  竹楼之雅雅在高洁(环境幽雅为人儒雅情趣高雅)

  身处逆境持守淡泊庄重高洁

  四、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讨论: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则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实际上是他的“心灵宅宇”。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这种抒情的方式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你还能举出几例吗?

  示例

  画菊

  南宋故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卜算子·咏梅①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赏析文章清丽自然、和谐流畅的语言风格。

  学生诵读课文2、3段,说说文章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教师引导:可以联系本单元所学文章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

  共同点:都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整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参差有致,自由流畅。

  不同点:《兰亭集序》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语言清新雅致,朴素自然;《阿房宫赋》和《滕王阁序》的语言则是极尽铺排,辞采华美。

  小结

  清丽自然的语言。(与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

  骈散结合的句式。(整齐和谐之中见参差,使语言更加自由流畅)

  六、布置作业。自选一种物象,挖掘其象征意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把握诵读基调;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志趣;

  3、品味模仿,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作者是宋代诗人、散文家王禹偁(强调注音chēng)。与很多文人一样,王禹偁也有过贬官的经历,其官职升升降降,达15次之多,面对频繁的迁谪,王禹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禹偁在黄州新建的小竹楼。

  二、文章研读

  1、教师领读,初涉文本

  2、定位寻读,感受形象

  (1)作为黄州的地方长官,给自己修了一个什么样的竹楼(现在该称别墅了)呢?(第一段)

  ◆是如何修、在哪修的呢?

  ◆大家都这么修,就不嫌俗气?

  ◆陶瓦并非好瓦,竹瓦更是廉价,就不惧寒酸?

  (2)竹楼修在哪?在竹楼中能看到什么?(第二段“夏”前)

  ◆竹楼修在什么地方?这个选址如何?(荒僻)

  ◆看到什么些景色,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悠远,心胸豁达)

  (3)在竹楼中能听到什么?(第二段后半部)

  ◆为何只适宜听这些声音呢?下围棋与下象棋的声音有区别吗?(清静幽闲)

  急雨、密雪:前者热烈却不令人烦燥,后者宁静却不失生机。

  琴、诗:美在虚畅,听来若有若无;美在清绝,诵时陶性冶情。

  围棋、投壶:没有象棋一般的厮杀,没有舞会一般的浮华。

  ◆这么多声音怎么还静呢?(以声写静)

  (4)作者是如何在竹楼中活动的呢?(第三段)

  ◆穿戴像一个官吗?(“休闲”的隐士,有仙风道骨之气)

  ◆为什么不读《论语》呢?(真像现在的人“下班不谈工作”,《周易》是占卜算命的奇书,非专业书籍)

  ◆作者在竹楼中欣赏四周美景了吗?什么美景?(“见”能改为“望”、“饱览”吗?)

  ◆作者在竹楼中的活动?(在夕阳素月之下,喝酒品茗,静穆的夜色里,再无劳形之案牍,心间再无烦忧。)

  3、指导朗诵,表现意境

  (1)应用什么语速、口吻、心态来读呢?(舒缓的节奏、微醉的表情、豁达自适惬意闲居之趣、潇洒疏淡意境)

  (2)学生三人(组)接力读文。

  (3)教师对节奏处理的问题进行指导。舒缓的语气得通过停顿来表现。

  A、4字短语,大多可以“二二”的节奏来停顿。也例外的如:“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虽然“二二”的停顿是很整齐均衡、富于节奏感的,但词组间的停顿还是应服从意义表达的需要,一般而言,主谓之间、谓宾之间是应该有停顿的。

  B、对举的句组,用相似的句式表达相关的意思,形成一个和谐的、内蕴丰富的整体。在朗读时,句组内停顿要短。如: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师)范读第二节。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4)学生划出前三节中的对举句后齐读。

  4、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三段说“消遣世虑”,在来小楼之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功名、平国治天下)

  (2)作者的“世虑”消掉了吗?他做到了宠辱偕忘了吗?(举手表决后辩论)

  反方论据推荐:

  ◆虽是对比,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则……矣”的句式体现出:惋惜、不屑与蔑视)

  ◆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3)教师点拨:宋人贬谪之后,不如唐人要么仍执著追求入,要么真心归隐,他们大多开始抱着“不必仕不必不仕”、“将仕将隐”的随缘自适的态度,并常将真正的内心世界掩藏,它们有着比唐人更深沉的人格理想的追求,有着比唐人看似狡猾却是无奈之举的生存智慧。而王禹偁尝自言“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面对贬谪,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毕竟首先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淑世情怀。其“世虑”真个能在这个竹楼中“消遣”得了吗?真可谓是“借楼消愁愁更愁”啊!

  (4)总结读法:注意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可读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

  (5)学生自读全文。

  5、说古论今,评说志趣

  (1)文中的这种矛盾与悲剧是必然的吗?(官本位思想,读书的价值取向单一)

  (2)当代还有这种悲剧生存的土壤吗?

  (3)你有当班xxx被贬的经历吗?或者以后面对贬,你的心态如何?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感情饱满真挚,语言清丽自然,骈散结合,于整齐之中见参差,和谐流畅,适宜诵读。所以,教学此文要以反复诵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澹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体会文章语言特色。(读——悟——品)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淡泊从容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淡泊从容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度斯楼之不朽。”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预习要求: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方法:诵读与赏析结合。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黄州”这个地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赋》和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在苏轼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学家也曾因直书史事而被贬至黄州,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怀佳作。那位文学家叫王禹偁,那片佳作叫做《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禹偁,走进他的黄州竹楼,去欣赏竹楼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怀。(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2、抽查课文诵读情况:

  请两到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其余学生听读、并指出错误之处。

  全班齐读课文。

  3、师生共同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疏通文意过程中的不解之处。)

  三、解读课文,体会文章意蕴,理解作者情怀。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我们从《兰亭集序》中读出了王羲之对生命的思考,从《阿房宫赋》中读出了杜牧对统治者的忠告,从《滕王阁序》中读出了王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那么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心境与感情。

  学生读后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谈谈自己对文章所表现的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求能够结合文中具体语段或语句进行挖掘分析,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或发表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与感情。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

  2、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形象?(闲居所著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示。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却看不出一丝遭贬谪的落寞与凄凉,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身落尘网里,新在从容中。)

  3、在课文第四段中,作者将自己的竹楼与四大名楼作对比的意图何在?(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我之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

  4、在课文第五段中,“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与“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蕴涵了作者增样的感情?(“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语,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可谓命运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无奈与哀怨;也是旷达之语,虽命运多舛然居竹楼一日,就当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忧虑竹楼之朽。“庶斯楼之不朽也”则是对后人的深沉嘱托,也是旷达语。天下际遇坎坷却不肯流于世俗,不肯丧失品格的贤士很多,竹楼为我所建,也是为天下同命运的贤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楼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则意味着不以屋喜,不以己悲的贤士品格不朽。这样,无论“我”今后命运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图以自己在艰难中对淡泊清高的执着去感动天下贤士,使得这种品格得到升华。——竹楼不朽,贤士的精神不朽!)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小结:(课件)

  竹楼之美美在宁静(环境幽静心灵宁静)

  竹楼之乐乐在雅趣(心归自然远离尘俗)

  竹楼之雅雅在高洁(环境幽雅为人儒雅志趣高雅)

  身处逆境淡泊从容庄重高洁

  四、赏析文章艺术特点。

  (一)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讨论: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则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作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人格,展露隐逸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其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描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竹楼既是作者的栖身之所,也是他的“心灵宅宇”。

  我们将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这种抒情的方式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你还能举出几例吗?

  学生举例,并就例子做简单分析(借助什么事物,表达什么感情)

  教师课件展示示例

  (一)《画菊》南宋故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二)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卜算子咏梅①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赏析文章清丽自然、和谐流畅的语言风格。

  那么,本文除了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之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突出特点吗?请同学们诵读课文2、3段,说说文章语言特点。(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教师引导:可以联系本单元所学文章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

  参考:共同点:都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整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参差有致,自由流畅。不同点:《兰亭集序》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语言清新雅致,朴素自然;《阿房宫赋》和《滕王阁序》的语言则是极尽铺排,辞采华美。

  小结:

  清丽自然的语言.(与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

  骈散结合的句式.(整齐和谐之中见参差,使语言更加自由流畅.)

  五、布置作业。

  自选一种物象,挖掘其象征意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随笔。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窃读记教学设计

2.观舞记教学设计

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4.《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5.《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6.《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1篇

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8.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9.《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